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武
摘要: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一种途径,越来越多的受到高校关注。工科院校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驱动力,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唯一的出路。因此,研究和探索符合地方工科院校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的模式,特别是模式构建路径,对促进工科人才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价值。本文以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作为切入点,就中外合作培养给黑龙江发展带来的现实价值展开论述。同时综合文献综述法、访谈法等多种方法,对黑龙江地方工科院校在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展开研究,并针对其中的问题找出归因,最后从办学理念、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为黑龙江工科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有力参考。
Abstract: As a way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is attrac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ngineering colleges are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model is the only way for engineering colleges to play their own advantages.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realistic value to research and explore the mode meeting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talent training, especially the mode construction path in local engineering colleges, so as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engineering talents. Taking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talent training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actical value brought by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Heilongjiang.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alent training in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in local engineering colleges of Heilongjiang by combing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interviewing methods, and finds out the attribution for the problems. Finally, from the concept of running a school and 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his own views, so as to provide a powerful reference for the training of international talents in engineering colleges in Heilongjiang.
关键词:地方工科院校;概念;现实价值;问题;归因
Key words: local engineering colleges;concept;practical value;problem;attribution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6-0200-03
0 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开始完成精英教育发展模式,开始逐步走向大众教育发展阶段。而作为占据我国高等院校半壁江山的地方工科院校,正在以其独特的优势和特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并在当前的创新创业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发展趋势,也是人才培养的又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工科院校如何结合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更好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当前思考的重点问题。本文则从中外合作办学入手,就黑龙地方工科院校在人才模式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此为黑龙江工科国际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1 相关概念界定
1.1 地方工科院校
地方工科院校是指隶属于地方省市政府管辖以工科专业为主的高校,大多数分布在省会及其他城市,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为办学宗旨,以培养地方需要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为目的。黑龙江省地方工科院校大部分是原来的部委院校下放到地方的,办学基础好,办学特色鲜明,是比较有特点的高校。
1.2 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理念指导下,高等学校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采取的定型化范式。其内涵包括培养理念、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培养体系、培养途径和培养机制六大方面。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两个方面展开,它区别于一般的办学模式和具体的教学模式。
1.3 中外合作办学
中外合作办学是指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的教学活动。
2 黑龙江地方工科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及问题
2.1 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现状
随着近些年来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黑龙江高校继续发挥着与韩国、日本、俄罗斯等交流的优势,并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的教育合作与交流格局。自1995年以来,黑龙江建立第一家与英国伦敦南岸大学合作机构以来,截止到2010年,黑龙江已经与全球10余个国家的60所大学开展了办学合作,并先后开设了专科以上的项目153个,成为全国之最。同时涉及86个不同学校的专业,理工科类的专业达到44个。具体见表1。
由表1的统计可以看出,地方工科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已初具规模,并快速发展。通过中外合作办学,也积极的推动了黑龙江工科院校专业学科建设,如黑龙江大学与英国的利兹大学合作,通过引进英国全套教材,聘请外教,推动了黑龙江化学学科的建设推进。同时黑龙江大学派出大量的教师到英国进修,从而提升了化学教学的整体质量;又如东北农业大学与俄罗斯联合办学,先后培养了一大批高质量的计算机优秀人才。通过合作办学取得丰硕的成果,也为地方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
2.2 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为进一步分析目前黑龙江地方工科院校在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采用访谈、实地调研等方式对包括黑龙江科技大学在内的7所地方工科院校展开调查。
2.2.1 缺乏清晰的办学理念和规划
通过对7所高校的走访发现,中外合作办学的理念缺乏清晰的认识,认为中外合作办学只是一种招生的途径和方式,并且过分注重项目和招生数量,以及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教育质量。在实地走访的过程中发现,为了提升经济效益,很多由原来中外合作办学招进来的学生被编排在了普通的学生班。同时很多高校在发展方面的思路是采取“先招进来再说”,而对于如何培养,何种方式培养等问题,还缺乏清晰的培训计划和方案。
2.2.2 教材质量层次不齐
