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宣松
摘 要:黄河流域是中华古代文明的摇篮,数千年里,陶器伴随农耕史发展和繁荣着。长江流域的文化是中国文明的另一大发祥地。宜兴位于长江下游的太湖之滨,生活在宜兴的先民早就在这片富饶美丽的土地上从事农业生产,烧制原始的陶器。
关键词: 紫砂;光器;现代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6-0030-01
在现代的紫砂器的造型,主要分为几何形体、自然形体、筋文形体三大类。这是历代紫砂艺人,细心观察和研究各种物象的形态,吸取了中国传统工艺品的艺术特点而创作。紫砂光器位居紫砂三大造型之一,它的演变发展过程历经了数百年,可以说它的艺术体系已经初步完善。但是作为艺术必然需要融入时代的特色,而现代紫砂艺术更多的是调节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因此传统光器的大气深沉并不能符合大众休闲生活、舒缓紧张的初衷。
紫砂光器艺术的现代演绎,既要符合社会时代的需求,有非一味摈弃光器的特点而完全演变成花器特色,而是在保有紫砂光器的“干涩”,从而使得现代紫砂光器在大气内涵的前提下,又拥有紫砂花器的华美与“直白”。
自明清以来,紫砂壶的造型“方非一式,圆不一相”,呈现出争妍斗巧的局面。传统造型大体可分三类:
第一类属于几何型,基本由圆、方、锥、椭圆等几何形状变化而成。
第二类是筋纹型,主要采用花果形态设计,其中包括葵式、菱式、筋瓢等。
第三类是自然仿生型,即仿动物形、仿植物形。仿实用器物形或其他物状造型。现代造型加进了更多的个性色彩和文化意蕴,强调纯朴天真之自然表现,所谓“方圆不拘于规矩,施彩不拘于精斫”,于法简练,自然天成,有出人意外之趣旨。
质言之,传统造型大都是“具象”,取之于生活,还原于生活,作品彰显自然美的效果;现代造型则归依“抽象”,追求形式美,着重处理好点线面的分布关系,使其按设计意念制作,从而达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在现代紫砂光器艺术的演绎中,紫砂艺术的塑造就好象文学作品的行文中必须注重“景”与“情”两方面。所谓现代紫砂光器的“景”就是指在具体造型设计中在紫砂光器造型基础上添加那些简约的花器装饰。
对于景的塑造必须围绕三个要求:
第一,所谓的“景”必须符合紫砂整体造型的主题,风马牛不相及的随意堆砌只会使其他人更加难以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东西。举例来说作品《平步青云》,它的主题是“青云”,因此要在主题的基础上添加装饰,我们非但要围绕主题拓展,更要反过来运用所加装饰烘托主题,使主题更加鲜明,所以在〈《平步青云》壶体造型上所添加的装饰是“袅袅的青云”。
第二,所谓的“景”必须拥有不弱于花器华丽的清丽,简约而不简单,所谓简约的装饰并非就是简单的装饰,它要达到的效果是在拥有花器的华丽之外的清新。在作品〈《凤天》艺术造型塑造的过程中,围绕主题“凤”的前提下,把造型中的壶嘴塑造成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文学中所描绘的凤凰造型,就是《凤天》塑造的景所追求,不失花器的华丽,又并不显得繁冗,清丽而脱俗。
第三,所谓的“景”,在艺术塑造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现代光器演绎的初衷,不能失去大众的“喜爱”而一味地追求作者自身意想的“纯艺术”。就象作品〈《平步青云》中的“青云”和作品《凤天》中的“凤”都是为大众熟知、能被大众接受的事物。
文学作品中有句名言“一切景语皆情语”,说的是在文学作品中对于景色场面的描写往往都是为抒发作者情感做铺垫。紫砂作品的塑造也是这般,一般所谓的紫砂艺术作品都是必须融合作者艺术情感思想的产物,不然那些紫砂作品只能称作是匠术而不是艺术。就如文学作品一般,紫砂艺术作品的“情”也必须依托紫砂艺术作品所塑造的“景”来表达,因此对于现代紫砂光器艺术来说,它蕴涵的“情”也必须如它造型塑造的“景”一般,与它的艺术初衷吻合,而具体来说就是现代紫砂光器的“情”也必须从大众喜爱出发,符合大众的“口味”。举例来说,还是作品《平步青云》,它的“景”是以“云”造型的清丽符合大众“口味”,而它蕴涵的“情”却是作者对于广大壶友的美好祝福“平步青云”,对于这类美好的祝福,势必会赢得大众的喜爱。
时代在不断的演变,时代所创造的艺术也势必需要演变,就象中国文学由深奥晦涩的古典文学走向简约白话的现代文学一般,紫砂艺术也需要跟随时代的需求而作出变化,尤其是与现代生活节奏不相融洽的传统紫砂光器艺术,它的大气深沉固然令人欣赏,但它已经不能满足大多数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因此它必须诞生它新的现代艺术的演绎,融合时代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史俊棠.宜兴紫砂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07.
[2]姚迁.宜兴紫砂陶艺[M].台北:台湾南天书局,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