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高原反应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研究
——基于506名西藏大学汉族新生的调查

2017-01-11 02:31杨丽君边彦慧谭智文白玛扎西
西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西藏大学诱因汉族

杨丽君 郭 桅 边彦慧 谭智文 白玛扎西

(西藏大学医学院 西藏拉萨 850000)

急性高原反应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研究
——基于506名西藏大学汉族新生的调查

杨丽君 郭 桅 边彦慧 谭智文 白玛扎西

(西藏大学医学院 西藏拉萨 850000)

目的:了解初进高原的大学新生发生急性高原反应情况,及其与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西藏大学2013年入学的506名汉族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506名汉族新生急性高原反应得分为(5.63+4.60)分,急性高原反应发生率为50.99%,对高原反应诱因认知得分为(0.95+1.19)分,SAS得分为(39.82+7.64)分,SDS得分为(34.55+7.53)分。两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汉族新生急性高原反应存在性别差异(p<0.01)。急性高原反应组与未反应组比较,SAS、SD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急性高原反应得分与SAS得分(r=0.49)、SDS得分(r=0.35)呈正相关(p<0.01)。结论:大学汉族新生急性高原反应发生率高,对发病诱因的认知水平低,女生更易出现急性高原反应,急性高原反应越重,焦虑、抑郁情绪障碍越重。

大学汉族新生;急性高原反应;焦虑;抑郁;相关性分析

急性高原反应(acute high altitude reaction,AHAR)是由平原进入高原地区或久居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后在短时间内因低压低氧而发生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多表现为头痛、呕吐、头晕、心慌、失眠、嗜睡、腹泻、口唇发绀等[1]。近年来,为扩大影响力,西藏高校每年都要从区外招收部分生源,由于高原低压、缺氧、高辐射及高寒等特点,给来自平原低海拔地区的大学新生带来了生理挑战,部分学生出现头痛、头晕、心慌、气促、食欲减退、睡眠障碍等症状,导致其短期内无法适应环境,更有甚者出现急性肺水肿、脑水肿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反应而退学。本研究对来自区外的西藏大学汉族新生进行急性高原反应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发病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进入高原环境的人群提供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对策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西藏大学2013年入校的全体汉族新生进行调查。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

从性别、年龄、进藏次数、高原有无亲戚和对急性高原反应诱因的认知等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550份,收回问卷550份,剔除无效问卷44份,有效问卷506份,有效率92.00%。

1.2.2 急性高原反应量表

采用尹昭云等对急性高原反应的诊断和处理原则[2]和高钰琪等《高原卫生防护手册》[3]推荐的评分标准。在大学新生进入高原的1~3天内,出现头痛、头晕目眩、恶心呕吐、疲乏无力、睡眠障碍五类症状按轻重程度进行1~3级评分,排除非高原因素所致;心慌、气短、流鼻血、胸闷等9项症状,出现1项计1分。急性高原反应发生的标准为总分≥5分;急性高原反应严重程度分度为:5~10分为轻度,11~15分为中度,16分及以上为重度。

1.2.3 抑郁自评量表(SDS)[4]

SDS量表共20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总分为20~80分。抑郁严重度指数=各条目累计分/80。 0.5以下表示无抑郁,0.50~0.59表示轻度抑郁,0.60~0.69表示中度抑郁,0.7以上为重度抑郁。

1.2.4 焦虑自评量表(SAS)[5]

SAS量表共20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总分为20~80分,主要用于评定“现在或过去l周”被试的状况。20个项目分值之和为粗分,粗分乘以1.25后取整数部分,即得到标准分。根据中国常模,SAS标准分的界值为50分,50~59分为轻度,60~69分为中度,70分以上为重度。

1.3 统计分析方法

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包括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进行统计描述;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等进行统计推断。

2 结果与分析

2.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506名西藏大学汉族新生平均年龄(19.40±1.13)岁,其中男生378名(74.70%),女生128名(25.30%);首次进藏484名(95.66%),第2次进藏11名(2.17%),进藏3次以上11名(2.17%);高原有亲戚53名(10.47%),无亲戚453名(89.53%);对高原反应诱因认知得分为(0.95±1.19)分。

2.2 急性高原反应现状分析

506名汉族新生急性高原反应得分为(5.63±4.60)分,按照评分标准划分,无高原反应248名(49.01%),轻度高原反应174名(34.39%),中度高原反应为66名(13.04%),重度高原反应为18名(3.56%),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生率为50.99%。

