文/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 王培安
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将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召开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作出全面部署,要求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导致农村人口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截至2015年底,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户占建档立卡贫困户比例达44.1%,其中患有大病和慢性病人数734万。脱贫攻坚越到后面,这个问题将会更加突出。可见,疾病是贫困人口脱贫最大的“拦路虎”,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脱贫攻坚这个“硬骨头”中的“硬骨头”。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健康扶贫工作,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明确要求,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全面部署。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会同国务院扶贫办等有关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的指导意见》,召开全国健康扶贫工作会议,举办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政策解读培训班,开展健康扶贫工作督导和考核,动员全系统力量全力推进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实现良好开局。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新农合)、大病保险对贫困人口实现全覆盖,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逐步覆盖贫困人口。提高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5个百分点以上,降低大病保险报销起付线。2016年,贫困人口住院实际补偿比例达到67.6%。全国已有74%的贫困县实行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有效减轻贫困人口看病就医经济负担。
2017年2月,习近平同志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打牢精准扶贫基础,通过建档立卡,摸清贫困人口底数,做实做细,实现动态调整。要提高扶贫措施有效性,核心是因地制宜、因人因户因村施策。要落实教育扶贫和健康扶贫政策,突出解决贫困家庭大病、慢性病和学生上学等问题。
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要求,会同国务院扶贫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开展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核实核准工作,动员全系统80多万名基层工作人员,集中两个多月时间,就发病率高、治疗费用高、严重影响生产生活能力的45种重点疾病和48种次重点疾病,对775万户1996万人逐户、逐人、逐病进行了调查核实,全面摸清了农村贫困人口患病情况,建立了健康扶贫管理数据库。在此基础上,组织对大病和慢性病贫困患者进行分类救治,能够一次性治愈的,集中力量进行治疗;需要住院维持治疗的,由就近具备能力的医疗机构实施治疗;需要长期治疗和康复的,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上级医疗机构指导下实施治疗和康复管理。2016年,全国分类救治贫困患者200多万人。同时,国家卫生计生委在贵州等8省(区)启动儿童白血病等大病的集中救治试点工作,并于2017年2月在全国全面实施。推动健康扶贫落实到人、精准到病。
加强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建设,提升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是解决贫困群众看病就医问题,有效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举措。2016年,编制实施《全民健康保障工程建设规划》,支持包含贫困地区在内的县级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疾控机构建设项目近800个。安排全国889家三级医院对口帮扶所有贫困县的1149家县级医院,近万名城市三级医院医生在贫困县县级医院进行蹲点帮扶,帮助贫困县医院开展重点专科建设,开展门诊625万人次、手术11万台次。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助理全科医生培训等工作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多措并举,逐步补齐贫困地区医疗卫生能力短板。
在2016年8月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同志要求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他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进一步强调:部分群众在就业、子女教育、就医、住房等方面还面临一些困难,不断解决好这些问题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已成为扶贫“硬骨头”的主攻方向。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健康扶贫工作将围绕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方便看病”和“少生病”的目标任务,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的政策举措,以兜底保障为重点,以分类救治为主要抓手,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全面建立兜底保障机制,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进一步提高基本医保(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2017年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450元,并加大对农村贫困人口的保障力度。完善大病保险政策,对贫困人口在起付线、报销比例和封顶线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将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全部纳入医疗救助,给予及时救助并提高救助水平。统筹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健康保险等保障措施,探索建立贫困人口精准的兜底保障机制,开展大病社会救助工作试点,切实提高贫困人口门诊和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实行门诊慢性病补偿政策,减轻贫困患者慢性病费用负担。全面实施县域内农村贫困人口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
全面开展分类救治工作,让贫困人口“看得好病”。实施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健康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实行挂图作战。按照“三定两加强”原则,确定定点医院、诊疗方案、单病种付费标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加强责任落实,对患有大病的农村贫困人口实行集中救治。对患有慢性病的农村贫困人口,制订健康管理方案,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健康管理和维持治疗。落实各项医保政策和措施,对患重病的农村贫困人口实行兜底保障。
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让贫困人口“方便看病”。“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深化医改规划安排相关政策、项目最大限度地向贫困地区倾斜。推进金融支持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加快改善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深入推进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医院和医疗人才“组团式”支援工作,进一步提升帮扶成效。全面加强贫困地区远程医疗能力建设,实现所有对口帮扶三级医院与贫困县县医院互联互通。进一步加强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人才综合培养。
全面加强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工作,让贫困人口“少生病”。坚持预防为主,将疾病防控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全面实施传染病、地方病、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全面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农村妇女乳腺癌和宫颈癌筛查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加大健康教育与健康知识普及力度,面向农村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促进和宣传教育,提升群众健康意识,养成健康习惯,从源头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