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麦克白》的人文主义解读

2017-01-12 00:58刘旺余
中州大学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麦克白莎翁野心

和 伟,刘旺余

(1.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外国语学院,郑州 450044;2.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郑州 450046)

悲剧《麦克白》的人文主义解读

和 伟1,刘旺余2

(1.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外国语学院,郑州 450044;2.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郑州 450046)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笔下的一个残暴弑君、篡权夺位的阴谋家,同时也是文艺复兴时期典型人文主义的代表。莎翁笔下的麦克白承载着他的人文主义思想,是一个交织着人文主义先进性与局限性的人物,他在思想上与行动上逐步和人文主义的思想越走越远,麦克白最终灭亡的结局寓意着莎士比亚人文主义理想即向往美好人性、渴望道德社会的破灭,以及对破坏人文主义的恶势力的诅咒。

悲剧;麦克白;人文主义

一、引言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创作于 1606 年的《麦克白》与《哈姆雷特》《奥塞罗》和《李尔王》一起构成了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其中,《麦克白》最为沉重和血腥,故事取材于苏格兰,主人公麦克白为了获取王位而不惜诉诸武力,屠杀君主,这部剧作展示麦克白由“英雄”转向“恶棍”的心理历程,是一场完全没有一丝光明的彻底毁灭与颠覆。[1]

这个悲剧性的故事讲述了11 世纪苏格兰的大将麦克白由于其骁勇善战、指挥出色,从战场上凯旋归来。随后在妻子的怂恿和女巫的出谋划策下,设计让国王邓肯到自己家中赴宴,结果弑君篡权,夺位自立。剧中,麦克白这个角色兼具有一部分人文主义的特征,在他由“英雄”到“恶棍”的角色转换中,他先是残暴无度,后是惴惴不安,以致暴戾恣睢,最终使得自己的妻子精神分裂直至痛苦死去,他自己也被前朝贵族杀害。

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盛行于14 世纪至17世纪,这是一个崇尚个性解放的时代。由于长期受封建势力的打压,当时欧洲的资产阶级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这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这场思想解放以人文主义思想为中心,它的特点是崇尚自由和独立,倡导思想解放,属于早期资产阶级思想的范畴。这样的特点决定了它会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封建时代的思想和中世纪的宗教神学。麦克白是莎士比亚笔下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典型代表,杨周翰先生说:“人文主义乃至整个文艺复兴运动的过程,大致说来却是一个贵族运动。”[2]因此,麦克白的角色具有双重身份,剧中第一幕开场就介绍了他的双重身份——苏格兰国王邓肯的“英勇的表弟”和“了不起的壮士”[3]。他不仅是封建时代的大贵族,由于历史潮流的发展和他所处的时代,同时他又有着与封建时代大贵族不同的特征。

二、麦克白人文主义的典型表现

剧中,麦克白的所作所为虽然与篡权夺位的封建贵族很相似,可是王位和王冠并不是他篡权夺位的终极目标。当他逐步走向疯狂的时候,他的野心与良心在不停地进行着挣扎,善与恶也在此长彼消地斗争着,充分显示了莎士比亚戏剧中人文主义的典型画面。

麦克白本来是一腔热血试图改变现状,作为臣子的麦克白本来是一个战功显赫的功臣,最初是一个道德完美的个体,由于受到资产阶级思潮的影响,他崇尚解放思想,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做国王为目标。然而当他费尽心机达到这个目标时,发现所有这些他所追求的并不是他日思夜想的。在莎士比亚时代,君臣秩序被看作是至高无上的、神圣不可侵犯的。作为臣子的麦克白应该遵守君臣之道,恪守人伦纲常,向国王尽忠。国王邓肯也在按照正常的身份行使自己的权利。莎翁所处的时代英国的政治生活并不稳定,很多贵族伺机夺取王位,都在暗中策划,政治的乌云弥漫着整个国家,谋杀事件如同家常便饭,所以,人民都渴望安宁的生活,维护原有的社会秩序,对上层人物为了一己私利而互相倾轧极为不满。

