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一体化促进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效果观察

2017-01-12 01:34吴晓芬吴碧昭陈秋霞
中国临床护理 2017年2期
关键词:医护腹部护理人员

吴晓芬 吴碧昭 陈秋霞

医护一体化促进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效果观察

The effect of doctor-nurse integration on promoting early mobilization of patients receiving abdominal operations

吴晓芬 吴碧昭 陈秋霞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应用于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4月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433例,采用投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213例和观察组2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医护合作一体化护理模式,比较2组术后第1天下床活动患者例数和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第1天下床活动患者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χ2=9.233,P=0.002),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13.428,P<0.001)。结论

腹部;外科手术;下床活动;医护一体化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活动现状以及其对康复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认为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可改善身体机能,促进康复[1-4]。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已作为快速康复理念中的一个干预方法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成为护理活动的基本内容。我们采用医护一体化合作模式[5]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进行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普外一科2015年7月-2016年4月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433例。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或其他原因致无法正常下床活动者;②有严重精神疾病或家族性神经病史者;③合并严重心、肾等重要脏器衰竭需卧床休息者。采用投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213例和观察组220例,对照组:男120例,女93例;年龄16~83岁,平均年龄(45.6± 9.12)岁;肝胆手术87例,胃肠部手术92例,其他腹部手术34例。观察组:男119例,女101例;年龄15~84岁,平均年龄(45.3±7.65)岁;肝胆手术89例,胃肠部手术102例,其他腹部手术29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类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根据腹部手术后护理常规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运动指导、心理护理等。观察组采用医护合作一体化护理模式,即经管医生和责任护士共同指导和实施患者的早期下床活动计划。

1.2.1 组建医护合作小组

组织科室人员学习医护合作一体化的概念、运行方式以及预期取得的效果和意义。根据病区原有治疗小组和床位情况成立3个医护合作小组,每组由1名主任、2名管床医生和2名相对固定的责任护士组成。每名患者都有固定的经管医生和责任护士,由他们共同协助完成患者围手术期的康复任务。

1.2.2 健康教育

经管医生在术前谈话和查房时,除告知患者及家属疾病相关原因、症状、诊断依据和个体治疗方案外,还告知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可预防肠粘连、静脉血栓等术后并发症,解答患者的疑问,如活动会加剧疼痛怎么办、活动是否会影响伤口愈合、患者术后是否不耐受等。责任护士重点负责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早期下床活动的要点,如下床活动前准备及活动时的注意事项、活动顺序、各种导管的固定方法及对疼痛的应对等。

1.2.3 制定早期下床活动方案并落实

医护合作小组根据患者病情、手术情况、年龄、耐受情况、心理状态等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共同确定早期下床活动计划。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及手术情况,评估患者存在的个体差异和特定适应证,将患者下床活动的注意事项告知本组责任护士。责任护士根据患者术后身体状况及耐受能力制定患者的活动时间和强度。在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给予协助,指导患者先进行床上活动,耐受后再行床下活动。对输液时间长的患者使用移动输液架协助下床活动。对留置管道的患者,指导患者及家属妥善固定好各种引流管道。此外,为避免意外发生,指导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不超过20 min,只在病室内活动。责任护士在患者活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若患者在下床活动过程中出现气短、心率快、手抖、冒冷汗、引流液或渗液明显增多且色泽鲜红时,应就近安置患者休息并通知经管医生。

1.2.4 评估患者的活动完成情况

责任护士及时向医生反馈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完成情况,并对未完成下床活动的患者进行原因分析,针对存在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如加强健康宣教、缩短下床活动时间等,必要时应用镇痛药物或加强肠内外营养支持,提高患者耐受力。

1.3 评价指标

比较2组患者术后第1天下床活动的例数和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患者手术结束到首次下床活动的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观察组术后第1天下床活动患者176例,明显多于对照组的143例(χ2=9.33,P=0.002);首次下床活动时间(27.07±7.62)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3.31±6.54)h,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3.428,P<0.001)。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成立医护合作小组,使管床医生与责任护士相对固定,通过共同查房、病例讨论及诊疗护理等交流反馈,培养医护间的默契,护理人员熟悉同组医生的诊疗思路及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方式,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有效地执行医生的治疗方案,也统一了健康宣教内容,避免一人一说法的尴尬局面,赢得患者的信任,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通过一定时间的合作配合,医生能够了解本组护理人员专业能力水平,并针对其不足提出建议和意见,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及拓展能力,使护理人员能更系统、更全面地掌握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依据患者个体化病情及本身需求,判断患者下床活动最佳时间、强度和活动类型,制定安全有效地下床活动计划。此外,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与医生间的互动表现为患者信息的发现-反馈-判断-输出-执行过程,医生、护理人员在此过程中均有其不可或缺的作用。患者下床活动时,护理人员需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耐受情况等,并对患者进行初步判断,并将自己的判断和思考提供给医生参考。医生进一步检查、鉴别、诊断,由医生针对存在问题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如给予止痛药物和增加营养支持等,以促进患者尽早下床活动。

医护之间密切合作是患者治疗效果与良好就医体验的保证[7]。医护一体化模式的开展有利于医护间的沟通交流和配合,病房床位分组和经管医生、护理人员相对固定搭配有利于培养医护间的默契。但有研究[7]发现,护理人员所提的建议和意见很少被接受,以致在医疗决策过程中缺乏参与感,这可能与医生认为护理人员专业能力不理想,不重视合作有关[8]。病房护士长在开展医护一体化模式前期阶段,选择业务能力强、交流能力好的护理人员作为医生的合作伙伴,并注重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业务能力,提高医生对医护合作重要性的认识,确保医护能主动交流,愉快合作[9]。经过10个月的运行,病房医生充分肯定了合作护理人员的作用,能主动配合病房护理人员的床位安排及管理,主动邀请同组护理人员共同参与查房及病情讨论,取得了预期效果,从而为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和康复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医护一体化合作模式加强了医护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共同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活动方案,可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尽早康复。

[1]曾锦霞,李桂珍.腹部手术后患者实施活动能力锻炼的效果评价.广西医学,2013,35(12):1707-1708.

[2]赵芳,邓冬梅.腹部手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方法及护理进展.全科护理,2013,11(19):1798-1800.

[3]赵晓琳.早期活动干预对腹部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长治医学院学报,2010,24(6):476-477.

[4]赖晓华.早期术后活动对腹部手术患者康复的影响.基层医学论坛,2013,17(3):281-282.

[5]陈静,张振香,谢红.医护合作关系的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1):1136-1139.

[6]李冰,魏丽.多维度医护合作提升患者就医感受.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2):12-14.

[7]熊昕,刘胜林,吴汉曦.医疗环境下的团队合作与患者安全.中国医疗设备,2012,27(10):21-24.

[8]杨力.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运用的研究进展.当代护士,2015(1):9-11.

[9]陈佳丽,宁宁,李欢,等.临床医护一体化合作模式的实施现状调查.护理研究,2013,27(20):2092-2094.

10.3969/j.issn.1674-3768.2017.02.011

2016-05-31)

宁德市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50185)

352100 福建宁德,宁德市医院普外一科

吴晓芬,E-mail:48493998@qq.com

医护一体化合作模式加强了医护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为不同患者制定相应的个体化活动指导,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猜你喜欢
医护腹部护理人员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闪光的背影——献给战斗在一线救死扶伤的医护工作者
破茧而生 近代中国女西医护的养成之路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