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思潮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影响探析

2017-01-12 04:24秦素玲
中州大学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思潮价值观思想

秦素玲

(河南农业大学 烟草学院,郑州 450002)

网络思潮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影响探析

秦素玲

(河南农业大学 烟草学院,郑州 450002)

随着社会经济和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社会思潮冲击着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本文剖析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探讨网络思潮对高校意识形态正引导的必要性,提出应对网络思潮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性的对策。认为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网络思潮,以校园文化为载体优化意识形态教育环境,利用多种手段创新教育方式,建立健全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机制,巩固高校网络思潮主流阵地,切实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

网络思潮;高校;意识形态安全

高校是传播和引领先进思想的重要场所,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是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社会转型的升级,网络社会思潮已经充斥在高校学生的生活中,由于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其中不乏有各种负面信息,影响高校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面临挑战。

一、加强网络思潮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正引导的必要性

社会意识的综合表现形式是社会思潮,是在特定的时期内,某一阶层对当时政治情况的反映。这种思潮具有一定的社会存在基础,具有当时时代背景下特定的思想政治理论核心,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与某些社会心理之间还具有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作用。[1]网络思潮是近些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网民的急剧增长尤为凸显的一种社会思潮。随着我国各领域扩大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网络思潮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判断。

(一)网络思潮消极面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到来,各种社会思潮充斥在网络、博客、论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事件以调侃、笑话、捕风捉影的形式在网络上传播,各种复杂的信息交汇在一起,大学生无法判断其真伪,使其价值判断出现误差或迷惑。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着重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创新应该不断加强,通过改进方法手段、内容形式,推进理念思路创新,增强高校思想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和时代感。特别是在高校思想文化、校园安全管理等方面要加强管理,进一步规范,为大学生的成长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2]面对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新问题,需要把握网络特点和学生思想发展规律,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在思想培养方面的目标是培养又红又专,在个人发展上是德才兼备,在成长方面是全面发展,从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敌对势力散播不实言论瓦解师生共产主义理想信仰

西方敌对势力是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最大的威胁,其利用网络的隐蔽性和传播广泛的特点开展了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渗透,主张意识形态多元化,否定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地位,歪曲中国革命和建设,歪曲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创造,政治上宣扬多党制、经济上宣扬私有化、思想上宣扬新自由主义,致使部分师生理想信念淡漠,爱国主义缺失,思想道德缺位。网络负面信息和思潮主要在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等方面给意识形态安全带来新的挑战,丑化和诋毁民族英雄,如改写历史人物邱少云、黄继光等英雄的真实背景,扭曲雷锋同志乐于助人的光辉事迹,使大学生民族自豪感被压制,个人发展中的精神形象被扭曲。更加多元化的价值观形态,使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弱化。高校大学生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也关系到中华民族文明的兴衰和民族命运的方向。大学教育阶段是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成型的关键时期,在此时期他们对国家政治、道德文明有极大的兴趣和需求,网络上大量繁杂的信息容易使他们产生迷茫和困惑,会影响他们的价值取向。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加强网络意识形态的教育,进行正面引导,从而巩固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我国的指导地位。

(三)加强网络思潮传递正能量是实现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必然

网络在信息传播方式上具有及时、便捷、互动性强等优势,借助网络平台能够及时高效地对广大高校学生进行意识形态的教育和引导,推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全面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发挥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号召力,但同时网络负面信息和各种社会思潮也会干扰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通过对比社会思潮与传统的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可以看出,网络方式在管理上缺少对信息的审核,网络的开放性也成为各种信息最理想的传播途径,负面信息以隐蔽或公开的方式对抗主流信息,混淆信息资源,与正义理性的发展理念背道而驰,严重干扰了我国主流网络意识形态建设。通过建立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舆情监控,筛选、过滤和甄别网络思潮,可以净化网络空间,维护国家社会安全。

二、当前网络思潮传播特征及其影响

通过网络问卷、现场座谈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查,回收有效的调查问卷300份,对网络传播特征及其影响进行分析。

