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制约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的探讨

2017-01-11 02:16黄咏梅
价值工程 2016年36期
关键词:危机管理智慧旅游产权

黄咏梅

摘要:民族旅游作为旅游的一种特殊形式, 越来越引起广大旅游者关注。本文结合我国民族旅游的发展现状,从研究制约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关键问题入手, 对制约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中几个问题,围绕民族地区本土化特色旅游人才培养,民族地区旅游吸引物的价值及产权界定,智慧旅游,旅游危机管理等方面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旅游发展的应对措施,使民族地区的旅游得到更好的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Ethnic tourism, as a special form of tourism, attracts more and more tourists' attention.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tourism in China,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study of the key problems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the ethnic minority areas, 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minority areas from the cultivation of tourism talents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value and property rights definition of the tourism attraction in minority areas, wisdom tourism, tourism crisis management and other issues.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are put forward to make the tourism of ethnic areas get a bette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关键词:少数民族;旅游;本土化人才;产权;智慧旅游;危机管理

Key words: ethnic minority;tourism;localized talents;property rights;intelligent tourism;crisis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6-0167-03

0 引言

少数民族旅游是在国家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等因素驱动下,以少数民族文化为基础,通过某种方式或从某种角度对民族文化形式及内涵以产品化的体现,构成为旅游者提供旅游经历的一种吸引物的旅游。民族地区拥有奇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旅游开发给民族旅游地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很多民族地区不可或缺的支柱产业。但是民族地区的旅游产业得到极大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众多挑战。因为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都在经济发展较差的地区,使得其旅游开发受到很多限制,少数民族旅游产业开发不够完善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经济基础较差;二是相关理论研究不够,基于此,应从相关行为主体视角出发,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围绕民族地区本土化特色旅游人才培养,民族地区旅游吸引物的价值及产权界定,智慧旅游,旅游危机管理等方面问题进行探讨研究。提出民族旅游发展的应对措施,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持续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和理论指导,为最终实现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提供理论依据。

1 加强本土化文化特色旅游人才的培养

民族地区旅游人才短缺,高校在培养旅游人才上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而对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旅游的针对性,实用性不强,缺乏地方旅游发展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形成旅游人才用不上、留不住的问题。服务地方经济是民族地区旅游高校办学的目标,应该结合民族地区对旅游对人才的需求。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旅游教育应该强化本土人才的培养,旅游教育应积极聘请相关具有实践经验和能力的专业人士到校任兼职教师,或者以专题讲座、课程授课等形式参与到旅游教育当中去,同时学校还应该派遣优秀的教师到一线单位进行实践学习,努力提高教学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同时高校旅游教材的编写应与课程设置并举。课程设置应与时俱进,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比较单一,在这种情况下,课程内容的选择应尽量系统,贴近民族文化旅游的实际,同时制定系统的民族文化传承课程标准,开发传授民族文化与民间技艺的校内自编教材,同时应该常态化地组织民族文化实地考察,开发民间技艺操作等实践课程。这些工作,可以通过政府、企业、民间组织,民间协会共同完成。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信息闭塞,思维方式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政府可根据当地文化特色培训特色服务意识,特色礼仪;企业是旅游发展的具体运作部门,挖掘民族地区能工巧匠进行特色工艺技术培训。如刺绣、歌舞,蜡染、织锦、银饰加工等,充分发挥民间组织,民间协会或民族地区旅游人才的作用,以解决民族地区旅游人才青黄不接,断代失传,这是对民族文化传承人的一种自主、自发的培养途径,培养的内容主要是传统的技艺,如刺绣、歌舞,及特殊人才;如黔东南世世代代心口相传的侗族大歌、傩文化……都是民族旅游活动展示主体文化,不仅给旅游者带来丰富的文化体验,而且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政府、企业、民间组织主导培养特色旅游人才,也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2 明确民族地区旅游吸引物的价值及其归属,搞好产权评估和界定

