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论思想在中医情志护理中的应用

2017-01-12 02:46:25彭丽华杜云红
中国临床护理 2017年6期
关键词:系统论情志原则

彭丽华 王 莉 杜云红

综 述

系统论思想在中医情志护理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system theory in emotional nurs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彭丽华 王 莉 杜云红

系统论是中医情志护理的理论基础之一。本文尝试运用系统论思想分析中医情志护理,认为中医情志护理体现了诸多的系统论思想,借助这些思想,对于中医临床护理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中医情志护理在认知水平及临床实验研究方面还存在局限性,需要进一步完善。

系统论;中医情志护理

中医情志护理是经过长期医疗护理实践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独特的护理体系,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中医情志护理是护理人员使用药物治疗措施外运用其他方式来影响和改善患者的情绪,缓解心理压力,解除患者顾虑,使患者能在最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2]。近年来,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普遍运用于临床,心理护理愈发受到重视,而中医情志护理也随之取得了重大进步。但专业实践性不强、学科特色不明显等一系列问题依然存在于中医情志护理中并深深困扰着临床护理人员。然而,借助系统论的诸多思想就可以一定程度上突破局限,促进发展。本文以系统论的整体性、联系性、动态性、层次性、最优化等在中医情志护理中的应用做初步解析。

1 中医情志护理的历史起源

情感是人体对外在的事物和现象以及与他人接触过程中做出的反应,包括意识、思维、情感等精神活动,对人的身心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医药历来重视情志因素对疾病发病的影响,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对情志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和情志护理的方法做了具体的详细记载。《素问·汤液醪醴论》提出“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就很好地阐释了情志与疾病的关系[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恐伤肾”“忧伤肺”,异常的心理活动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并提出了情志相胜的护理措施,如“悲胜怒”“恐胜喜”“喜胜悲”“怒胜思”“思胜恐”,以情治情的护理方法就充分体现了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4]。可见中医情志护理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对中国人的健康乃至全人类的健康有着日益深远的影响,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并推广。

2 中医情志护理的系统论解析

2.1 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系统科学方法的首要原则,是对于事物和现象的完整性、统一性和联系性的统一认识,是运用系统方法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根本依据。它不仅侧重于各种元素间的优势和劣势,而且从整体出发,重点关注元素间的联系和作用,并通过相互的有机组合,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5]。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在中医情志护理中有诸多体现,其中突出体现在人体自身是一个整体、人与外部自然环境以及人与社会环境的整体性这三个方面。

2.1.1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脏腑不仅在生理功能上密切配合,而且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6]。掌握他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指导临床护理。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情志的变化通常会引起病情发生明显的变化。极端的情志变化会伤及一脏又会影响他脏,从而使机体功能紊乱,使病情加重[7]。以常见的临床情志疾病抑郁症为例,中医虽然没有抑郁症的病名,但对其有类似的阐述。中医认为忧思或者悲忧是形成抑郁症的主要原因,可见其涉及的脏腑有脾、肺两脏。而抑郁症的症状也涉及中医学的“百合病”中的部分内容,可知抑郁症也涉及于心。由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有抑郁症和躁郁症两种,而精神躁郁的症状可囊括“癫狂”和“脏躁”里的内容,可见喜悦与愤怒这两种情志变化也可发生在抑郁病之中。可见,情志活动本身就是一个整体,而这个整体的产生是由于人体内存在着承担情志活动的整体系统,这个系统是在心神的统领之下,五脏相互协调统一产生各种情志变化[8]。因此护理人员应把患者当做一个有机整体,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以避免患者情绪过于极端影响身体的整体功能。

2.1.2 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自然环境与人体是一个整体,人与自然紧密相关。人类生存于与自身相适应的自然环境中,一旦长期适应的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或者人体本身功能异常,就不能很好地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由此就会产生疾病。《素问·命宝全形论》言:“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可见外部自然环境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而这其中也必定包括情志的产生和变化[9]。如一位年轻的女性患者,意外得知自己得了乳腺癌,入院后便沉默寡言、郁郁寡欢,不久病情便恶化,这个例子从侧面反映出自然环境对疾病发展的重要性,患者沉默寡言的原因是得知病情后,陷入恐惧、悲伤的情绪之中,加之医院陌生的环境,加剧了患者的恐惧、悲伤与孤独之情,从而说明了人体、自然与情志是一个整体,所以在护理工作中,要关注因自然环境发生变化对患者情绪产生的负面影响,适当予以调整干预,这样才能提高护理质量。

