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棉16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2017-01-12 12:30胡爱兵张华张贤红王落霞郭志明何庆虎
中国棉花 2017年10期
关键词:抗虫结铃黄萎病

胡爱兵,张华,张贤红,王落霞,郭志明,何庆虎

(湖北省荆州农业科学院,湖北荆州434010)

荆棉16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胡爱兵,张华,张贤红,王落霞,郭志明,何庆虎

(湖北省荆州农业科学院,湖北荆州434010)

荆棉16是湖北省荆州农业科学院选育的转基因抗虫常规棉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简要介绍了荆棉16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纤维品质及关键栽培技术要点。

棉花;荆棉16;特征特性;产量;纤维品质;栽培技术

2 特征特性

2.1 农艺学特性

荆棉16在湖北省生育期为130 d,全生育期生长势强,整齐度较好。株型呈塔型,较高大,稍松散,茎秆有茸毛,叶片较大,叶色深绿,铃卵圆形,较大,铃尖突起较弱,苞叶较大。株高128 cm,第1果枝节位6.5节,单株果枝18.3个,单株结铃30个,铃重6.17 g,衣分43.19%,籽指11.3 g,霜前花率84.4%,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

2016年田间考察结果:荆棉16每667 m2种植密度1922株,单株成铃数36.7,纯度为96%。

2.2 产量表现

2015—2016年湖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两年试验结果平均:荆棉16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是 4239 kg·hm-2、1 764.45 kg·hm-2、1 499.25 kg·hm-2,分别比对照鄂抗棉 13增产 13.67%、20.12%、17.63%,均居小组第1位,增产极显著。

2.3 抗病、抗虫性

湖北省棉区中熟常规棉品种区域试验2年鉴定,荆棉16平均枯萎病病指为14.4,黄萎病病指为23.8,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虫性鉴定结果:荆棉16平均抗虫株率为91.0%,幼虫标准死亡率为89.3%,综合抗性级别为抗,属抗棉铃虫类型。2016年田间考察鉴定未发现荆棉16枯、黄萎病病株。

2.4 纤维品质

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HVICC标准),2015―2016年湖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荆棉16纤维品质结果平均: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为30.9 mm,整齐度83.2%,断裂比强度31.5 cN·tex-1,马克隆值 5.1,伸长率 5.4%,反射率为76.0%,黄度8.2,纺纱均匀性指数138,优于对照鄂抗棉13。

3 主要优缺点

优点:荆棉16株型疏朗、长势强、通风透光性好、结铃集中、铃大壳薄、吐絮畅、易采收;其丰产性、稳定性、抗虫性和纤维品质突出。

缺点:荆棉16抗病性为耐枯萎病、耐黄萎病,不宜在重病田块种植。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选好苗床,精心制钵

一般应选择避风向阳,排水方便,无枯、黄萎病,无杂草,前茬未使用除草剂的田块作苗床。钵土首选沙壤土,要求土质疏松,氮磷钾养分齐全。最好在冬季备好钵土,施适量有机肥,耕翻冬凌熟化。营养钵以中钵为好,钵高不低于9 cm,钵径5 cm。苗床厢面宽1.1~1.2 m,钵摆成井字形,并注意用药剂进行土壤消毒和蚯蚓防治。

4.2 适时播种,一播全苗

一般在4月上、中旬,抢冷尾暖头播种,每钵播1~2粒种子,按照“湿透钵—播干子—盖爽土—盖拱膜”的程序进行。种子出苗前,保温保湿促齐苗,力争5~7 d出苗。齐苗后揭膜晒苗床降湿并及时间苗,防止棉苗旺长并注意预防苗期病害,促进根系生长,培育壮苗。

4.3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在4月底至5月上旬,苗龄30 d左右时及时移栽。大田密度一般为每公顷2.25万~2.4万株,等行种植,行距90~100 cm,株距40~50 cm。保证移栽质量,不栽吊气苗,避免形成僵苗。