民族地区旅游吸引物的价值及其归属不明确,产权界定不清,少数民族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不是分离的,两者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人文渗透在自然并因自然而得以体现,自然负载着人文,由此形成了民族地区独特的旅游资源。比如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就是人文与自然对应的典型。“世界屋脊”几乎是人类能够生存的极限环境,藏族人民为适应这一特殊环境,创造了自身独有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使自然和人文相得益彰。由此可知,民族文化是西部地区自然风光旅游开发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和条件,也是西部地区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基础。但是我国关于各自然资源基础上的旅游吸引物价值使用权利的规定还尚未形成,且没有一部相关的法律对文化内涵进行保护,甚至到目前为止民族文化本身的范围和边界都没有一个定论,在这种情况下,很难从法律层面对民族文化进行有效的保护。

同时,由于民族文化存在于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村寨群落。长期以来一直被作为公共旅游产品使用,没有界定相关的产权。政府或者企业在开发旅游产业时相当于是无偿的使用了当地人创造的民族文化,村民没有从中获利,获利的是当地政府或者企业。在一些民族村寨中,乡村建筑、服饰、梯田、花桥等由村民创造,这些是村民的私权。村民种植的作物总体构成的农业景观,以此为吸引物,游客在村寨进行旅游,欣赏美景,观看歌舞,游客很可能要直接为景观付费,为景区经营者带来经济价值。在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的时候,这些都是公共产权,致使村民没有动力传承文化。

2012年,贵州西江苗寨村民从政府手中拿到的文化保护费从100百元到8000千元不等,村民也怨声载道,政府、企业疲于应付,村民与政府的利益博弈总是处于不断变化而无法解决的纠结过程中。政府或企业获得的利益有限,村民的利益诉求也相对较低,随着旅游的发展,公司获得了更多的收入,村民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补偿要求,双方很难和谐相处,集体性事件经常上演,严重影响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民族地区旅游吸引物的价值及其归属如何界定,国家没有专门的评估机构,首先政府应积极引导建立专业的独立评估机构,由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组成,如资产评估专家、旅游评估师和律师等,对民族旅游村寨的国有资产、集体资产以及文化资产进行估价。政府出让国有资产范围内的服务项目经营权,而村民可以以集体资产与文化资产进行估价,并根据公司所投入的资金折算出三方应持的股份,组建股份合作公司。如果采用向社会公众集资的方式,还须计算出每股的价格进行出售。政府鼓励本地居民从事旅游商业活动,为他们提供优惠条件,针对少数民族村民个人从事旅游投资资金不足的情况,应采取措施筹措开展经营活动所需的资金或提供低息贷款,保证了三方的利益。更重要的是,村民长久地分享到旅游产生的效益,有利于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旅游发展中,保证旅游业朝着经济与社会效益兼顾的方向发展。

3 充分发挥政府在智慧旅游中的作用

马勇教授认为:“智慧旅游是以互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网络、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在旅游中的应用(马勇教授在2011年11月中国温州网络旅游节的讲话)。智慧旅游概念与内涵离不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云计算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是智慧旅游的关键技术,是智慧旅游的核心能力。

少数民族村寨智慧旅游建设将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有待于不断的完善、创新、现阶段没有任何单独的一方面力量能够支持起智慧旅游发展。智慧旅游系统必须由政府、提供信息技术的运营商、旅游相关企业、村民、游客等方面组成。信息技术提供的运营企业提供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云计算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旅游企业为游客提供服务、负责旅游产品设计、开发、宣传及相关数据采集、分析等。村民为民族村寨智慧旅游云平台发布旅游信息、参与网络营销及旅游实时情况反馈。智慧旅游为游客食住行游购娱全方位的智能应用服务,旅游者能感受到智慧旅游带来的全新服务体验,在开发、建设智慧旅游中政府的指导是关键。

①政府对民族村寨智慧旅游的建设和管理服务是公益性质的,政府的主要任务除了建设与智慧旅游相应的基础设施的前期投入之外,还需要提供政策指导,因为智慧旅游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详细的规划和计划。

②鼓励和扶持高校、科研单位、相关信息技术部门等对智慧旅游相关理论作为课题进行科学研究,并将成果运用到智慧旅游中来。

③主导智慧旅游的相关标准化研究与标准制定;由政府直接推动产业的发展。同时,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统一编码、技术标准化、数字化的采集、数据库的建立。

