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玉岭
国务院参事室,北京东城区前门东大街11号 10000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工作大会上指出“没有全国人民的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此话不仅道出了人民健康与全面小康的关系,实际上也道出了全国人民的健康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系。
健康,既是人民群众幸福的标志之一,也是人民群众更好学习和用劳动创造财富的重要条件,因此,健康既是生产力的重要保障,也是国强民富的动力之源。狠抓人民健康和推进健康现代化,也是不忘初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具体体现。
健康现代化,从宏观上,必须坚持“五位一体”的总体部署,坚持“四个全面”的发展战略,实施“五种发展理念”,用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实施好预防为主的方针,搞好医疗改革和全民的体育锻炼。这既是健康现代化的基础,也是确保全民健康的基本条件。
但是,更现实、更实际、更重要的还需增强问题意识,需要从当今实际出发找出健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只有找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克服健康工作存在的盲目性,扭转健康工作推进的缓慢局面。现就以下五个方面的健康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大数据显示,我国现有高血压1.6~1.7亿人,高血脂1亿人,脂肪肝1.2亿人,糖尿病1.1亿人,超重和肥胖病2亿和7000万人。如此,非健康状况的深层次原因是食品结构不当所造成,一是现在的食用油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相比高出3倍有余,特别是饭馆餐厅用油量极大,对人们健康产生了严重威胁。二是食品中植物蛋白明显下降,动物蛋白过量增加。1938年,中国大豆产量占世界90%以上,人们以食用植物蛋白为主,而较少食用动物蛋白。1982年,中国人动物蛋白即肉蛋奶占食用蛋白总量不到17%。而今虽然在农村、在贫困的地方人们仍较少食用肉蛋奶,但占人口总数56%的人,在蛋白质的食用上几乎以肉食为主。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大量提倡豆腐制品时,我们的豆腐制品消费已经较少见到了。
为此,我们要重视食品结构调整,减少油的消费,减少肉食的摄入,动物蛋白可以高些,但要增加牛奶和蛋的比例,尤其要提升植物蛋白的消费比重,大力宣传、提倡,搞好这方面的管理,从机制和产业上改善动物蛋白与植物蛋白的搭配不合理,并需出台限制餐馆食用油用量的相关文件,以保人民健康。
食品添加剂的问世与使用,因涉及科技创新,国家又保护和支持科技创新的情况下,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就成了一个漏洞。
我们现在癌症发病率,比世界高40%,癌症死亡率比世界高50%。另外就是残疾人数量大增,每3秒钟有一个新的癌症患者出现,每3秒钟有一个缺陷儿童出生,还有,我国的不孕率已从3%上升到12.5%,每八对夫妻就有一对不能生育。这固然与环境、食品及其他诸多因素有关,但食品添加剂使用不当,也是问题高发的重要原因。
我们过去食品添加剂是很少的,研究和发展食品添加剂是必要的,但是,食品添加剂推出的过多、过滥、管理过松、把关不严的问题是值得关注的。
我们的食品添加剂门类繁多,增白剂、增稠剂、增香剂、增粘剂、发泡剂、防腐剂、增筋剂、膨大剂等等,五花八门。我2015年到一个面粉厂去,他们是加增筋剂的,增筋剂的名字叫偶氮甲酰胺,这种物质水解后生成致癌物质氨基脲,这种增筋剂,不仅面粉厂在那加,有的食品加工部门也在那加,一些馒头筋斗的都咬不动了,说明增筋剂严重超标了。这个增筋剂在欧盟、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新加坡、南非都已经禁用了。类似这样的问题应引起我们健康工作者的高度关注,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的推出,加强使用的限制与管控。
