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凤兰
摘要:语感培养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加强小学生语文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中对语感的培养重视程度较低,导致学生的语文语感较为一般,需要引起重视。文章就培养语感的重要性和意义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而后分析了当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的现状,最后就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出了若干意见。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感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不高,尤其是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不高一直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问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不高与学生的语感不足是分不开的,良好的语感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语文素养[1]。然而,我国小学语文教师由于受错误的教学观念的影响,导致教学方式单一,使学生的语感培养存在诸多的不足。
一、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现状
目前,课堂教学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但是,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忽视了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给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在阅读课堂教学活动中,一些小学语文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只注重讲解文章内容,传授基础的语文知识,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而且,部分小学语文教师采用固定的阅读教学模式,阐述和归纳文章的大意和思想内涵,限制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分析能力的发展,使得阅读教学的效果较差。
另外,在阅读课堂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只注重自身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并且通过训练、做题和总结的方式,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严重降低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不利于阅读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性
1、锻炼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培养学生的语感,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充分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感是表象因素与逻辑因素的有机结合,可以通过充分发散学生思维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教学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3、陶冶高尚情操,提高学生的精神水平。语感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基础,因此,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精神水平。
三、培养学生语感的具体策略
1、通过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感,陶冶学生的情操,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示范朗读,感染学生的阅读情绪,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金色的鱼钩》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上下文语境,反复诵读老班长的话语,引领学生体会语句中的深刻含义,感受老班长对同志的关心和爱护,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设置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3]。在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设置教学情境,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促使学生理解和领悟课文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3、合理使用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语文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漫长过程,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合理使用语言,引导学生形成遣词造句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重点词句,让学生通过比较、互换等方法,揣摩字句的妙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感,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阅读教学,加强朗读训练,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正确掌握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滕春友,余琴. 从赛课看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观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课的思考[J]. 课程·教材·教法,2011,03:44-50.
[2] 吴振清.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10,01:27-28.
[3] 唐玉琴.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策略[J].课外语文,2015,0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