(一)网络思潮的内容复杂多样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的规模已经达到7.1亿人,互联网的普及率也达到了51.7%。互联网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社会思潮相互碰撞的虚拟场所。网络思潮具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在内容上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哲学、伦理等领域,在交流方式上,运用微信、微博、网站等网络媒介,发挥其方便快捷的功能。在调查的学生中,93.7%的学生利用网站、论坛等进行娱乐交流;66%的学生利用网络查找信息、浏览新闻;72.3%的学生把网络当成通讯工具。说明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思潮正通过多种途径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交流方式和价值判断。

(二)网络思潮的多元化弱化主流意识形态

主流社会思潮和非主流社会思潮的差别在于是否与我国意识形态相适应,当前网络思潮的意识形态是主流社会思潮和非主流社会思潮相互交织,共同存在。对主流网络思潮和非主流网络思潮的关注程度,76.1%的学生认为网络信息与言论可信,51.6%的学生认为主流网络思潮和非主流网络思潮都可接受,47.2%的学生认为主流网络思潮对自身的影响较大。由此可见,大学生通过网络接收到纷繁复杂的信息,并产生了多种价值取向,也深深影响了其自身的价值观和价值判断。针对目前出现的中美、中韩关系等问题,在价值取向上大学生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但在具体的表达方式上容易采取极端行为。如果西方国家掌握了互联网的话语权,则会趁机利用网络构建新的意识形态的霸权,在网络上大量鼓吹西方的价值观,尤其是非主流社会思潮,如新自由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等。

(三)网络的虚拟性和隐匿性成为道德塑造的不利因素

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 、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对网络信息的确定性与准确性、合法性与合理性、健康信息与垃圾信息等的判断还不准确。不良信息与思潮以各种形式和途径蔓延,加之网络监督、过滤与管控机制还不完善,缺乏“慎独”意识,在缺乏自我约束和自我管控的情况下,极易引发道德缺失。“泛娱乐化”言论的恶搞,以通俗性、大众化、娱乐性为主要特征的大众文化的传播,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塑造和价值判断。[3]调查结果显示,93.1%的学生认为网络道德与传统道德相比,更加需要增强自律意识,加强道德监管与规范。

(四)大学生自主意识的增强推动了网络思潮的传播

高校学生思想活跃,自主意识强,当网络快速发展到自媒体阶段,大学生的自我主体意识被充分激活,表现出强烈表达自我主体意识的愿望,希望通过自我表达方式彰显自我价值。一方面,大学生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诱导;另一方面,当网络信息到来时,他们会快速做出反应,有利推动网络信息的传播。针对网络言行的调查显示,82.4%的学生看到自身认同的网络言论就会表示赞同并转发。可见,网络为师生提供了自由、互动、平等的相互交流和发布信息的平台,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大学生自我表现表达的方式更加直观,并且可以通过自媒体及朋友圈快速传播。

三、目前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自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面临新挑战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其领导权和话语权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种文化思潮与价值观念快速汇聚于高校,一些明显带有意识形态色彩的非主流社会思潮通过网络在高校内频繁传播,再加上当今部分高校教师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导致新时期的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信念缺失、政治信仰淡漠等意识形态边缘化的思想特点。

(二)网络意识形态思潮影响大学生的政治心理

全球信息化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得信息甄别的难度增加。学历越高的网民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越高,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工作、生活和娱乐的第二世界。社会上各种违背正常规范的现象,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影响显著,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的影响,对正确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冲击是直接的,这些威胁和挑战都是影响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判断的负面因素。因此,应该深刻认识到网络媒体发展的双面性,网络为我们提供自由、开放、快捷的工作方式的同时,其管控较难的特点也应该时刻引起警惕,在日趋复杂、形式多样的网络意识形态争论形成的时代,争论的新动向不断向政治事件转移,通过事件的政治化,对大学生的政治心理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网络文化霸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造成威胁

