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力 何传启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北京 100190
健康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也是国家发达的重要标志。健康现代化指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健康发展的世界前沿,以及达到和保持世界前沿的行为和过程[1]。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健康体系、健康行为、健康结构、健康制度、健康观念的现代化等。
2016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共建共享、全民健康”为战略主题,力争到2020年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到2030年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到2050年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健康国家。《中国现代化报告2017》也提出在2030年前后,实现健康服务全覆盖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健康生活和健康服务水平全面超过世界平均水平,部分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基本实现健康现代化。根据《中国现代化报告2017》的评价结果,2014年中国的健康现代化指数在131个国家中排名第59位,属于健康初等发达国家[1],和发达国家健康现代化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中国健康现代化建设要在10到30年时间实现追赶,需要抓住关键的健康核心问题,控制健康风险,提升健康状况,完善健康响应。
《中国现代化报告2017》借鉴了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的健康指标,同时考虑了“健康中国”建设和中国健康现代化的实际需要,构建了健康现代化100个核心指标,本文在上述报告的基础上,围绕健康现代化100个核心指标,进一步阐述其研究思路、构建过程,并对100个核心指标进行进一步的国际比较。
健康指标体系是监测国家和地区健康状况、健康生活、健康服务、健康治理等方面发展状况的体系。健康指标数量庞大,健康指标体系也很庞杂。国际上主要的健康指标体系分为国际机构和国家/地区两个层面(表1)。世界卫生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以及美国、欧盟、日本、加拿大和中国等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健康指标体系[2]。
表1 主要健康指标体系比较
健康指标体系可以采用不同的框架进行构建,目前主要的指标框架包括重点领域框架、结果链框架、健康指标概念框架等。这里以重点领域框架和结果链框架为例。
重点领域框架是根据不同时期的国情和国民健康问题制订相应的重点关注领域,以此为基础制定各重点关注领域的监测指标,形成一整套的健康指标体系,如美国的健康战略规划指标体系。美国“健康国民1990”、“健康国民 2000”、“健康国民2010”和“健康国民2020”分别包括15个、22个、28个和42个重点关注领域,具体指标分别为226个、319个、969个和约1200个,其中“健康国民2020”增加了提高大肠癌筛查比例、降低成人糖尿病患者比例、膳食指导等14个领域。
结果链框架包括投入、产出、结果和影响(Inputs and processes,Output,Outcome,Impact)四个环节。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100个核心健康指标全球参考目录。它按照投入、产出、结果和影响的分析框架,把核心健康指标分为健康状况、危险因素、健康服务覆盖和健康系统四大主题,涉及24个方面[3]。结果链框架被列为国际健康合作技术检测和评估框架[4]以及全民健康覆盖的监测框架[5]。
健康现代化100个核心指标是对主要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的健康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基于健康风险—健康状况—健康响应的逻辑建立的。它符合健康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关系,各种健康风险因素共同作用于健康,影响健康状况,推动不同利益相关者,包括个人、健康服务机构和政府作出积极响应,这些健康响应有利于降低健康风险,改善健康状况,从而形成有利于健康长寿的反馈机制(图1)。基于健康风险—健康状况—健康响应框架结构,设置指标体系的不同层级,并且从需求角度,遴选核心指标,此外还提供指标参考,包括发达国家水平、世界平均水平和中国水平。
健康现代化100个核心指标涉及健康风险、健康状况、健康响应三大主题。具体来说,健康风险主题包括营养失衡、疾病风险、非健康行为、环境风险、社会风险五大领域30个指标。健康状况包括人口结构、健康感知、发病率、死亡率四大领域30个指标。健康响应主题包括健康生活、健康服务和健康体系三大领域40个指标(表2)。
本文通过采集世界银行、OECD和中国统计年鉴2015年以来最近年数据对100个核心指标进行国际比较。在数据获取方面,100个健康现代化核心指标中发达国家、世界平均和中国数据都齐全的指标共有45个。其中有30个指标可进行国际比较,15个指标属于逆指标、非线性指标或国别差异大的指标,国际可比性差(表3)。在这30个核心指标中,中国有18个指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其中有5个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有3个指标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表4、5)。
图1 基于健康风险-健康状况-健康响应的核心指标框架
表2 健康现代化100个核心指标
表3 指标获得性分析
表4 国际比较结果分析
健康现代化的一百个核心指标可作为健康中国和健康现代化的监测指标。通过比较发达国家、世界平均和中国数据,有利于找出健康现代化的国际差距,补齐短板。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健康统计口径、统计方法存在差异,因此健康核心指标的国际比较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在100个核心指标中,中国有公开统计数据的指标共有63个,有8个指标与国际统计口径不一致,还有29个指标没有公开统计数据(表6),需要进一步改进中国健康统计方法,完善健康统计数据。随着各国健康统计的不断完善,健康现代化核心指标的国际比较将会日趋完善。
基于健康风险—健康状况—健康响应的健康现代化核心指标体系能够突出不同主体在健康现代化中的角色和作用,有利于健康促进和健康现代化建设。健康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面临不同的健康风险,呈现不同的健康状况,需要不同的健康响应,因此健康现代化的核心指标也应该随着健康需求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表5 中国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指标分析
表6 中国健康现代化100个核心指标获得性分析
[1]何传启.2017.中国现代化报告2017:健康现代化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李力.2017.健康现代化的专题研究.何传启主编.中国现代化报告2017:健康现代化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16-119.
[3]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5.Global reference list of 100 core health indicators.Geneva.
[4]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1.Monitoring,evaluation and review of national health strategies.A country-led platform for information andaccountability.Geneva.
[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nd The World Bank.2014.Monitoring progress towards universal health coverage at country and global levels:framework,measuresand targets.Gene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