2.3 不同性别汉族新生急性高原反应得分比较分析

128名汉族女生急性高原反应得分为(6.66±4.91)分,378名汉族男生急性高原反应得分为(5.29± 4.45)分。两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以不同性别分组的汉族大学生急性高原反应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汉族大学新生急性高原反应得分比较

2.4 焦虑现状分析

506名汉族新生焦虑得分为(39.82±7.64)分。按照严重程度分为:无焦虑459名(90.71%),轻度37名(7.31%),中度9名(1.78%),重度1名(0.20%)。焦虑发生率为9.29%。

2.5 汉族新生是否出现高原反应的SAS得分比较分析

248名未出现急性高原反应的汉族新生SAS粗分为(29.42±4.82)分,258名出现急性高原反应的汉族新生SAS粗分为(34.19±6.31)分。两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是否发生急性高原反应分组的汉族大学生SAS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汉族新生是否发生急性高原反应的SAS粗分比较

2.6 抑郁现状分析

506名汉族新生抑郁得分为(34.55±7.53)分,按照评分标准划分严重程度为:无抑郁383人(75.70%);轻度抑郁90人(17.79%);中度抑郁31人(6.13%),重度抑郁2人(0.38%),抑郁发生率为24.30%。

2.7 汉族新生是否出现高原反应的SDS得分比较分析

248名未出现急性高原反应的汉族新生SDS粗分为(32.42±6.88)分,258名出现急性高原反应的汉族新生SDS粗分为(36.60±7.58)分。两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是否发生急性高原反应分组的汉族大学生SDS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汉族新生是否发生急性高原反应的SDS得分比较

2.8 急性高原反应得分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506名汉族新生急性高原反应的得分与SAS、SDS得分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4 506名汉族新生急性高原反应与焦虑、抑郁得分的相关分析

3 讨论

3.1 急性高原反应

506名西藏大学汉族新生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生率为50.99%,与张莉等研究结果一致[6],但高于卢娟等的研究结果[7]。分析原因,本研究中95.66%的汉族新生因入学报到原因首次从平原或低海拔地区移居高原,面临高寒低氧、高辐射及高寒的物理环境应激源,无相关的应对经验,更易出现急性高原反应;506名汉族新生中89.53%在高原无亲戚朋友,缺乏社会支持系统,当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生理不适时,未能得到亲人及时的陪伴照料及心理安慰,更易出现急性高原反应;还可能与既往研究多集中在高原驻训部队,而部队官兵不论从身体素质,还是心理素质都是经过层层选拔,优中选优,比进藏大学新生的综合素质更强,更能有效应对急性高原反应,因此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生率低于汉族大学新生。

3.2 急性高原反应的诱因认知

急性高原反应诱因认知得分范围为0~6分,506名汉族新生急性高原反应诱因认知得分为(0.95± 1.19)分,得分率为15.84%,表明汉族新生对急性高原反应诱因的认知度低,对急性高原反应的诱因认识不足,进而缺乏针对诱因的预防,因此更易引起急性高原反应。

3.3 不同性别大学新生发生急性高原反应的差异性

两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女生急性高原反应得分高于男生,即女生更易出现急性高原反应,与张莉[8]的研究结果不一致,与BasnyatB[9],Kayser B[10],尹广庆等[11]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可能与女生的生理特点及心理特点有关。女生的身体综合素质较男生差,同时因乘坐火车、飞机等方式进入高原地区,路途遥远,体能消耗大,面临缺氧的应激,更易出现高原反应;因受观念、文化等多种原因影响,社会往往赋予了女性被动的社会角色定位,汉族大学新生首次进入高原,缺乏社会支持系统,须独自面对陌生的物理及人文环境应激,而女性因敏感、多疑的性格,在适应过程中,更易出现心理应激反应,而相关研究[5]证实,心理应激反应越强烈,更易出现急性高原反应。