然而麦克白却想跳过正常生活的轨道来取得王位和王冠,自己最终陷入了魔鬼的圈套,他所追求的名利是大逆不道的不义之举。剧中,莎翁在描绘这个阴谋家的同时也描绘了社会上另外一群遵守社会秩序的其他大臣,他们恪守本分,被塑造成一批忠臣的形象。这些塑造和刻画说明了人的思想和命运并不是由女巫的预言来决定的,那些残暴弑君、篡权夺位的行为完全是由麦克白的野心决定的。

麦克白的欲望战胜了伦理,他杀害了邓肯之后,自己却很快陷入了良知的折磨中,从此失去了心灵的安宁。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曾说:“不义本身并不坏,因为不义只是为自身获得快乐,但是不义带来的的后果却是不好的,因为考虑到不义将受到惩罚,因此使行不义之事的人就会产生害怕和恐惧。如果时时刻刻想着逃脱惩罚就会导致灵魂的不安。”[4]麦克白愈加膨胀的野心驱使他杀害邓肯,然而,之后他的犯罪感以及自己的不义之事将会受到上天惩罚的担忧使他陷入到了惶惶不可终日的巨大恐惧中,这种恐惧让他每晚难以成眠,他失去了从前高枕无忧的纯净睡眠,也失去了他做大将军时的坦荡、昂扬与问心无愧。 这种紧张、焦虑和痛苦使他身心疲惫,而恐惧更是化作幻象、幻听和幻觉来折磨他,他被这些幻觉惊吓得惶惶不可终日。

原本渴求的,也一直是他所珍惜的信任、荣誉、爱戴此时全都灰飞烟灭了,留给他的只是良知的日夜谴责、心灵的无比惶恐与惊怵,他的精神被焦虑、怀疑、恐惧、担忧所占据,他束手无策,日夜处在痛苦的边缘,这种折磨让他神经数度崩溃,及至达到神经质的边缘。在痛苦几乎达到崩溃的边缘时,麦克白真的摆脱了良知的逼问了吗?答案当然是没有。莎士比亚在赋予他野心罪恶的同时,“还赋予了他自我反省的一种良心,这种警告令人如此可怕,谴责令人如此发狂,他内心的痛苦情形促使观众对他表示恐怖的敬畏和同情”[5]。但无论良心如何啃啮他的心灵,麦克白一旦走上了罪恶的道路,要想回头重新开始,完全是不可能的了,因此,无论他愿意与否,他只能被迫地走下去。

当麦克白得知他唯一的知己——妻子的死讯时,他完全丧失了生活下去的勇气和意义,他万念俱灰,预感到死神对他的呼唤,并打算随时迎接死神对他的惩罚。

纵观麦克白的整个人生和性格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莎士比亚从人文主义角度出发,试图写出麦克白人性复杂中善与恶的交战,为国家建功立业的雄心和为自己夺位篡位的野心的交锋,而这样的善与恶、雄才壮志与野心阴谋的交战,又无时无刻不受到当时文艺复兴时期大环境的影响,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阶级特征。麦克白最初是一个骁勇善战、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国家功臣,随着战功显赫和地位的提升,潜藏在他内心的对权利的欲望不断膨胀,而女巫的话又煽起了他的野心,老国王邓肯的家天下又刺激了他弑君的念头。而骨子里善良的天性却使他迟迟没有行动,最后终于在妻子的怂恿和协助下,弑君自立,称霸为王。麦克白的身上显现出了17世纪欧洲社会人文主义思想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三、人文主义的先进性

作为苏格兰的贵族兼王军统帅,麦克白出身于将门之后,幼时受到过良好的教育,相貌堂堂,文才武略,胸怀报国的壮志,他在战场上骁勇善战,所向披靡,凭借自己卓越的军事天才和英勇善战赢得了做人的尊严和其个人价值的实现,这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一系列进步主张的重要观点,即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解放思想,以实现个人的地位和个人价值。文艺复兴是西方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时期,它几乎全面颠覆了过去在宗教统治及影响下人们的思想状态,前所未有地强调人本身的意识和能力,激发人们努力拼搏去获取属于个人的价值和此世应有的幸福。这些具有早期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者奋力显示人本主义精神,将他们做到极致,并造就了属于这个时代的人的特点:他们善于思考,敢于尝试;他们孜孜不倦地追求新的知识和领域;他们都不甘平庸,希望成为时代的宠儿。因此布林顿称这个时代是“英雄的时代,当投机武人的英雄、当冒险家的英雄、乃至当鸩毒者的英雄”[6]。剧中,麦克白的形象勇武威猛,器宇轩昂,而且智力超群,思维敏捷,他当之无愧被称为“英雄的麦克白”, 在国王、大臣以及百姓的心目中,他是个彪炳史册的攻无不克的常胜将军。莎翁笔下早期的麦克白也曾具有正直的立场和善良美好的心灵。他不但赢得了王室成员的肯定与尊敬,他更对自身的正面价值有了逐渐清晰的认知,这种个人价值的自我觉醒是当时封建神权统治下难得的宝贵品质。