④政府积极引导旅游相关企业积极参与、投入智慧旅游的建设与发展;由政府或企业定期对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经营户开展业务培训,为少数民族村寨旅游接待户提供政策法规、服务规范、智慧服务操作技能等培训。

⑤分析研究试点省市智慧旅游开发、建设、过程监控以及运营模式,吸取好的经验,因地制宜地进行推广实施,避免走弯路,避免对资源的浪费。

总之,要实现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的转型升级,实现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发挥政府在智慧旅游中的作用,从软件、硬件设施上提升,从创新上下功夫,引入信息科技,逐步实现智慧旅游。

4 加强民族地区旅游危机管理

旅游危机指的是对旅游者、旅游业和旅游目的地安全和良性运行状态形成严重威胁的各类非预期性事件,对旅游业发展具有直接影响。我国西部民族地区为典型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民族文化旅游地处边远地区,欠开发,欠发达,旅游产业发展中片面追求和过分强调经济效益,危机应对意识会普遍淡漠,忽视旅游生态恶化(泥石流、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频繁),对旅游社会问题关注度和敏感度不够,民族地区突发事件频繁发生,致使危机到来时惊慌失措,出现大面积社会恐慌,旅游经济损失巨大,以乌鲁木齐 “7·5”事件为例,事件爆发3天内就有1450个旅游团队、84940名游客取消赴新疆旅游预订,因此加强少数民族旅游的危机管理及时提高旅游危机管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①建立以政府为指导,多部门多企业参与的旅游危机管理系统。

我国民族地区尤其要建立这种旅游危机管理系统。政府建立危机管理机构,负责危机管理规划,及相关政策指导,做好旅游安全管理人才培训,为危机应对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引进建立民族地区旅游信息系统(包括自动型信息收集子系统,信息处理子系统,信息预警子系统等)和决策系统,以应对突发事件发生时信息沟通机制的迅速、及时、准确运行。完善预警和应对机制,做到能够提前预知,非常规突发事件发生前兆警报。成立灾害预报机构,比如旅游安全信息中心,及时通过各类手段(手机、电视、网络等)将公众气象、地质灾害等情况告知给大众,同时建立健全安全预警机制,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应立即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最大限度的确保旅游业安全运行;环保部门也应该认真履行自身职责,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避免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旅游危机;保险行业也应建立完善旅游保险制度,做好旅游行业的理赔工作。

②加强民族地区旅游风险意识的宣传和教育。

民族地区相关组织机构应当加强面对社会公众、旅游者以及旅游从业人员的旅游风险教育,培养和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提高旅游风险防范。针对社会公众、旅游者的旅游风险教育与针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旅游风险教育不同。在加强旅游风险意识,提高公众、旅游者的旅游风险认知度,培养和提高公众、旅游者处理和应对旅游风险的能力。危机发生后立即披露事件发生情况和最新进展,使相关信息透明化,防止因为信息不对称而造成流言蜚语大肆传播。西部民族地区经济落后,信息传播系统建设相对迟滞,信息和文化传播渠道应该多样;加之该区域信教群众数量多,宗教类型多样,宗教尤其是高层僧侣和相关团体的舆论是不可忽视的,从信息源上制止不良信息恶意传播。

总之,我国民族地区必须以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政府为主体,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特别是西部旅游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随着少数民族旅游的不断发展,建立和完善旅游教育培训、信息化系统,产权界定,危机管理体系是我国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边境和谐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窦开龙.国外典型旅游危机管理模式及对我国民族旅游发展的启示[J].经济问题探索,2013(2).

[2]刘孝蓉.文化资本视角下的民族旅游村寨可持续发展研究,2013,9.

[3]张凌云,黎巎,刘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北京 100101.

[4]杨再琼.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管理研究》2012年10月下半月刊.

[5]马晓京.西部地区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J].旅游学刊,2000(5).

猜你喜欢
危机管理智慧旅游产权
产权与永久居住权的较量
共有产权房吹响集结号
京津冀休闲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一)
对“小产权”房的认识与思考
对小产权房问题的法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