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导向下高职学生职业软技能的培养

2017-01-11 08:27陈宝丹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院校技能

陈宝丹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人们对学历的概念在逐渐淡化,就业不再只看一纸文凭。在当前就业形势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企业对就职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往往根据自身发展需求更多关注学历以外的职业软技能。健康的人格、优良的品质、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流等都可以成为超越学历的软实力。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及就业市场的要求,高职学校应当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重视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软技能,增强学生的就业适应力。

高职院校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把软技能培养融入课程体系中,构建第二课堂平台,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等方式来增强学生的职业软技能培养。高职院校教师可以通过帮助学生实施职业规划,确定就业目标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就业胜任力。大学生在拥有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应当主动加强职业软技能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企业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成为“双能型”技术人才。

一、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拥有健康人格

高职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培养服务、管理、生产建设等领域的一线技能型专业人才,而人才培养又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当前社会和企业要更加注重人才的职业软技能,如心理素质、道德情操、团队合作、人际关系等专业技能以外的能力。

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首先需要有超强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人格,这是职业软技能的首要因素。近年来各大院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比较重视,引进专业心理教师,聘请专业心理医生,成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讲座,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除此之外,学校还要做好各系学生的思想工作,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思想动向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对近期有思想波动或心理障碍的学生加以特别关注,多加关怀,及时找他们谈心了解情况,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学校要建立一个由书记带头、班主任负责、辅导员协调、任课教师配合的管理体系。学校可以利用学校广播站、校园网、板报橱窗等宣传平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了解只有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才能保证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正常进行。

学校要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巧妙地把心理健康知识渗透到学生的意识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进行知识灌输。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微信群聊、微博广播等,把心理健康知识做成有趣的小漫画、小故事进行传播,让学生积极的阅读、愉快的接受。学校还可以利用师生联谊、网上交流的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或咨询。

二、将软技能纳入课程体系,构建第二课堂平台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软技能,既要实施引领式的主体养成教育,又要进行主导式的系统点拨。构建公共选修课程体系能够使主导式系统点拨教育有效落实。高职院校可以把学生职业软技能的培养课程纳入到整体教学规划中,根据实际情况循序渐进,逐渐开展。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可面向大一、大二学生开设“创新能力培养”公共选修课。随着教育的改革和教师规模的扩大,学校还可开设“人际交流能力培养” “团队合作能力培养”等公共选修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针对能力目标和能力建设进行强调和重视,彰显了教学目标与能力本位的主导关系,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选修职业软技能的课程。

单模块选修课成功实施后,复合型多模块的职业软技能课程也要积极开发探索。高职院校更加科学合理的职业软技能课程的相继推出,能够使学生在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方面有所提高。高职院校的实训活动,对于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有着很大的帮助,对于职业软技能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掌握也非常有利,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有些院校只关注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却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职业软技能。高职院校应该把职业软技能作为能力培养的目标,在实训课程中重点培养。

职业软技能具有内容上的广泛性和表现上的隐蔽性,它需要长时间的训练、积累才能获得。因此,职业软技能的培养要贯穿于整个教育的全过程,不但要通过选修课程以及课内教学进行训练培养,还要在学生的课外活动中有所体现。学校要构建一个以职业软技能为主导的立体化、跨专业、多行式的第二课堂,这是培养学生职业软技能的最佳途径。学校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大力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参加社团活动、文艺演出、专业技能比赛、创业创新大赛以及相关的拓展训练等,使学生视野有所开阔,性格、情操得以陶冶,心理、人格得到健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团队合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创造创新能力。学生要在社会活动中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在实践中得到成长,丰富社会阅历,为以后更好地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教师可以借助当前发达的信息技术,设置多彩的网络课程。教师可以利用校园BBS等传播平台,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让职业软技能与社会和企业进行无缝对接,利用网络进行个性化学习更能符合学生的个体化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三、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职学校培养学生职业软技能的途径很多,积极开展有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就是其中之一。学校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要融入具有职业文化特点的元素,让学生在多样的校园活动中提高职业素养,提升职业软技能。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软技能的培养,往往是通过校企文化的熏陶和技能教育来达到的。教师可以对校园的文化设施和文化景点进行巧妙合理的设计,创建一个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学生职业软技能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增强职业素养,提高职业软技能。