四、人文主义的局限性

凡事皆有两面,与此同时,人文主义者本身所具有的某些缺陷也同样出现在剧中主人公麦克白的身上,这些文艺复兴前沿代表身上所表现的个人价值和个人尊严一旦过于膨胀,就立刻发展成个人野心的极大化。人文主义者们善于鼓吹的理论是以个人英雄主义为基础的个性解放。这种个性解放在鼓舞人们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会对人们内心深处的私欲及极端利己主义思想产生诱惑。野心的日益膨胀最终导致恶果的产生,剧中麦克白弑君篡位的野心就是这样被诱发的。

麦克白本身就是一个对权势极为贪恋的人。在故事的开篇,他就以自己战场上的卓越表现获得了人民的敬仰和君主的器重,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呼风唤雨,位极人臣。然而,这种个人野心一旦遇到王位或王冠的诱惑,终于酿成了大错,麦克白的弑君夺位、篡位自立的野心开始被诱发。解读麦克白的内心,女巫的语言不能决定他篡位弑君的动机,他只是被自己所诱惑。他思想上的自由和唯我独尊,让他可以摆脱所有束缚,去满足自己对私欲、权利和王权的无底欲壑。逐渐膨胀的自我觉醒和过分乐观的自信心任意放逐,欲望就会导向贪婪和极度的精神空虚。另一方面,人文主义者的思想的复杂性,使他们对唯物主义的信奉具有不彻底性和妥协性,正如剧中麦克白即使处于极端自信个人力量的同时,又对巫神言听计从,迷信不疑。

因此,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存在的某些不足与缺陷也造成了麦克白最终的毁灭。而正是人文主义先进性和局限性交织于麦克白身上,才共同造就了一个思想摇摆不定而且性格复杂多变的麦克白。与此同时,人文主义者身上一系列的不足与弱点在麦克白身上也几乎是存在的。一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们所鼓吹的以资产阶级人性论和个人英雄主义为基础的个性解放不但可以鼓舞人们去发挥个人的聪明与才智,实现自身的无限价值,还会诱发人们心底深处的极度野心和极端利己主义思想,麦克白的弑君篡位就是这种野心日益膨胀所结下的恶果。另一方面,文艺复兴时期许多人文主义者思想复杂,他们信奉多重思维,即在信奉唯物主义思想的同时却又表现出对客观现实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表现在剧中即麦克白一方面对个人力量极端自信,自认为无所不能,另一方面又迷信巫神,对他们极度信任,不会产生任何怀疑。可见,人文主义者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追求幸福生活的主张,在麦克白身上有所体现,同时他们身上一系列与生俱来的人文主义弱点也是麦克白的致命伤。由此可见,人文主义的先进性与局限性在麦克白身上相互交织,共同打造了性格复杂多变、思想前后摇摆的麦克白。

五、麦克白的无奈与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寄托

综观麦克白的人生悲剧,我们可以看出,他一生所走的道路也是17世纪人文主义者所走的一条自我实现所经历的悲惨之路。剧中他的性格变化也经历了四个阶段:英勇、延宕、杀戮与崩溃。这个时代人文主义典型的特征就是努力表现自我、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天性,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同样也是麦克白一生追求个人价值的内在动力。即使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虽然清醒地了解自己到头来是死路一条,但此时的他仍然藐视命运,负隅顽抗。麦克白为了达到自己的野心,甘于破坏社会秩序,彻底颠覆自己大将军应有的身份,终于当上了国王。但是由于他的惨无人道,他趋之若鹜的国王身份和王冠却最终给社会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同时给自己心灵带来痛苦,最终遭受到家破人亡的严厉惩罚。