4.4 科学施肥

按照“施足底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硼肥,重施花铃肥,普施盖顶肥”的施肥原则科学施肥。施足底肥是棉花高产优质的基础,底肥应以有机肥为主。一般每公顷施用12%过磷酸钙375 kg,饼肥600~750 kg,优质硼砂 7.5 kg,优质农家肥 450~600 m3,结合整地深施。移栽成活后视苗情,小苗、弱苗用氮肥兑水穴施,促进平衡生长。初蕾期结合中耕培土每公顷施钾肥(60%氯化钾)150~225 kg,长势差的棉田每公顷加施碳铵225 kg,长势正常的田块在蕾期一般不施氮肥。荆棉16结铃性强,上桃快,花铃期需肥量大,应重施花铃肥,但切忌过量施用氮肥。一般在每株平均1个硬桃后,每公顷用尿素 150~225 kg,钾肥(60%氯化钾)150~225 kg 开沟深施。15 d后每公顷再施尿素120~150 kg。棉花打顶后普施盖顶肥,每公顷用尿素45~75 kg,并辅以根外追肥,每隔7 d,每公顷喷施0.1%磷酸二氢钾375~450 kg和1%~2%尿素水溶液,连续喷施2~3次。

4.5 化学调控

化学调控遵循“前轻后重,少量多次”的原则。育苗过程中在子叶平展穿心时,用壮苗素8 mL兑水2 kg均匀喷施苗床,防止出现高脚苗和线苗。移栽后在主茎叶8片左右时,每公顷用助壮素60 mL兑水225 kg快速喷雾。施花铃肥后3~5 d,每公顷用助壮素150 mL兑水600~750 kg喷雾;打顶后7 d左右每公顷用助壮素180~240 mL兑水750 kg喷棉株上部封顶,防止上部果枝过度伸长。

4.6 虫害防治

棉田前期防治对象是苗蚜、红蜘蛛,以生物生态控制为主,化学防治为辅。7月中下旬,控制第3代棉铃虫和伏蚜为害,以化学防治为主,结合诱杀。8月下旬,主要防治第4代棉铃虫,以化学防治为主,生物生态控制和诱杀为辅。

[1]胡爱兵,杨代刚,胡德玉.抗虫杂交棉新品种鄂杂棉24选育初报[J].中国棉花,2006,33(8):22.

[2]湖北省农业厅.省农业厅关于发布审(认)定农作物新品种的通知(鄂农发[2017]8号)[A].武汉:湖北省农业厅,2017.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Jingmian 16

Hu Aibing,Zhang Hua,Zhang Xianhong,Wang Luoxia,Guo Zhiming,He Qinghu

S562.03

A

1000-632X(2017)10-0024-02

10.11963/1000-632X.habhab.20171007

1 选育过程

荆棉16是以荆167为母本、杂交棉鄂杂棉24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经多年系统选育、定向筛选育成的抗虫常规棉品种。荆167是荆州农业科学院在病圃中对鄂抗棉10号进行多年抗病系统筛选育成的品系,该品系植株高大,较松散,结铃集中,壳薄吐絮畅,纤维品质优。鄂杂棉24[1]是荆州农业科学院2006年选育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其丰产性、稳定性、抗虫性、抗病性和纤维品质等综合性状突出。2003年进行杂交配组,当年送海南南繁加代;2004年其F2在枯黄萎病圃中种植,选抗病虫单株混收;2005―2009年在枯黄萎病混生病圃中连续定向筛选,2009年株系L016产量高、抗病性好、抗虫性突出和纤维品质优,定名为荆棉16。2014年获得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农基安证字(2013)第075号],准许在长江流域进行生产应用。2015―2016年参加湖北省常规棉春棉区域试验,2016年参加湖北省农作物品种田间考察鉴定,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鄂审棉 2017004)[2]。

2017-08-19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产高效抗虫转基因新品种培育(2016ZX08005-001-003);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棉花产业技术体系(CARS-15-42);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专项资金(2007-620-001-03)

猜你喜欢
抗虫结铃黄萎病
伊犁河谷区域棉花新品种筛选试验分析
棉花GhIQM1基因克隆及抗黄萎病功能分析
全球首个作物黄萎病菌资源和基因组数据库正式上线
长江流域缩节胺运筹对小麦后直播棉产量的影响
科学家发现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新型抗菌蛋白
超高产优质棉花品种新陆中42生理特征及产量结构的研究
温室条件下中棉所96B 对新疆棉花黄萎病菌的抗性评价
欧黑抗虫杨N12对美国白蛾的抗虫性研究
转cry1Ac1基因抗虫水稻和非转基因亲本的主要营养成分比较
拉萨“抗虫”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