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纯在苏北

2017-01-11 02:55王继华
世纪风采 2017年5期
关键词:盐阜涟水淮海

王继华

任中共苏皖区二、三地委书记的杨纯

杨纯,原名万国瑞,1917年3月生,四川峨眉县人。其父万希成留学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回国后和詹天佑一起参加了京张铁路、杭江铁路的设计施工,是中国铁路和道桥建设的先驱者。杨纯从小随父母辗转于南京、武汉等地求学。1935年在武汉女中读书时,正逢一二九运动爆发,17岁的杨纯是武汉秘密学联负责人之一,担任全市学生大游行总指挥,带领上万学生走上街头,呼吁抗日救亡,其英武与飒爽令人注目。七七事变爆发后,她毅然走上抗日救亡的战场,参加山东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任八路军山东抗日第四游击支队宣传队长、团政治处主任、淄博特委组织部长、中共皖东北特委书记等职。1939年9月,奉命到苏北开辟抗日根据地,历经6个春秋,在此书写她人生壮丽的篇章。

临危受命 树起敌后抗日旗帜

1939年7月,在东灌沭地区坚持抗日的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游击支队第三团团长汤曙红,遭到国民党顽固派沭阳县长夏铸禹暗算杀害。惨案发生后,抗日武装面临顽军围攻的危险。为保存实力,三团连夜西撤靠近主力,东灌沭地区的抗日工作陷入困境。

在这危急时刻,中共苏皖区党委任命杨纯为中共苏皖二地委书记兼三团政委。杨纯到任后,整顿组织,撤销原设的3个县委,统一组建4个新的县委,宿迁北部为第一县委,沭阳西部与东海南部为第二县委,沭阳东部为第三县委,灌云为第四县委。各县举办党训班,培训干部,发展基层党组织,据1940年5月统计,第二地委共有党员约1000名。其次,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利用“拜把子”形式,组织发展“抗日兄弟团”,通过这种形式争取不少赞成抗日的地方实力派,发展了抗日武装,在灌东地区党组织掌握了300多条枪。

1940年3月23日,坚持淮涟敌后抗日的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第三梯队在钱集遭到国民党王光夏常备旅围困、袭击,敌强我弱,全体指战员与顽军激战终日,至深夜分散突围。之后,敌常备旅、三十三师跟踪“清剿”,地方反动势力配合顽军到处缉拿、检举八路军。淮涟的抗日武装处在日伪顽的夹缝中十分艰难,队伍何去何从,莫衷一是。有人要埋枪分散;有人要撤离淮涟;有人要坚持地方。就在这个时候,杨纯临危受命,兼任中共三地委书记。

杨纯到了涟西地区,认真听取地方同志的意见,审时度势,毅然决定队伍打出“淮河大队”的旗号,分成5个小队,1个特务队,在淮阴北部、涟水盐河两岸活动,坚持地方斗争,保存力量,迎接主力的到来。从此,淮河大队依靠群众,机智、灵活地打击日伪顽匪,在余圩、丁集、陈师庵、小北集等地先后镇压汉奸、反共分子10多人。在马油坊庄捕获国民党反共的“飞行大队”9人,当即进行处决。“淮河大队”旗号打出后,老百姓知道八路军还在苏北,共产党没有走,从而对抗日充满着希望,力尽所能地支持、拥护这支队伍,为八路军主力东进和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二地委下属的东海、灌云、沭阳三县,称海属地委。三地委下属的淮阴、淮安、涟水、泗阳,称淮属地委。1940年5月,因杨纯兼任二三委书记,二、三地委连成一片,称为淮海区。

杨纯上任后,重视组织建设,健全建立了各县委员会,任命王雨络任涟水县委书记;石振邦任淮阴县书记;方秉文任盐城县委书记;刘岳任阜宁县委书记;吴书任灌云县委书记。各地县委成立后,大力发展党的基层组织,涟水县7个区都成立了党的区委,建立了70多个基层支部,发展党员400多人。阜宁县在盐城到涟水的交通线上的重要城镇都发展了党员,在学校、农村先后发展党员200多人。

杨纯夫妇与金明(右二)、刘震(右一)在泗阳

1940年夏,杨纯经常活动在涟水五港、北禄一带,指导发展党组织和抗日宣传活动。在薛集、杨圩等地曾召开10余天的地委工作会议,主要内容是听取各地工作汇报,研究建党建军问题,部署迎接八路军主力东进。会后,她考虑到国民党顽军“清剿”八路军已成强弩之末,日军又将发动“扫荡”,决定借此机会在涟灌阜边区发展武装,增加回旋余地立足苏北。于是将孙义连、程一吾、王启东从淮河大队调出,由宋振鼎负责到涟灌阜边区开辟工作。几个月后,组建成立3个连的滨海大队,后一部上升到新四军二十二团,一部与灌云县大队合并,后上升为淮海一支队二团。

1940年8月,八路军主力东进淮海,抗日形势面貌一新,涟水、淮阴等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10月,主力东进,杨纯随军到盐阜地区,担任盐阜地委书记,对外称八路军驻盐阜办事处主任。盐阜开辟之初,急需大量干部。杨纯以八路军驻盐阜办事处名义,举办民运总队训练班,培养基层干部。班主任方秉文,支部书记左明,总队长戴星明,共举办两期。培训学员除由地下党组织派来的一批外,又从社会上吸收一批进步青年知识分子,共培训学员100余人。培训学员学习结束后,均作为民运工作队到各地进行群众工作,组织民救会、妇救会,借枪成立民众抗日组织,建立乡、保政权,开展剿匪反霸锄奸斗争。

