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
摘 要: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引领学生亲历数据采集的过程,让学生在调查、实验、测量等丰富的实践活动中感知数据分析的方法,体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在实践活动中积累数据收集、分析经验。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据分析; 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2B-0034-01
作为数学统计思想核心的数据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观念,有助于提高学生应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决策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不是靠教师的讲授所能获得,必须在学生亲身经历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过程中发展起来。笔者在多年数学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三步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学生自主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形成数据意识,现以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为例,阐释如何实施三步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实现智慧学习。
一、巧设问题情境,引发数据应用的意识
智慧的教学不是生硬的灌输,而是激发学生的内驱,促使学生自发学习,为了有效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我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亲近数据,感知数据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数据意识,促使学生自发主动地学习。
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可能性》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对数据的应用意识,笔者设计了如下教学情境:森林动物运动会现场,小兔、小狗、小猫等正在进行跑步比赛,你能猜出谁能赢得比赛第一名吗?“每个动物都有可能获胜。”笔者在学生猜测后说道,“小动物们玩得如此开心,同学们是否也想玩一场比赛?”“想!”争强好胜的学生们齐声说道。“请你们猜一猜,从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摸到哪种颜色的球可能性大一些?”笔者边说边往黑色布袋中放入两个红球与一个黄球。“比一比谁的猜测准确?”有的猜是红球,也有的猜是黄球,面对争论不休的学生,我说:“怎样才能知道谁的猜测对呢?”“做实验,让事实说话。”有学生提议。“这个主意不错,如果任意摸一次,两种颜色的球都有可能被摸到,而要证明摸到哪种颜色的球可能性大,则需要用实验证明,让大量的数据来说话,让我们通过充分的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测吧。”笔者顺势引导学生产生数据的内需意识。
二、亲历数据采集,体验数据分析的方法
“活动性和过程性”是统计的最大特点,为了帮助学生形成“以数据说话”的观念,我坚持将学生亲历对数据的采集作为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最佳途径,将教学活动置于丰富而有趣的统计活动背景下,组织学生亲自经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在活动过程中感受和体验数据采集的方法以及方法的多样性。
采集数据是数据分析观念培养的第二步,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视该环节,有时为了追赶教学进度而加快教学节奏,缩减学生收集数据的活动时间,甚至不组织学生亲历活动采集数据,而是直接出示一组预先设计好的虚假数据,让学生开展纸上谈兵式的数据分析活动,殊不知这样严重影响了学生“针对不同的问题背景灵活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我们不能重结果而轻过程,应该走好第二步。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可能性》一课时,笔者在学生产生收集数据的内需后,给他们提供了黑色布袋、记录单、2只红球与1只黄球,让他们分组实验,通过亲手摸球活动收集数据证明“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大”。这样学生在愉快的摸球活动中充分感受到实验的重要性,懂得亲手实验是获得真实数据的一种重要方法。
三、深度分析数据,感悟数据蕴含的深刻性
“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的信息”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数据分析观念提出的目标要求。对数据的深刻分析和体验是数据分析的第三步,也是最终目标,我们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解读与析取能力,分析、推断出新的蕴意。
我们既要组织学生在观察、比较各组数据的多元性中感知数据生成的随机性,又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数据,通过异中求同,发现其中潜藏着的相同规律,深深感悟数据具有的稳定性。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可能性》中,笔者将教学重点放在最后一个环节——数据分析,首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各组实验数据,将每组数据都汇总在一起以便于观察、分析,同学们观察中发现各小组的数据不一样:同样用到2只红球与1只黄球,同样摸球40次,结果摸到红球的次数几乎都不相同,有的小组摸到红球26次,有的28次,有的29次,最多的小组摸到32次,各小组摸到黄球的次数也有差异,“由于事先无法确定摸到哪种颜色的球,导致各组数据不一样,说明了数据的获得具有随机性。”笔者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中理解数据的随机性原理。接着,笔者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数据,从中领悟、归纳出“虽然各组数据各不相同,但是其中存在着共同规律,那就是摸到红球的次数大于黄球的次数,每组数据都能证明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大”。
深度分析数据既要体验数据生成具有随机性,又要感悟随机中蕴含的规律,通过不同角度深刻领悟数据蕴含的丰富信息。
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数据应用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让我们在数学课堂中基于三步教学模式,引领学生自主经历数据的应用、采集、分析过程,实现从知识累积到智慧学习的转型,积累学习经验,涵养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司广梅. 只有精心预设,方能深度建构——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略谈[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14).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6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