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6例缺血性中风发病子午流注时间规律的研究*

2017-01-11 02:48锐樊周竞峥钟骏慧
中国中医急症 2016年12期
关键词:子午流时辰高峰期

祖 建 霍 锐樊 艺 李 莉 周竞峥 钟骏慧

(重庆中医院,重庆 400021)

·研究报告·

586例缺血性中风发病子午流注时间规律的研究*

祖 建 霍 锐△樊 艺 李 莉 周竞峥 钟骏慧

(重庆中医院,重庆 400021)

目的研究缺血性中风发病的子午流注时间规律,探讨缺血性中风的病因病机,为子午流注时间医学防治缺血性中风提供一定理论基础。方法 收集重庆市中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2月缺血性中风患者586例的发病资料,应用圆分布统计分析缺血性中风发病的时间规律。结果经圆分布统计分析,缺血性中风发病具有一定季节集中趋势,发病高峰为11月24日,高峰期为8月9日至次年3月11日(r=0.1824,P< 0.05)。根据子午流注纳甲法推算出缺血性中风发病时的值日经,经圆分布统计分析,值日经为足厥阴肝经的时段是缺血性中风发病的高峰趋势(r=0.089,P<0.05)。分析昼夜24 h的发病时间规律发现,发病高峰为7时13分,高峰期为2时33分至11时53分(r=0.4732,P<0.05)。结论缺血性中风全年散发但仍具有一定季节集中趋势,集中趋势相对较弱,发病高峰期为秋冬交替季节,提示在这一时期需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可能会减少缺血性中风发病。根据子午流注纳甲法分析发病值日经周期规律,足厥阴肝经值日时段是缺血性中风发病的高峰趋势。结合子午流注纳子法时辰周期分析,缺血性中风发病的高峰为辰时,即气血流注于足阳明胃经时易于发病,所以在缺血性中风防治措施中应重视调和肝经与胃经的功能。

缺血性中风 子午流注 圆分布统计

大量研究证实缺血性中风发病具有一定的时间规律[1]。中医子午流注理论认为,人体经脉气血流注受到自然界的影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具有节律性[2]。人体经脉气血流注的时间规律与缺血性中风发病时间规律是否具有相关性值得研究。圆形分布统计是将具有周期性变化特征的资料转化为角度资料后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由于发病时间具有周期性,故圆形分布统计适用于分析发病的时间规律[3]。本研究收集重庆市中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2月缺血性中风患者586例的发病时间资料,应用圆形分布统计分析缺血性中风发病的时间规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2月在重庆市中医院急诊科、ICU、脑病科等各科室住院诊治的缺血性中风患者586例。其中男性302例,女性284例,平均年龄(67.37±12.32)岁;高血压354例,房颤82例。采集病例发病时间。所有病例参照文献[4]制定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缺血性中风诊断标准,中风发病时间可以确定。排除标准:中风发病时间不能确定。采用真太阳时作为子午流注时间标准[5]。真太阳时计算方法参照文献[6]制定。

1.2 圆分布统计分析发病的时间规律 1)圆形分布法数据转换参照文献[7]。(1)把1年时间用圆周表示,1年365天计,把月记录化为天数,把天数乘以360/ 365,转换为角度。(2)把发病时间按子午流注纳甲法换算值日经。把1个值日经周期用1个圆周表示,1个值日经周期包含120个时辰,每个时辰的度数为360°÷ 120=3°,把发病时辰转换为角度。由于每条值日经“值日”11个时辰,则有10个时辰无值日经。无值日经的10个时辰位于足太阳膀胱经值日和足少阴肾经值日之间。分别计算出每条值日经和无值日经时段的角中间值。(3)把1 d时间用圆周表示,1 d用子午流注纳子法分为12个时辰,把发病时辰乘以360/12,转换为角度。2)有关指标计算方法:a.平均角:=tg-1(X/Y);X=;b.集中趋势:c.离散趋势角标准差;d.发病高峰期角度区间估计:±S。

1.4 分析方法 平均角的显著性检验采用雷氏检验法(Rayleigh’s test)。在圆形分布法的应用中,当样本含量n足够大时,r的分布符合瑞利分布。所以对平均角的显著性检验可以用雷氏检验法 (Rayleigh’s test,即瑞利检验)通过计算雷氏Z值(Rayleigh’s Z)来检验是否存在平均角。查《z值临界值表》,判断是否存在平均角。Z=nr2。

