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赵青
玩转田野游戏启蒙核心素养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游戏改造
文 赵青
我园地处南京远郊八卦洲,是一所农村幼儿园。在成功申报了南京市课程游戏化项目后,经过不断的学习思考,我们发现:只有通过重塑玩与学的关系、优化游戏环境、转化教师角色、整合乡土资源才有可能真正为我们农村孩子提供多种成长的可能性。我们追求:回归本真,让孩子们做孩子想做的事;回归自然,让阳光、土壤、植物带给孩子们无尽的快乐!
课程游戏化 田野游戏 幼儿核心素养
镜头一:
大班的“红杜鹃花卉基地”开辟了走廊的一角,我们把园附近一所远近闻名的农村生态花卉园搬进了幼儿园,孩子们带来了田野里的各种小花打造了一个花的世界,有的孩子在基地里用玉米叶、狗尾巴草、黄豆秸秆、丝瓜瓤等农作物制作花卉;有的孩子在用水粉装饰老葫芦、老瓠子做花瓶;有的孩子在整理、售卖,孩子们各司其职,并在自己熟悉的游戏场景中积极地与同伴交往,创编了许多有趣的游戏情节。
镜头二:
雨后的清晨,操场上爬满了蚯蚓,孩子们把蚯蚓捧在手心带进了教室,其他孩子立刻围了过来。蚯蚓开始到处乱爬,有的孩子试图让蚯蚓爬到自己手上,有的孩子则有些害怕,有的孩子发现蚯蚓摸上去凉凉的、软软的,有的孩子则发现蚯蚓爬时身体一伸一缩。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当有孩子提议应该弄些泥土来养蚯蚓时,老师就带着孩子们一起到户外去找泥土!第二天一早就有孩子去泥土中翻找蚯蚓,孩子们都沉浸在对蚯蚓的观察与好奇中:哇,我找到的蚯蚓这么小,它一定是蚯蚓宝宝;这条这么大,它肯定是蚯蚓爸爸。它吃什么呢?它有屁股吗?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应运而生,这些问题在孩子们相互讨论中或是和老师共同观察实验中得出答案。蚯蚓刺激出孩子们探索的热情,同时孩子们的语言表达、交往能力、绘画能力都在不断提高。
镜头三:
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操场上,孩子们的叫声和爸爸妈妈的笑声交织一片,这一天是亲子游戏日。几天前,估计家长们都在绞尽脑汁地想着自己小时候玩过哪些有趣的游戏,但是当今天和孩子们一起玩着这些经典的游戏时,看着家长们的表情就知道他们是快乐幸福的。瞧,小玉的妈妈正在教孩子们玩跳皮筋,孩子们排好队一个个跳得有模有样;小宇的爸爸正在和孩子们一起玩“甩纸炮”,啪、啪、啪的纸炮声不绝于耳;大虎的妈妈正在和孩子们玩推小车……
在最初接触课程游戏化项目时,我们曾不断地产生疑惑:“孩子到底需要玩什么样的游戏?”“怎样指导孩子玩游戏才能培养儿童的关键能力?”“孩子核心素养的提升到底依靠怎样的力量呢?”随着不断的学习,我们思考:儿童的核心素养的形成,不是由他人、教师告知的,而是由与物质世界互动、与其他孩子互动来建构的,而游戏正是儿童建构、了解世界的主要方式。因此,只有立足于游戏,立足于我们本土的田野游戏,才有可能真正为我们农村孩子提供多种成长的可能性。为此,我园正在进行几项“改造”,努力发挥田野游戏最大优势,使启蒙儿童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落地生根。
其一,重塑玩与学的关系
很多人都觉得:教师就是要“教”,只有教师教,孩子才在学。包括教师自己都一直这样认为。当学期开始,我们减少集体教学的课时,要求教师为孩子的“玩”做计划,让儿童通过玩来学习时,教师们不太理解,他们不相信光玩就能学到本领,还有的教师说区域活动就是让孩子随便玩玩,其实孩子并没有学到什么。通过不断的观念转化和对孩子的跟踪观察,教师们开始相信,当孩子在玩游戏时,他们真的在学习,游戏中的儿童最能干。所谓的重构玩和学的关系,就是让教师们认同:唯有儿童认为学习本身是很有趣的,而且对他们的生活有帮助,才能达到最有效的学习。而玩游戏就是儿童学习的最佳方式。
其二,优化环境创设
儿童是天生的行动派,他们一般不会事先想好怎么玩,而是拿到什么有趣的材料,就会直接开始游戏。因此,教师在创设游戏环境时一定要思考:区域的空间、时间和材料安排都体现了什么价值和目的,创设的环境一定要能支持儿童的游戏。我园地处农村,经济条件自然比不上城市幼儿园,在创设游戏环境时,我们既要取材于农村孩子身边熟悉的自然资源,又要符合孩子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的需要。我们请孩子、家长共同采摘收集农作物、蚌壳、石块、沙子等游戏材料,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参与环境的设计与布置,这些生活中儿童可见、可闻、可感的普普通通的自然物,才倍受他们的喜爱和珍惜。
其三,转化教师角色
在以往的游戏当中,教师是权威、冲突仲裁者、常规维护者,教师常常会说:“声音小一点!”“你不分享你该道歉!”这样的成人角色对孩子的游戏毫无帮助,只教会了孩子学会服从。在课程游戏化项目研究开始后,我们学习华爱教授的游戏理论,学习虞永平教授倡导的游戏精神。渐渐地,教师们开始学会当观察者、支持者,学会放慢脚步去配合孩子玩的节奏,仔细观察孩子在哪里玩、跟谁一起玩、玩什么和怎么玩,在观察的同时,教师们想的是:“孩子的这个游戏我能怎样支持?”当孩子对某些游戏失去兴趣时,教师会有计划地增加不同层次的游戏材料来丰富游戏,或是直接参与游戏挑战孩子的想法。现在,我园每个班级都有一面班级文化墙,上面展示着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的行为或语言,教师们都喜欢当“童言趣语的记录者”。它让教师们发现:只要细心观察就能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而支持孩子的游戏其实是在快乐中与孩子一同成长。
其四,整合乡土资源
善于观察的教师会发现: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常常反映的是他从中学到的经验,而我们农村的孩子在游戏中也常常表现出乡村游戏的独特性。那么,我们农村幼儿园为什么不最大限度地挖掘地方资源给孩子创设一个蕴含丰富自然、人文资源的田野游戏场呢?要想创设一个完美的田野游戏场,就要把现有的各方资源进行整合。首先,是把游戏与主题教学活动整合,孩子在游戏中出现的困难或技能障碍,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突破,而集体教学活动也尽量给孩子充分探索、游戏的机会;其次,把游戏与传统乡土活动整合,游戏不局限于室内,也不局限于谁来和孩子一起玩,我们发动家长、社会人士从不同角度带孩子玩传统的民间游戏,或带着孩子在“种植馆”感受种植乐趣,或带着孩子到农家体验农活游戏,充分发挥本土教育资源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什么样的游戏,决定儿童什么样的发展。我们还将不断发挥自然优势,挖掘农村资源,让儿童在快乐的田野游戏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核心素养。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八卦洲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