学校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锻炼机会来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比如,学校要定期开展有关职业软技能方面的演讲比赛、文艺演出、创新竞赛,紧密联系社会给学生提供一些社会交往活动来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学校要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大型的比赛和竞赛,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积累经验,这些对学生职业软技能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职业软技能不是仅仅通过课堂教育就能完成,它需要在一些群体活动中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既丰富了大学生活,也拓展了知识获得途径,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提高了团队观念和合作意识,提高了工作能力,使职业软技能大幅度提高。

要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职业软技能,还需要建立一支应用实践能力强、具有社会行业经验的骨干教师,形成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只有高素质、高技能的教师才能够培养出既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又有超强的职业软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学校要引进企业具有实践经验的技术精英来担任生产实习和教学实习的指导工作,使校企紧密联系,做到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相结合,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同时,学校还要聘请一些具有丰富社会经验和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担任职业软技能课程的指导教师,由这些老师来对学生的职业软技能进行指导评价。一切学习和培养只有结合实战经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为学生创设仿真的职业环境,让学生在模拟实际环境中去学习、去感受。学生应当知道实际的工作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自己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够得到企业的认可,缩短在工作中的适应期,从而以更好的状态进入工作岗位。教师还要制定出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有关要求进行严格评价,让学生形成一个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习惯,从而达到提高职业软技能的目的。

四、完善就业指导模式,提高就业胜任力

软技能的提升能够有效推动硬技能的提高,学校应当以培养出既有成熟心智又有过硬技术的全面人才为目标。软技能的提高即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科学的就业指导模式可以全程提高学生的职业软技能。在传统的高职教育中,学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和工作大部分只针对毕业生来开设,这无法满足急需学习方法的高职学生的需求。就业指导课程的滞后性阻碍了教学的进程,使学生的学习没有指导和方向。教学指导滞后性的根本原因是就业导向的“指挥棒”挥得太晚。对于刚刚脱离应试教育的高职学生来说,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心中充满迷茫和纠结:“我所学的专业就业前景好吗?好不好找工作?想要学好这个专业我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技能?我要怎样规划我的大学生活才能够增强各种能力?我应当如何发展自我?”这是大学生就业指导中需要回答的重要问题。其实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非常需要这方面的指导,所以在学生毕业前开设的就业指导课后,学生个个疾呼:这样的课开得太晚了!因此学校应该紧密结合职业院校的办学方针,以就业为导向,在大学的不同阶段,对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软技能。

在大一入学初期,教师就要帮助学生解决好其对专业前景的疑问和迷茫:“我学的专业前景如何?想要学好这个专业我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与技能?”在专业师生交流会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做到有目的的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在大一期间教师可以通过有计划地进行课程培训、观看系列专题讲座、参与社团的社会实践活动等,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等职业发展和自我发展的基本素质。到了大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就成为这个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三大能力。而大三阶段教师应当主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以及对工作的职业热情,这是当前优秀人才所必备的职业素养。这种职业素质三级模式,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学生的职业软技能为主要目的。这种模式的实施,需要学校给予方法指导和目标控制,各部门协调执行培养计划,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掌握各种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和职业软技能。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软技能的培养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高校应当让“软”“硬”技能同时发展、同时提高,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的优秀技术人才。要让学校教学和企业发展并轨,把学校利益与社会利益、企业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得以长久发展,获得长远的利益,赢得社会的支持与尊重。

参考文献:

[1] 高小艳.试论就业导向下高职学生职业软技能的培养[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4):16-17.

[2] 张国华.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软技能的路径[J].中国冶金教育,2012(2):46-47,51.

[3] 宋春燕.论当代高职学生软技能的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14(5):36-37.

[4] 高维春,谭旭,黄双龙,罗美苑.职业素质导向下高职学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5(7):58-61.

责任编辑陈春阳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院校技能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