2 结 果

2.1 缺血性中风发病的年周期、纳甲法值日经周期、纳子法时辰周期规律 见表1。结果为逐月缺血性中风发病情况圆形分布分析显示:=324.5747°,平均角对应的日期为11月24日,角度差S=105.6964°,用± S估计发病高峰期角度区间,发病高峰期为8月9日至次年3月11日(P<0.05)。子午流注纳甲法值日经周期中缺血性中风发病情况圆形分布显示:=47.25°,平均角对应值日经为足厥阴肝经,角度差S= 126.0278°,用±S估计发病高峰期角度区间,发病高峰期为上一值日经周期的足太阳膀胱经至本次值日经周期的足太阴脾经(P<0.05)。子午流注纳子法时辰周期中缺血性中风发病情况圆形分布显示:=108.25°,平均角对应时辰为辰时,角度差S=70.09°,用±S估计发病高峰期角度区间,发病高峰期为丑时至午时(P<0.05)。

表1 缺血性中风发病的年周期、纳甲法值日经周期、纳子法时辰周期规律(±s)

表1 缺血性中风发病的年周期、纳甲法值日经周期、纳子法时辰周期规律(±s)

平均角 高峰期角度差 高峰日年周期 324.57° 8月9日至次年3月11日*纳甲法值105.69°11月24日日经周期 47.25° 上一值日经周期的足太阳膀胱经至本次*值日经周期的足太阴脾经126.02°足厥阴肝经纳子法时辰周期 108.25° 丑时至午时*70.09° 辰时

2.2 按患者基础疾病分层研究缺血性中风发病时间规律 结果为以年为周期,基础疾病为高血压的患者发病时间具有集中趋势,非高血压患者发病时间无集中趋势,基础疾病为房颤的患者发病时间不具有集中趋势,非房颤患者发病时间具有集中趋势。以子午流注纳甲法值日经为周期,除基础疾病为房颤的患者外发病时间均具有集中趋势。以子午流注纳子法时辰为周期,除基础疾病为房颤的患者外发病时间均具有集中趋势。

3 讨 论

对于中风的病因病机,历代中医名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发展和完善[8]。唐宋以前以“外风”学说为主,如张仲景认为“络脉空虚”风邪入中是本病发病的主因[9]。金元时期突出以内风立论,张元素认为病因是热,刘河间则主“心火暴盛”,李东垣认为“正气自虚”,朱丹溪主张“湿痰生热”[10]。明代张景岳倡导“非风”之说,提出“内伤积损”的论点。清代叶天士明确以“内风”立论,阐明“肝阳偏亢,内风时起”的发病机理,王清任则提出“气虚血瘀”学说。现代主流理论认为中风基本病机是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病位在心脑,与肝肾相关。笔者认为中风存在多种致病因素,其病因病机存在着复杂多变的特性,因此找出中风病理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其发病的主要始动因素和病机特点,应该是中风病病因病机理论研究的重点。

本次研究应用圆形分布统计方法,从子午流注的角度,研究缺血性中风的发病规律。明确了缺血性中风发病与经脉气血流注的相关性,从一个新的角度探讨了缺血性中风的发病机理。本研究发现,缺血性中风发病从季节规律来看具有2个特点:一是高峰期长,跨度达7个月,提示该病具有全年散发的特点;二是发病平均角对应的日期为11月24日,经Rayleigh’s检验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提示该病具有相对的季节聚集性,其高峰时期为重庆地区的秋冬交替时节。从中医理论而言,“秋冬则阴气盛而阳气衰”,秋冬季节天气寒冷,寒邪侵犯人体往往会使经脉气血凝结阻滞、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故而不通[11]。所以笔者认为在内风论占据主流的今天,中风发病的外邪因素仍然不能被忽视。

缺血性中风发病从子午流注纳甲法值日经周期来看,发病集中趋势较弱,高峰期跨度达8月,足厥阴肝经值日的时段是缺血性中风发病的高峰趋势。这一结果提示缺血性中风与肝密切相关,与近代中风病机学说中的中风病位在肝不谋而合。中医理论认为,肝肾之阴下虚,则肝阳易于上亢,气血上冲于脑,与痰、火、瘀血相互作用,阻于脑窍,横窜经络,发为中风[12]。所以滋肝阴、息肝风、平肝阳对于预防中风具有重要意义。

缺血性中风发病从子午流注纳子法时辰周期来看,发病集中趋势较强,r值为0.47,发病高峰期为丑时至午时,与大部分学者研究结果认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易上午发病相符合[13]。发病的高峰趋势为辰时,根据子午流注理论,辰时为气血流注至足阳明胃经,说明足阳明胃经功能失调与缺血性中风发病高度相关。主流理论认为中风病位在心脑,主要与肝肾相关,此次研究结果提示胃经功能异常为中风发病的关键病机。中医认为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足阳明胃经受纳运化失调,则痰湿内生,气血推动乏力,导致脉络瘀阻,发为中风[14]。目前胃经在中风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医大师李振华认为,中风的发病与病机演变过程中,中焦脾胃是重要的始动因素[15]。