2.1.3 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人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社会环境的变化影响人体的身心健康。一般来说,良好的社会环境能使人心情愉快,积极向上;恶劣的社会环境则会使人萎靡不振,情绪消极,从而引发或加重疾病。如亲人间的生死别离、生活条件或社会地位的高低或贫富的变更均可引起情志的剧烈变化而成为致病因素。这就说明了人体、社会与情志的统一性。

2.2 联系性原则

系统的各要素之间及系统与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系统的整体属性和功能也是在系统内外环境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中呈现出来的[10]。系统是由相互关联的元素构成的,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互相配合、互相影响。联系性原则是系统论的基本理论思想之一,联系性原则在中医情志护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情志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病理因素以及个体因素等都可以导致情志的变化,这就说明情志与上述因素存在着普遍联系,其中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相应的就会引起情志的变化。再如,不同的情绪刺激,不但会对各脏器有直接的影响,也会互相影响,相兼为害,伤及多脏,如郁怒伤肝,肝气横逆,又常犯脾胃,出现肝脾不调,肝胃不和等证[11]。这些都体现了联系性原则在情志护理中的应用,这就提示护理人员在临床情志护理实践中重视运用系统论的联系性原则,关注不同因素变化对于患者情志的影响,从而为患者提供有效地护理措施。

2.3 动态性原则

系统的动态性是指在实际的自然系统中,随着物流、能流、信息流不断的运动,从孕育、产生、生长、成熟到衰退、消亡的这种变化过程[12]。患者本身作为一个开放系统,也具有动态性。如陈少莲等[13]对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访视进行情志干预的研究,发现实验前后患者焦虑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故得出中医情志护理对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状况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这也从侧面提示患者的情绪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对于身患疾病的患者情绪往往更容易波动,因此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充分理解并运用系统论的动态性原则来动态评估患者的情绪状态,不断改进情志护理干预的措施与方法,使之与患者不断变化着的情绪相适应。

2.4 层次性原则

层次性指事物系统垂直结构的递进关系。每个层次的事物,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又构成了系统上一层次的要素。这种思维不仅可以按图索骥、寻根究底,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所在,还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逻辑层次性,促进护理工作的科学、有序[14]。

由《素问·灵兰秘典》所言的“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和《灵枢·大惑论》中的“心者,神之舍也”[15]可见,心主宰人的精神意识活动,在情志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当情感上的压力超过人体正常调节范围而成为致病因素时,其最初影响于心,再由心传及其他脏腑,这充分体现了五脏之间的层次理论对情志的影响。再如,大家所熟悉的胃脘痛,胃脘痛是一种很常见的症状,引起胃脘痛的原因很多。历代医家对这些原因做了大抵的总结,认为主要分为外感六淫、情志不畅、自身脾胃虚弱、饮食不当以及劳累过度等[16]。一位女性因持续胃脘痛入院,通过四诊方法收集患者资料,初步判断患者胃脘痛的原因一是饮食不节,二是情志因素。从表面上看我们也许会认为饮食因素是主要原因,但经进一步深入了解发现饮食不节只是表面因素,而导致她饮食不节制的根本原因是与丈夫关系不融洽,夫妻经常吵架,以致长期情绪不佳。根据这一发现除制定更明确的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针对这位患者除进行饮食方面的指导外,更应注重调畅情志,只有改善她的不良心理状态,才能促进疾病早日康复。由此指导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善于运用层次性原则,通过模糊观念逐渐向具体、深化过渡,从而更好地提高护理效果。

2.5 最优化原则

护理工作中的最优化原则指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基于对疗效、病程、成本、满意度、工作量等目标进行优化,并且权衡优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4]。在中医情志护理中,存在许多原则和方法,比如真挚体贴、全面照顾、因人而异、有的放矢等原则;关心体贴、语言启发、解惑释疑、情志相胜、顺情从欲等方法[17]。无论原则还是方法,无一不体现出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护理方案,以期达到全方面最优化的效果。