经验证明,人们要健康长寿,还要靠中医来保护。中医药技术,从黄帝、神农、华佗、孙思邈、张仲景、李时珍,涌现出无数名医,他们在中国民间和历史上享有崇高威望,这表明中医药学是对中国人民的健康作出过巨大贡献的。当年在欧洲患黑死病(霍乱类)曾有数以百万的人死去了,而中国因中医药的存在,没发生过如此的恶性事件,而且曾保护了世界1/4人口的生息与繁衍。
只是由于抗菌素的问世,使西医地位迅速提升,也使中医药走向了下坡路。1929年英国医生费莱明发现青霉素,1940年投入生产,之后链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相继问世,现今已发现5000种抗菌素,临床能用的350种。而今能用于临床的新抗菌素已是极难筛选了。
这时候,尤其是从预防和保健考虑,中医药又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中医药除了拥有12807种药材外,还有相关技术,针灸、艾灸、拔罐、刮痧、推拿、按摩等已日渐显示出它的优越性。现在中医药技术已走向183个国家,已同86个国家订立了合作协议,随着中国经济崛起,一带一路推进,中医药一定会走向世界并在全世界的使用与创新中得到新的发展。
但是,我们中医药发展的最大问题是政策不到位和后继乏人。现在数以十万计的家传中医、无证无照,而且同非法行医难以区别,只好都以非法行医被取缔。而真正的中医学院,又很难有一些绝门技术得以传递。还有些技术,因分科关系,知识过于专一,搞针灸的不拔罐,搞拔罐的不按摩,使一些技术难以发挥作用。
为了中国的健康事业更好发展,必须要更加重视中医药技术的发展,不是停在口头上,要体现在行动中,打击非法行医不要一刀切,要重视人才保护、人才培养。作为中医药也要吸收各种各样的现代科学知识和新技术,把西医使用的体检技术与中医的诊断治疗更好结合,对前人的药方要做成分分析,对有效成分要做科学的提取。不搞门户之见,不僵化、不封闭、多学习,多创新。
政府为了百姓健康投入了大量经费,支持健康事业发展。但是健康投入的使用,必须坚持公平正义,必须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而且需要反对特权。我在住院时发现一些人在医院已经住有两年了。这都给医疗经费的使用造成负担,造成特权,造成不公,而很难普惠百姓。
更有甚者,是“生命支撑系统”的使用,造成一些人对医疗费的大量耗费。“生命支撑系统”的作用,实际上是支撑那些已经不省人事的严重患者。钱三强夫人、大物理学家何泽慧去世时97岁,当时医院讲切开喉管用“生命支撑系统”,还可坚持3~5年。何先生两个女儿给否定了。但是,我们却有很多人,并不这样想,如医学专家、中科院院士秦先生所言,更多的人看中的是病者的收入和待遇。而不顾老人的安康和国家大量经费的被耗费。
为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从机制建立角度推进这方面的改革。对使用“生命支撑系统”者可以尽力支持,但应该在其使用生命支撑系统后,或由其子女负担“生命支撑系统”的半数花费,或由国家收回患者的工资和待遇,用此补偿使用“生命支撑系统”后对医疗经费的高消费。这样的机制一旦建立,相信就会有更多的人学习何泽慧家人的做法,国家医疗费就能够有更多节省,以利普惠广大人民群众。
安乐死,虽有争议,但已经在世界上一些国家正式实施。常言道,人的幸福概念中,应该包括死的泰然、死的平安。这已经成为很多老年人的愿望和追求。
但是,客观上,很多人在临终前痛苦万分,并且往往是在抢救中花费巨大的资金,结果是抢救无效果,还造成子孙倾家荡产,背上大量债务。多个例子表明,客观上需要有安乐死的技术给予供应,又需要安乐死的政策给予安全保证。
当然,安乐死的出台,也会引发新的非法伤人行为,但是,只要法律和政策严密无懈,管理跟得上,我想问题是能够解决的。
为了人类的进步,为了更多人的幸福死去,我们应该把安乐死的改革提上日程。我认为应该重视,应该研究。要出台卫生政策、卫生法制,对不能治愈、无法治愈的病种、病情减少医疗干预,保证更多人走尊严死之路。生老病死既是人生的四件大事,也是健康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为了搞好健康现代化,就一定要用新的思维、新的观点、新的理念处理好以上五个问题,确保中国健康现代化有更新、更快的突破性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