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健康中国 打好医改攻坚战

2017-01-12 15:12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王贺胜
中国卫生 2017年5期
关键词:医疗卫生公立医院药品

文/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 王贺胜

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到了啃“硬骨头”的攻坚期,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深化医改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是促进经济稳步增长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参与国际卫生治理和增强国际话语权的有效途径,对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坚持用中国式办法解决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

医改是世界性难题,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一场攻坚战。我们依靠党和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依靠以往深化改革奠定的扎实基础,坚持用中国式办法解决世界性难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医改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深化医改取得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健康福祉:实现“一优两降”,即医院收入结构持续优化,全国公立医院药占比已从2010年的46.33%降至40%左右;医药费用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政府办医疗机构收入增幅由2010年的18.97%降至10%左右;居民就医负担有所减轻,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降到30%以下,为近20年来最低水平。人民健康水平实现“一升两降”,即人均预期寿命持续提升,从2010年的74.83岁提高到76.34岁,孕产妇死亡率从31.9/10万降为20.1/10万,婴儿死亡率从13.8‰降为8.1‰,人民健康水平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用较少的投入取得较高的健康绩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证明,我们坚持用中国式办法解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个世界性难题,方向正确、路径清晰、措施得力、成效显著。取得这些成绩得益于我们走了一条不拘守条条框框,不盲从国际做法,不脱离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

坚持“三个转变”,持续深化改革。新一轮深化医改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从基本入手,从基层改起,分层次推进。随着医改不断深化,我们不断总结推广经验,注重实效性,推动医改由打好基础转变为提升质量;注重长期性,推动医改由形成框架转变为制度建设;注重综合性,推动医改由单项突破转变为系统集成和综合推进。

坚持“四个意识”,正确引领改革。“四个意识”是凝聚发展动力的重要思想保证。推进改革中,我们坚持增强政治意识,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医改道路;增强大局意识,始终把大局需要作为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的辩证关系,形成医改全国“一盘棋”;增强核心意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领会党中央关于医改的理论方针,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增强看齐意识,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向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看齐,确保深化医改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坚持“五大发展理念”,科学指导改革。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系统论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破解医改难题,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就要依靠“五大发展理念”进行科学指导。通过改革创新,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坚持预防为主,绿色发展,让人民群众少生病、不生病。开展对外开放合作,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增加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让人民共享改革成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坚持“六项原则”,稳步实施改革。我们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为目标,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将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的职业吸引力和服务能力;坚持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坚持政府主导,在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发挥市场活力;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供给侧治理能力和要素配置,合理划分政府、社会、个人责任,促进社会共治;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注重改革的综合性、系统性、协同性,形成强大合力;坚持突出重点、试点示范、循序推进,发挥重点改革的突破性作用和试点的带动效应,积极稳妥推进改革。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着力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级诊疗制度,解决“看病难”。引导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把健康守门人制度建立起来,是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的治本之策。必须坚持居民自愿、基层首诊、政策引导、创新机制,充分运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医疗联合体两个抓手,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分级诊疗制度。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着力点,落实“基层首诊”;以“解决上转容易下转难”为重点,落实“双向转诊”;以规范医疗联合体建设为动力,落实“上下联动”。

着力建立科学有效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现“促发展”。公立医院是基本医疗服务的提供主体,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占主导地位,是解决群众看大病、解难症的关键。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需要落实政府的领导、保障、管理和监督责任,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政策,逐步偿还和化解公立医院长期债务,使公立医院轻装上阵。需要显著提高医院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规范医疗行为,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运行效率。

着力建立高效运行的全民医疗保障制度,解决“看病贵”。全民医保是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基础。我国在较短时间内织起全世界最大的全民基本医保网,为实现人人病有所医提供了制度保障。随着群众看病就医需求持续释放,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健全医保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健全同筹资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医保待遇调整机制。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激发医疗机构规范行为、控制成本的内生动力。加快整合基本医保管理机构,统一基本医保经办管理,开展设立医保基金管理中心的试点。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提高大病保险对困难群众支付的精准性。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发展,鼓励和支持商业健康保险机构参与医保经办服务。尤其要加快推进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结算,满足群众合理的异地就医需求。

着力建立规范有序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确保“良药多”。医药领域涉及利益主体多、生产流通环节复杂,“多小散乱差”的局面尚未得到彻底扭转,迫切需要从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全流程发力,彻底解决医药领域乱象。改革药品供应保障制度,重点要把好3个关口:严把生产关,推动建立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加快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建立完善药品信息追溯体系,保障药品质量和数量;严把流通关,重点推行药品采购“两票制”,落实公立医院药品分类采购,鼓励跨区域联合采购和专科医院联合采购,实施药品价格谈判采购,做好同医保等政策衔接;严把使用关,落实处方点评制度,规范用药行为,加强抗菌药物等临床应用管理,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促进基本药物公平可及。

着力建立严格规范的综合监管制度,实现“全覆盖”。医药卫生行业攸关人民生命安全,必须严格监管,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懈怠。改革越深入,越要加强全行业监管。要注重监管的综合性,健全医药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推动监管重心转向全行业监管,实行属地化监督,更加注重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要注重监管的多元性,以政府监管为主导,第三方广泛参与,医疗卫生机构自我管理和社会监督为补充;要注重监管的客观性,积极培育第三方评价机构,完善相关政策制度,推动医疗机构考核评价由政府主导逐步向独立第三方评价转变;要注重监管的自觉性,强化行业自律,引导和规范医疗机构建立内审制度,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查自纠。不断提高综合监管效率和水平,逐步建立健全职责明确、分工协作、运行规范、科学有效的综合监管长效机制。

猜你喜欢
医疗卫生公立医院药品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北京某公立医院合同管理与控制的实践探索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水果药品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探讨
药品侵权的性质认定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对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