3 中医情志护理的局限性及其展望

中医情志护理源远流长,拥有着良好的本土优势,与西方心理学相比更适合中国人的体质和心理状况,但目前临床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导致中医情志护理无法开展或开展不顺利。中医护理人力资源缺乏且配比不足,中医护理操作开展受限制,护理人员忙于治疗、给药性操作,无暇顾及与患者沟通,缺乏与患者沟通交流的能力等均是影响中医情志护理开展的重要因素[18]。除此之外,虽然情志护理已经开始受到大家的重视,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情志护理研究,但是临床研究仍偏于形式化,不够深入,并且临床研究仍局限于“七情”,其他情志和复杂情志的研究较少,疾病病种的临床研究还不够广泛[19]。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和人民健康观念的转变,广大护理人员开始认识到中医情志护理的重要性并将其不断推崇与改进。跟随目前发展中医的大趋势,发展中医情志护理应该是一个良好的机遇,但在抓住机遇的同时,护理工作者更应该思考如何应对各种挑战。

4 小结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呈现出日益繁荣的景象,带动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的生活节奏和生活压力也随之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导致情志病发病率逐渐增高,由此护理人员及时针对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给予有效地心理疏导和情志护理对患者的病情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

为患者提供情志护理的过程, 就是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情绪的评估、分析、干预与评价, 不断对患者情绪进行调整优化的过程。因此,从系统论的角度研究情志护理, 可以初步解释如何把人作为一个系统, 把情志致病理解为这个系统发生的异常, 从系统论的原理来初步探索护理人员对情绪的认知与干预, 可为遵循系统规律进行情志护理打下基础,多角度地进行研究与实践,从而提高情志护理的专业性与可操作性,最终达到提升情志护理的效果。

[1] 张端香,马锦兰.情志护理在不同体质病人中的临床应用.全科护理,2015,13(18):1767-1768.

[2] 钟文晖.情志护理的特点和注意事项.广州医药,2004,35(2):78-79.

[3] 刘静茹,毛智慧,刘晨冰.中医“七情”在临床心理护理中的应用.辽宁中医杂志,2015,42(6):1331-1332.

[4] 钱艳波.中风患者的中医心理护理.光明中医,2014,29(6):1294-1295.

[5] 周玲君,胡蓉,于海涛,等.系统论在构建临终关怀准入系统中的应用.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9):63-64.

[6] 张奕奕,薛一涛.中医五藏之系统论研究.江苏中医药,2015(3):13-14.

[7] 吴俊华.中医情志护理改善胸痹患者负性情绪及遵医行为的效果评价.中国临床护理,2015,7(1):50-52.

[8] 章道宁,陶晓华,王天芳.中医整体观在情志疾病中的体现.河南中医,2015,35(12):2878-2880.

[9] 郑春燕.从“虚”论“治未病”体会.中医研究,2010,23(6):57-59.

[10] 李晓亮,樊凯芳.从系统论观点认识中医的“证”.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1):150-152.

[11] 金晶银.汉韩情感概念隐喻对比研究-以“喜、怒、哀、惧”为语料.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 2012.

[12] 赵丽华.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四大特点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初探.临床医药实践,2010,19(3):216-218.

[13] 陈少莲,孟宇.中医情志护理在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访视中的应用.中医临床研究,2014,6(9):119-121.

[14] 王雯.护理辩证思维的系统性原则.中国护理管理,2006,6(8):62-64.

[15] 武峻艳,王杰,张俊龙.从督脉的循行和作用谈“脑为元神之府”.中医杂志,2015,56(8):636-639.

[16] 赵艳,王海军,孙英霞,等.胃脘痛与情志病因研究进展与分析.辽宁中医杂志,2010,37(4):764-765.

[17] 伊磊亚,付德辉.中医情志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湖南中医杂志,2015,31(3):124-125.

[18] 李育欣.中医情志护理研究进展.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36):5555-5556.

[19] 申力,韩江余.国内近5年中医情志学说研究分析.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5):73-75.

[20] 熊玲,王芬.中医情志护理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症状积分的影响.辽宁中医杂志,2015,42(7):1337-1339.

250355 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彭丽华);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护理部(王莉,杜云红)

王莉,E-mail:wangli70@126.com

10.3969/j.issn.1674-3768.2017.06.029

2017-05-18)

猜你喜欢
系统论情志原则
调畅情志 远离悲秋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2016年第20届系统论,控制和计算国际会议
系统论在故障定位中的应用
数字电视经营系统论
移精变气法在情志病治疗中的运用探讨
中医研究(2014年12期)2014-03-11 20:29:56
系统论在中医理论与临床辨证中的运用
中医研究(2014年10期)2014-03-11 20:29:36
中医情志护理在乳腺癌围术期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