通过基础疾病分层研究缺血性中风发病的时间规律发现,基础疾病为高血压会导致缺血性中风发病集中趋势更高,而基础疾病为房颤会降低缺血性中风发病的集中趋势。我们可以推断,缺血性中发病的集中趋势可能与高血压的生理病理节律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发现,秋冬交替时节为缺血性中风发病的季节集中趋势,秋冬时节的气候突变、寒邪入侵可能为缺血性中风的诱发因素,提示在缺血性中风防治中,“外风”因素仍然需得到重视。与子午流注理论相结合发现缺血性中风发病主要与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密切相关,提示在复杂多变的病机要素中,肝经和胃经的功能失常可能为中风发病的始动因素和关键病机,针对于中风的防治应该首先重视调节肝经和胃经的功能。本次研究从子午流注的角度探讨了缺血性中风发病的病因病机,因样本量有限,其结论有待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来验证。如何将子午流注理论应用于缺血性中风的防治,在临床实践中得到验证,值得我们期待。

[1] 梁章荣,何明丰.缺血性中风发病与死亡时间探讨—附1597例病例及90例死亡病例统计学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5,22(4):53.

[2] 王磊,陈进法,王硕硕.子午流注与生物节律的相关性[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5(11):45.

[3] 陆守曾.医学统计学[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264.

[4]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国临床医生,2011,39(3):85.

[5] 苏绪林,彭楚湘,谢雨君.子午流注针法时间标准刍议[J].中国针灸,2010,30(7):574-576.

[6] 孙吉山,洪薇.北京标准时间与各地真太阳时的换算法[J].上海针灸杂志,1994,13(1):25-26.

[7] 王静,叶冬青.圆分布分析方法及实例应用[J].疾病控制杂志,2004,8(2):123.

[8] 吴雷,李翔.补阳还五汤配合温阳针灸法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2):271-273.

[9] 王辛坤,黄艳,廖锡意.桃仁承气汤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0):23-24.

[10]王国书,俞昌德.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研究进展[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7,17(1):69-72.

[11]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20-221.

[12]胡怀强,周永红,王新陆.论肝肾阴虚是中风病病机之根[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12):45.

[13]Atkinson G,Jones H,Ainslie PN.Circadian variation in the circulatory responses to exercise:relevance to the morning peaks in strokes and cardiac events[J].Eur J Appl Physiol,2010,108(1):15-29.

[14]李旭阳,周鸿飞.从脾胃论中风病的病机及治疗[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1):410.

[15]刘向哲.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从脾胃论治中风病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12):223.

Research on the Midnight-noon Ebb-flow Rhythm of the Attack Time in 586 Cases of Ischemic Stroke

ZU Jian,HUO Rui,FAN Yi,et al.

Objective:To research the midnight-noon ebb-flow rhythm of the attack time in patients of ischemic stroke,explore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ischemic stroke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applying midnight-noon ebb-flow rhythm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ischemic stroke.Methods:586 cases of ischemic stroke from January 2010~February 2015 in Chongq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were collected and the data of attack time was reviewed.Circular distributive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research the midnight-noon ebb-flow rhythm of the attack time.Results:According to circular distributive analysis,the incidence of ischemic stroke had seasonal central trend.The peak of incidence was November 24th.The peak duration was from August 9thto March 11th in the next year,γ was 0.1824(P<0.05).According to Najia method of midnightnoon ebb-flow,the time of liver meridian on duty was the central trend,γ was 0.089(P<0.05).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cidence of ischemic stroke had circadian rhythm,the peak time was 7∶13,the peak duration was from 2∶33 to 11:53,γ was 0.4732(P<0.05).Conclusion:The incidence of ischemic stroke has the seasonal central trend,but the trend is relatively weak.The peak time is the season of autumn-winter alternating which indicates that certain preventiv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ischemic stroke.According to method of midnight-noon ebb-flow,liver meridian on duty is the central trend.According to Nazi method of midnight-noon ebb-flow,Chen Shi when qi and blood flowing and pouring at stomach meridian of foot-yangming is the peak time of incidence.So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reconciliation of the functions of liver meridian and the stomach meridian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ischemic stroke.

Ischemic stroke;Midnight-noon ebb-flow;Circular distributive analysis

R255.2

A

1004-745X(2016)12-2235-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6.12.009

2016-06-15)

重庆市卫生和计生委中医药科技项目(ZY201402043)

△通信作者(电子邮箱:huorui0913@163.com)

猜你喜欢
子午流时辰高峰期
孔门十二时辰
长安十二时辰
蛋鸡产蛋高峰期短的原因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子午流注法治疗妇科疾病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热扎依:人生犹如『十二时辰』
梨树进入生长高峰期 管理技术看这里
防患于未“燃”,温暖过冬So Easy
点兵
中药口服配合子午流注开穴法治疗失眠31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