目前,网络发展的速度十分迅速,美国在利用网络空间上具有技术先发优势,这使得网络空间也存在着“霸权主义”文化。西方国家试图将资本主义国家制度强加于社会主义国家,利用网络电影、网络文化产品、言论引领等多种形式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他们批判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优越性,打着民主的幌子抨击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集中制,严重破坏了开放、共享、自由等互联网文化精髓。如果网络思潮带有明显的文化霸权烙印,必然会排挤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承担的主要职能是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以及文化的创新与传承,必须加强网络空间管理秩序,用中华文明为底蕴的传统文化做基础,为网络文化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四、应对网络思潮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性的对策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网络思潮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社会中起着凝聚共识、价值引导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凝炼而形成的。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意识形态教育。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提高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科研与教学中的指导地位,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武装高校师生的头脑。二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实现文化素养和理想信念两大教育理念结合,以及爱国情感和政治思想两大教育理念结合。三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贯穿高校教学教育活动的始终。加强日常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入,将历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导作用。

(二)以校园文化为载体优化意识形态教育环境

校园文化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潜在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高校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将意识形态与校园文化相融合,可以说是强有力的整合与指导。构建校园物质文化育人环境,以文化人,一方面需要构建校园物质文化。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发展方向等对校园进行规划,充分利用校园名人塑像、假山小湖等美化环境、增添人文景观。另一方面构建校园精神文化育人体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志愿服务、典型引路、道德讲堂、道德论坛、思想教育、专业教育等多种教育活动,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寓教于乐。把握大学生的心理规律和兴趣爱好,大力开展积极向上、健康有益并为大学生所接受的多元化文化活动,全方面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三)建立高校网络思潮主流阵地

搭建网络交流平台构建新媒体阵地,要加强主流网络思潮的传播和治理,完善网络道德规范。一是注重高校网络思潮文化传播的内容,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借助网络平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动维护主流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地位,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二是对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论、新自由主义,特别是否定改革开放等错误思潮进行批判和斗争,发挥正义感和积极性。三是在网络教育中注重道德教化的作用,培养大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有针对性补充社会伦理道德知识和传授道德规范,在过程中寻找价值观的认同。根据大学生实际,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阵地相结合,占领大学生灵魂教育指导的主阵地,将大学生带入我国主流价值观的正确道路。

(四)利用多种手段创新教育方式

据统计,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重说教、轻实践的现象,未达到入脑、入耳、入心的目标要求,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普遍反映不佳。由此可见,高校意识形态的教育内容和话语表达有待提高,要改变教条化模式。在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同时,也要不断增加宣传内容与现实之间的互动,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学生层面,可以增加互动、网站主题教育、学术教育,以及微信微博和客户端的“两微一端”建设,通过这些大学生喜欢并愿意接受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五)建立健全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机制

学术讨论无禁区,网络传播有纪律。保障网络思潮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提供正能量,需要建立网络思潮传播的“防火墙”。一是加强高校网络及意识形态安全意识。教育师生不信、不传非法信息和意识形态领域反动、负面信息。二是建立网络与意识形态安全防范工作队伍,实施“网格化”管理。充分发挥网络维护技术人员、网络安全信息员、网络舆情监控突击队的作用,对校园网络空间信息进行筛选、监控和舆论正向引导。三是建立法制化体系。国家已将网络行为纳入法制化轨道,高校应努力构建高效的实施体系,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给予严厉的惩处。通过逐步建立严密的法制监督体系,从法律层面加强信息传播的监管水平。

[1]梅荣政.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2017-02-27)[2017-04-28].http://www.gov.cn/xinwen/2017-02/27/content_5182502.htm.

[3]高世杰.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几点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6(5):40-43.

(责任编辑 姚虹)

Analysis on Ideological Influence of Network Security Trend in the Universities

QIN Su-ling

(Institute of Tobacco,College of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2, 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network, the social network ideology challenges the ideology secur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ideology security problem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social network ideology and how to improve the work of ideology secur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garding the Marxism as the guid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s the main theme, the campus culture as the carrier, we will definitely construct a secure college ideology mechanism.

network ideolog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y security; solution

2017-05-03

河南省教育厅就业创业项目“‘互联网+’条件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YB2016002)

秦素玲(1978—),女,河南新乡人,硕士,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工作。

10.13783/j.cnki.cn41-1275/g4.2017.03.024

G647;G206

A

1008-3715(2017)03-0121-04

猜你喜欢
思潮价值观思想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我的价值观
思想与“剑”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维新思潮对中国近代体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