通过对7所地方工科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教材发现,缺乏针对性的教材是比较普遍的问题,如有些高校在学习之处直接采用国内的统一教材,在学习3年之后,第四年开始到国外学习,并接触国外的教材;也有部分高校采用双学位的方式,只需要在学校学习,毕业后通过考试即可发国内和国外的学历证书,而教材还是采用的是国内版本的教材和大纲。而截至到2015年,在对7所工科院校引入的教材进行分析后发现,很多教材多属于选学内容,有的教材根本不适合学生学习。因此,开发具有针对性和互补的教材,从而提升高校学科建设水平,是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
2.2.3 教学设备不足,教学手段单一
对工科院校来讲,在人才的培养方面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同时具备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动手操作”是工科院校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也是工科院校的特点。面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如果不能进行实际的操作,那对于工科院校的学生来讲,是非常严重的问题。通过调查发现,7所地方工科院校都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并拥有部分实验设备。但是,由于经费投入的不足,这些学校的设备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使用。而对于中外合作办学来讲,更是需要大量的实验室、计算机室和模拟室,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学习现金的技术操作。
同时在教学手段方面,笔者就这7所参与中外办学的学生进行了一个小范围的调查,在调查的22名同学之中,接近60%的学生认为教学教学手段单一,认为教学手段丰富的比例不足20%。同时,接近80%的学生认为在教学中很少使用双语教学。
由此可以看出,加强对教学设备的投入,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提升黑龙江工科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水平和质量的紧迫任务。
2.2.4 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在调查中发现,部分高校教师结构存在很大的问题,如年龄不合理,职称结构不合理,学历层次低,外教数量少。而大部分的外教主要集中在语言课程教学方面,在专业课程教学方面的教师数量明显偏少。以黑龙江科技大学为例,中外合作办学中的外籍教师人数为12人,其中9人负责教授语言课程,甚至这9名教师还要上全校的语言选修课。同时在对校内教师进行培养,校内教师基本没有针对性的关于国外教育的培训,导致很多中外合作办学水平停留在校内的水平,不能突出合作办学这个特色。
3 解决黑龙江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的对策
针对目前黑龙江地方工科院校在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还是要以“强化质量、突出特色”作为黑龙江工科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宗旨。
3.1 转变办学理念是前提
笔者认为教育的目的是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可塑造之人才。一切以经济为主要目的的教育必然导致教育的功利化,也将严重损害教育的本质。因此,对于黑龙江地方工科院校合作办学来讲,要实现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首先必须转变对合作办学的思想认识,去除通过中外办学作为嚼头的想法,真正树立以国际化人才培养作为根本目标,以借助国际化发展作为契机来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这样才可能为后续的学科建设、教学投入和师资队伍选拔等奠定基础。
3.2 借助国外优势教育资源,实现学科建设互助
通过引入先进的教育资源,实现国外和国内优势学科的强强联合和互补,以此带动整个高校的办学实力。以黑龙江大学为例,在与英国利兹大学合作过程中,黑龙江大学认识到利兹大学的色彩化学专业在国际上术语一流的专业。因此,借助这个契机,黑龙江大学引入高层次的教学人才,通过加强与利兹大学在色彩化学方面的衔接,包括其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教学计划、证书发放等,从而共建色彩化学专业。同时在师资队伍方面,共同组建了本校和利兹大学的色彩化学专业团队。由此通过这些举措,大力推动了黑龙江大学化学学科的建设,并提高了黑龙江大学色彩化学在国内和国际上的知名度。而正是通过这种优势互补的建设思路,让黑龙江大学中外办学呈现出其独特的特色。因此,对黑龙江其他的地方工科院校来讲,一方面要引入先进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在引入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教育资源的质量评定,包括教材内容、教学模式、管理经验等。
3.3 探索多种模式和多语种教学
通过探索发现,随着现代教学理念的转变,采取个性化教学,开放式办学成为不断探索适应中外合作办学的新趋势。因此,笔者认为,要实现黑龙江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从教学方法上,采用启发式、开放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组织广大对教师对先进的教学案例进行观摩;第二,借助信息化的趋势,大力发展以移动教学、移动学习、移动考试等在内的教学方式,从而通过信息化渠道让学生接触更多工科方面的知识,并提高学习的效率;第三,引入知名教授进行授课。通过邀请外聘的企业工程师、客座教授的到校内开展讲学,包括现代制造领域先进技术、现代企业管理现状等,让合作办学学生吸收更多专业方面的知识;第四,在教学中加大双语教学力度,从而真正与国际化接轨。通过在专业课、选修课,甚至在学生平时学习和交流中都鼓励学生使用双语交流,以此破除在沟通方面的障碍,为更好的了解国外先进技术奠定基础。
3.4 加强对国际化师资力量的培养
应根据各校自身特点,建立稳定的培训制度和科学的培训体系,可以通过导师制、助课制、助研制、基础课培训班和教学观摩等方式开展包括教育理论、专业知识、教学能力、科研能力、语言能力主要包括外语和普通话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和素质拓展等方面的校内师资培训工作。同时坚持“内培”和“外引”并举,“走出去”和“请进来”共施的方针,每年在学校内部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学骨干、具有较高外语能力和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赴国外大学进修、访问、交流,从而吸收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学习专业知识、管理方式、强化外语能力,提高中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国际化程度。同时,充分利用国外优质师资,促进和加强本土师资与外来师资的交流和学习。建立短期安排和长期计划相结合的师资培训计划,以保障师资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5 加强对实验室的资金投入
对黑龙江工科院校来讲,实践能力的操作,特别是对先进技术的操作是中外办学的特色,也是其亮点。但是针对其在设备方面引入的不足,一方面高校要加强对先进实验设备的投入,从而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政府也应该加强对中外合作办学的支持,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的方式,引入更多的先进设备。另外,高校也可以转换思路,与国际先进企业共建教学实习基地方式,从而减少设备资金投入,实现双赢。
4 结束语
总之,对于黑龙江地方工科院校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来讲,在培养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挑战,只有不断转变办学理念,同时较强学科优势互补,并探索多种教学模式和培养国际化的师资队伍,才能更好的实现中外合作人才质量的提升,进一步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民盟上海市委课题组,金忠明.关于中外合作办学运行机制的思考——以上海纽约大学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12(07):1-6.
[2]林金辉.中外合作办学中引进优质教育资源问题研究[J].教育研究,2012(10):34-38,68.
[3]王忠民,康卉,陆根书,朱长新,李凯.西部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新模式、新机制探索——西安交通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的通理项目案例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01):84-90.
[4]陆根书,康卉,闫妮.中外合作办学: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04):75-80.
[5]薛卫洋.质量建设进程中的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基于《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报告》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6(02):12-19.
[6]林金辉.中外合作办学的规模、质量、效益及其相互关系[J].教育研究,2016(07):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