霍华德·劳逊曾经说: “莎士比亚所处的复杂社会关系中,最为核心的应该数野心问题。莎士比亚内心深处,他是虔诚地相信人们生来就具有上进心,这种上进心能够克服一切障碍、征服万物世界,而不是假手于暴力或者狡诈去达到目的。莎翁始终把良心和良知当作调整个人目的与环境赋予他社会责任的媒介物。”[7]然而,剧中麦克白的良心一旦被膨胀的野心占据,就会导致人性中隐藏的弱点大肆泛滥,将他不断引向堕落的深渊,不能回头、难以自拔。

麦克白悲惨的下场暗含着莎翁在作品中所展现的对文艺复兴时期所倡导的人文思想的追求和渴望,对旧时代丑恶思想和事物的鞭挞,这也表现出 17 世纪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艰难生存之路。麦克白悲剧的一生揭露了即使是有良知的善良人,在权势野心的诱惑下,也会走向人生的不归路。麦克白最终走向毁灭,正是践踏和蔑视人文主义行为的最终下场。

六、结论

麦克白的人生悲剧展现了莎士比亚时代的人文主义思想的碰撞和困惑,麦克白在走向死亡的尽头时欲望和良知的博弈,也正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具有人文主义思想者在旧观念、恶势力的影响下的内心纠结,同时也映射了莎翁对于新时期人文主义发展的何去何从的深深忧虑。

莎翁靠着其塑造的麦克白这个角色批判了黑暗的封建王朝,批判了麦克白身上人性的恶,并指出恶的最终报应是走向灭亡。莎士比亚借这一人物传达了他一直倡导的人文主义思想,即尽管恶的人性可以暂时让人在短时间内得到某些利益,但恶最终会毁掉一个人。

注释:

①本文中引用的莎士比亚戏剧原文皆出自人民出版社《莎士比亚全集》,1978年4月第一版,朱生豪译,方重校。

[1]朱雯,张君川.莎士比亚辞典[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452-455.

[2]杨周翰.镜子与七巧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05.

[3]〔英〕莎士比亚.麦克白[C]//莎士比亚喜剧悲剧集.朱生豪,译.北京:译林出版社,2001:97.

[4]宋希仁.西方伦理学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59.

[5]杨周翰.莎士比亚评论汇编(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235.

[6]〔美〕布林顿.西方近代思想史[M].王德昭,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10.

[7]张泗阳,徐斌,张晓阳.莎士比亚引论(上) [C].北京: 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457.

(责任编辑 谢春红)

Humanist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TragedyMacbeth

HE Wei1,LIU Wang-yu2

(1.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Zhe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Zhengzhou 450044, China;2.Henan Polytechnics,Zhengzhou 450046,China)

As a schemer in Shakespeare’s works who brutally killed the empire to usurp the throne, Macbeth was also a representative of typical humanism in the Renaissance. As a figure mixed with advancement and limitation of humanism, Macbeth carried Shakespeare’s humanistic thought in his works, and he went farther and farther away from humanism thought in thinking and action. Death of Macbeth meant the disillusionment of Shakespeare’s humanism, which was the disillusionment of the desire for good humanity and moral society, and the curse to vicious power that destroyed humanism.

tragedy;Macbeth; humanistic interpretation

2017-01-18

2012年度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ESP需求分析理论对旅游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导入”(2012GGJS-261);2017年度全省大中专院校就业创业研究课题“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外语教学适应就业市场需要研究”(JYB2017165)

和伟(1972—),女,河南信阳人,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10.13783/j.cnki.cn41-1275/g4.2017.02.003

I106.3

A

1008-3715(2017)02-0016-04

猜你喜欢
麦克白莎翁野心
小车辙里的大野心
论《麦克白》的悲剧艺术
莎翁故居梦游记
英国争论孩子要不要读莎士比亚
453
千年五战:一个岛国的野心
这个时代的女孩成功需不需要野心?
麦克白欲念产生因素的分析研究
依旧说不尽的莎士比亚
人文主义视角下对《麦克白》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