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红
(重庆丰都县人民医院,重庆 408200)
浅谈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在内分泌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周小红
(重庆丰都县人民医院,重庆 408200)
浅谈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在内分泌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在内分泌科临床实习中进行了探索性的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法临床病案分析课的尝试。结果表明,实习生对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法表现出了较高的积极性,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在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应当作为临床教学的方法之一。
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临床实习;内分泌
PBL的全称是“problem_based leammg”,直译为“以问题 为基础的学习”,1969年由加拿大的麦克玛斯特大学医学院 创立。它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灌输式 教学方法有着根本的区别。PBL教学法树立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目前,国内不少医学院校正在尝试使用PBL教学法。我们在内分泌科的临床实习中引入了PBL教学法并以问卷形式作为评价手段,与传统教学法进行了比较。
研究对象为我院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习学生,此前 他们已经系统地学习了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但 在临床工作中如何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进行临床分析、判断, 仍需接受进一步训练。为此,我们将学生以实习小组为单 位,在内分泌科的临床实习中引入了PBL教学法。
1.2.1 病例选择
将患者的一般情况告知学生,如患者是怎样的人,因什么主诉就诊等等,使学生对患者的病情形成最初印象。
1.2.2 提出问题
结合病例就疾病和临床现象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学生也可以自己提出问题,如患者有什么需求?患者存在哪些问题(躯体、心理、社会性)?分析本病例可能的病因,等等。
1.2.3 收集资料
收集资料是PBL教学的中心环节,指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资料来源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图书馆、网络系统的应用和小组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换等。
1.2.4 小组讨论
论证假设上课时鼓励学生以问题为中心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小组讨论,提出疾病的初步诊断,作为论证假设的第一步。其后则要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临床诊治的效果,验证原有假设,修正假设。
1.2.5 教师总结
带教教师引导讨论的方向,紧紧围绕主 题进行并给予一定的帮助,但不越俎代疱给予解答,而是引 导学生如何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遇到的问题,将讨 论引向深入。
例如,某一“甲亢”患者,伴随心房纤颤,如何理解和处理这一病例,由此带出一系列相关的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方面的问题。必须弄清楚什么是甲亢?甲亢有哪些临床表现?病理生理基础是什么?医生进行体格检查时,可能发现哪些阳性体征?甲状腺肿大如何检查,如何分度?眼球有没有突出?什么是心房纤颤?甲亢为什么会引起心房纤颤?什么是甲亢性心脏病?面对这样的患者,我们应该如何去解决他的问题?学生为了解答这些问题,必须复习相关知识,查阅有关教科书、参考书和文献,并且互相交流获得的信息,直到取碍合理满意的结果,达成比较一致的意见,最终获得与甲状腺、心脏有关的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临床诊断学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效果: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较,教师讲授的时间少了,但学生的学习成绩却更加令人满意。实习结束后,我们对学生进行了不记名问卷凋查。结果显示,97%的学生认为PBL教学法调动了学习兴趣跟积极性;95%的学生认为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87%的学生认为PBL教学法可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了思维,对自学能力有很大提高;85%的学生认为思考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90%的学生认为增强了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94%的学生认为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程度有所提离,尤其对重点对难点的理解有所帮助;80%的学生认为应当对相关学科进行推广PBL教学法。学生们普遍认为,经过PBL教学后对所学知识印象之深刻,是一般传统教学的课前预习和考前复习所无法达到的。
PBL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在教师的整体指导下,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它打破了基础理论知识的完整性,使学生面对具体的临床问题,将相关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知识点贯穿于一个真实的病例中,使学科相互渗透、融会贯通,培养学生以病例的诊治为中心的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大大提高。
实践证明,应用PBL教学法对于内分泌科的实习教学发挥了积极作用,也深受学生的欢迎,值得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加以推广。对于其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即如何做好课时安排、如何建立更加科学的评估体系等,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使之成为更加科学的教学模式。
[1] 何 文,陈进芬,郑玲芳,李亚红,刘 洁,刘 鉴,何 薇,杨艳娥.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在儿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
[2] 刘尧芳,付晓冬.妇产科临床实习教学的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1(02).
G642
A
ISSN.2095-6681.2017.24.15.01
本文编辑: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