3.4 急性高原反应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

两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以是否发生急性高原反应分组的汉族新生SAS、SD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生急性高原反应的汉族新生焦虑、抑郁得分更高。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急性高原反应得分与SAS、SDS得分呈正相关,即急性高原反应程度越重,更易出现焦虑和抑郁。分析原因,可能与汉族新生到高原后,除遭遇到大学新生必需面对的一般应激源外,还要遭受由于低氧导致的头痛、呕吐、头晕、心慌等生理不适,甚至出现睡眠障碍,导致失眠。相关研究表明,睡眠障碍与焦虑、抑郁呈正相关。急性高原反应越重的学生因担心出现急性高原肺水肿、脑水肿等最危急的急性高原反应,担心造成对身体不可逆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甚至因不能适应高原环境而导致退学,从而造成了更严重的焦虑、抑郁情绪。

4 结语

对初进高原的汉族大学生而言,能否尽快适应高原环境及学校环境,对他们的自身心理成长与发展、学习生活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汉族新生急性高原反应发生率高,对急性高原反应诱因的认知水平低。因此,学校管理者可通过健康教育、开设专题讲座等途径提高汉族新生对急性高原反应的认知水平,减少焦虑和抑郁情绪,以降低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生率,帮助大学新生在生理上、心理上顺利适应高原环境,使其尽快步入大学学习生活正轨。

[1]杜津,刘建军,刘树新,等.赴高原地区救灾医务人员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变化[J].华北国防医药,2010,22(5):477.

[2]尹昭云,谢印芝,牛文忠,等.急性高原反应的诊断和处理原则[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97,15(6):395.

[3]高钰琪,高文祥.高原卫生防护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59-63.

[4][5]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375-378.

[6][8]张莉,吴丽娜,苏嘉轩.西藏大学进藏新生高原反应程度差异的原因探究[J].西藏科技,2016(1):23-24.

[7]卢娟,苟于强,王涛,等.高原驻训部队急性高原反应流行病学调查[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6,37(4):253-255.

[9]Basnyat B,Subedi D,Sleggs J,Lemaster J,el.Disorientedand ataxicpilgrims:an 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acutemountain sickness and high-altitude cerebraledema ata sacred at4300m in the NepalHimalayas[J].WildernessEnviron Med,2000,11:89-93.

[10]KayserB.Acutemountain sickness in western tourists around theThorongpass(5400m)in Nepal[J].Journal ofWilderness Medicine,1991(2):110-117.

[11]尹广庆,刘军,李子健,等.某部赴玉树抗震救灾官兵急性高原反应调查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2,30(3):194-195.

Correlation between acutehigh altitude reaction and anxiety and depression—Acasestudy of506Han Chinesefreshmenin TibetUniversity

Yang Li-jun GuoWei Bian Yan-hui Tan Zhi-wen Baima Zhaxi
(Medical collegeof TibetUniversity,Lhasa 850000,Tibe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HAR and negativemood such as anxiety,depression was analyzed among 506 Han freshmen in Tibet University with questionnaires distributed in 506 Han freshmen random ly selec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core of AHAR,SASand SDS is 5.63+4.60,39.82+7.64 and 34.55+7.53 in 506Han freshmenrespectively.The independentsamples t-testshowed that therewas significantdifference in acute high altitude reaction between genders(p<0.01)and score of SAS、SDS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Han freshmen with acute altitude reaction group and the non-reaction group statistically(P<0.01).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showed that the score of SASand SDSwaspositively correlated(SAS r=0.49,SDS r=0.35))with one of AHAR.The incidence of acute high altitude reaction was high in Han freshmen and level of causative agent cognitionwas low among them.Femalefreshmenweremore prone toacute high altitude reactionand acute high altitude reactionismore severe,theheavier theanxiety and depression.

Han freshmen;acute high altitude reaction;anxiety;depression;correlation

10.16249/j.cnki.54-1034/c.2016.02.010

R594.3

A

1005-5738(2016)02-068-005

[责任编辑:张建伟]

2016-09-04

2015年度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藏地区大学新生急性高原反应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生理遗传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号:2015212-13-1

杨丽君,女,汉族,四川射洪人,西藏大学医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护理心理学、外科护理学。

猜你喜欢
西藏大学诱因汉族
西藏大学2021 年度社会科学类项目一览表
RANTES及其受体CCR5基因多态性及环境因素在昆明汉族T2DM发生中的交互作用
公路施工安全事故诱因与预警管理的探讨
·部位·+·症状· 让你准确判断头痛类型及诱因!
习近平给在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的回信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诱因及干预策略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谈西藏高校合唱发展状况——以西藏大学艺术学院为例
《西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总目录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