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晓青
摘 要:软磁贴教学具的合理应用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将一些生物概念呈现在学生们的面前。本文拟从生动导入、模型制作以及多元展示这三个方面入手,介绍一下软磁贴教学具在教学过程中的研制和应用。
关键词:高中生物;软磁贴教学具;研制;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2B-0042-01
如何把抽象、复杂的生物概念直观化、简单化,是每一名高中生物教师着力研究的。软磁贴教学具的合理应用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将一些生物概念呈现在学生们的面前。接下来,笔者从生动导入、模型制作以及多元展示这三个方面入手,介绍一下软磁贴教学具在教学过程中的研制和应用。
一、生动导入,营造气氛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课堂上的教学具有了变化。不同于以往只依赖黑板、粉笔、教科书的教具教学,软磁贴能将生物的概念直观呈现在学生们面前,让学生们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体验。而在教学过程中,高中生物教师可以利用软磁贴教具生动地将本堂课要学习的知识导入,营造良好的生物教学氛围。
我在讲解苏教版高中生物《DNA的结构和DNA的复制》时,为了防止学生们因无法理解DNA的结构而产生厌学心理,利用软磁铁教具根据课堂教学知识点构建DNA的结构,引导学生们进入“DNA”的知识海洋。准备过程中,先手绘DNA的四种脱氧核苷酸,将其贴到软磁铁上,裁剪形状,在制作的过程中注意碱基A与T、C与G在结构上的两两对应吻合。在此基础上,我又绘出了一条由四种脱氧核苷酸组成的长链,也贴到软磁贴上,裁剪出要求的形状。教学开始时,我利用软磁贴制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和DNA长链进行导入,让学生们在生动形象的课堂氛围中直观接触DNA的结构,从而产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升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利用软磁贴教具将较为抽象的生物概念直观地呈现在学生们的面前,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有了提高。此外,在生物课程开始之前利用软磁贴教具生动导入本堂课所学的内容,不仅能够营造教学氛围,还能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观察学习生物知识,从而产生学习生物知识、研究生物学科的兴趣。
二、模型制作,体验过程
生物知识的学习,既注重学习成果也注重学习过程,学生们学习知识正是在不停的学习过程中,进行积累和探究,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生物教学中的一些知识点,结合软磁贴教具进行模型制作,引导学生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更深切、更透彻地理解生物知识,享受学习生物概念这一过程。
比如,在讲解苏教版高中生物《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时,先带领学生们学习了解了RNA的概念,学生们了解到mRNA是信使核糖核酸,在课件上给出碱基顺序为AUGCGUUGCUGUUAA。鼓励学生们利用软磁贴自己动手制作mRNA模型和tRNA的模型,学生们在制作过程中根据mRNA的碱基顺序将mRNA的模型制作出来,在此基础上,各个小组的同学根据mRNA的密码子将tRNA的模型也制作出来。在模型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们对不同的核苷酸的具体构成以及不同核酸结构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课本中原本抽象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在模型制作和使用的过程中变得具体,学生对于遗传的分子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对于中心法则这个生物学的核心概念有认知。
通过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利用软磁贴进行模型制作,不仅能够提升学生们学习生物知识、钻研生物知识的兴趣,还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活跃程度,让学生们在欢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体验抽象概念生动化的乐趣。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采用软磁贴进行模型制作,让学生们体悟其中的乐趣。
三、多元展示,升华意识
为了让学生们更快更好掌握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高中生物老师要就生物的一些复杂抽象的知识点,利用软磁贴教具向学生们展示,使学生们对生物知识理解更透彻、学习意识更深刻。
我在讲解苏教版高中生物《DNA的结构和DNA的复制》时,先带领学生们从课本出发初步了解了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的不同,学生们基本了解后,为使学生们更深刻了解记忆其区别,我用软磁贴的结构模型向学生们展示了两者在结构上的差距,即核糖核苷酸比脱氧核苷酸的五碳糖上多一个氧。了解两者区别后,我又从DNA结构入手,再次展示DNA双螺旋结构并让学生们清楚了解DNA大多是双链,同时也清楚了RNA一般为单链。然后同学分组制作模型,要求学生辨别核酸类型。采用多元展示的方法,从课本中知识的展示到结构模型的直观展示学生的认知更加清晰。
由此可见,利用软磁贴教学具,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还有助于生物抽象化知识点的直观化呈现,促进学生们理解生物知识点。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重大项目“生物学习室·学具开发及其教学研究”(2015 jssjys-15)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宋正海.利用软磁贴制作生物学模型[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5,(1).
[2]宋正海.用软磁贴制作生物学模型的教学研究[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6,(3).
[3]杨晓奇.教学资源及其优化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6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