1941年2月,根据中原局指示,撤销盐阜地委,成立盐阜区党委,刘彬任书记,杨纯任组织部长,曹荻秋任宣传部长,俞屏任民运部长。

唤起民众 同仇敌忾驱倭寇

1941年5月,杨纯由盐阜调回到淮海任组织部长区兼民运部长。上任伊始,就召开党政军干部大会,动员全区迅速开展减租减息运动。会上,她语音铿锵地号召大家:

奔赴各个群众工作的战场,雷厉风行,大刀阔斧,深入细致地发动群众,由点到面、波浪式发展,实行减租减息、增加工资、改善人民生活。建立健全乡级基层政权和农、青、妇、兵群众组织,在涌现出的积极分子中发展党员,建立农村基层党支部,以党员模范行动带动群众抗日救国,保卫家乡。

会后,淮海根据地全面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区党委抽调淮海党校部分学员与刚到的华北南下干部组成减租减息工作队,首先到涟水进行试点工作。工作队到涟水县委驻地马金圩,听当地的情况介绍,研究布置如何开展工作方案,然后开赴试点乡尤荡。

林涛回忆涟水减租减息试点工作说:

刚开始群众害怕不敢接近我们,我们就天天去帮助群众收麦、干活,在劳动中了解情况,访贫问苦。在4保首先发现和培养地主朱鼎九家的长工朱月池、张稼祥,逐步摸清了地富中哪些人是进步的,哪些人是顽固的,哪些人是一般的,以便开展工作。工作队经过10来天的深入细致访问,并结合统战工作,分化瓦解,争取进步,带动落后的方法,很快就打开了局面,由上而下成立农会小组,实现了减租(四六分)、减息(一分五利息),增加雇工工资(由雇主给长工买小褂裤、大手巾,还要给能奉养一妻二子的工资)。农民得到经济利益,一片欢腾。

……8保地主多,雇工怕地主报复,给他们增加工资、粮食,暗地里又送还地主。这虽是个别人,但影响群众情绪,影响工作的开展。我到8保后就把雇工受地主哪些罪、细节了解清楚,然后找贫雇农开会,有五六人,我就要他们把受苦情况讲出来,讲着讲着,那几个人都哭了。我说:“哭也不解决问题呀?怎么办呢,要起来干。干了将来就有希望,不干就像这样穷下去受压迫。”这个会开得非常好,他们都成了减租减息的积极分子,群众运动势如破竹,不可阻挡。

涟水减租减息工作队在尤荡试点工作取成效后,就转移到余圩等乡开展工作,很快地将群众发动起来,各乡成立了农会组织。秋天,进行民主选举运动,采取豆选形式,将有责任心、为人正派、斗争坚决的人选为民主政权的乡长。祠堂乡有个稍识字的妇女委员叫尤福英,经过妇女培训班学习后,工作积极、勤恳能干,很得群众拥护,豆选中她的得票最多,担任了乡长职务。

民主选举取消国民党政权实行的保甲制,实行村长民主委员会领导。这一系列活动,发动了群众,提高了群众爱国保家的意识,是根据地深入广泛地进行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教育活动,影响深远。

淮海区开展减租减息一系列改善民生活动因日军大“扫荡”一度被迫停止,1943年夏形势好转后,不仅在根据地,而且在边区和新解放区也展开了减租减息,一直持续到抗战胜利。

1944年,经过反“扫荡”斗争后,淮涟对敌斗争形势好转。杨纯着重抓地方党的建设,考虑如何在群众工作中建党,壮大党的组织。

这年夏天,淮涟中心县委在光明乡搞支部实验,将涟水县委调研组合并到中心县委调研组,集中搞点,摸索发展党员,考察、选拔优秀干部、创建模范支部的路子,并计划在搞点之后全面推开。光明乡是新划的小乡,在成集、梁岔镇之间的新华村、马棚村一带。杨纯经常去那里了解情况,指导工作。在支部实验的后期,她提出要扩大组织,到边区去发展党员。在敌我拉锯地区,只要出身成分好,有入党要求,填张表就行。杨纯说:不要教条,加入党的人越多越好,扩大我们的力量。在党的人,能不与敌人拼吗?

政权的建立与巩固离不开大量的忠诚、勤恳的工作干部。在敌人大“扫荡”后,淮涟中心县委积极开办农村青年干部培训班,帮助提高农村青年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抗日的热情。

1944年夏,涟水在掉向庄举办了农训班与夏令营,时间均一个月。农训班由区委书记或副书记带队,一个区为一个中队,区、乡、村干部人员参加,人员在120人至150人,另设妇女中队,150人左右,受训人数共计1500人左右。农训班结束不久,又开办夏令营,集中培训青年学生与教师,分青年、教师两个大队,少儿队及女教师、女青年中队,人员约有1400余人,参加学习的学员都是集中居住,集中讨论。

同年秋,又开办了一期村级干部训练班和两期妇女纺织训练班,纺织训练班每期50天左右,共有200多人参加,参加培训的妇女回去后多成了纺纱织布的能手,一部分成为妇女干部。

淮阴县也开办了1000余人农训班、青训班,集中学习一个月。9月,召集教师100多人参加国民教育研究会,探讨国、共两党的抗战政策,认为蒋介石的法西斯新专制主义行不通,会叫中国灭亡。只有实行民主与团结,才能把中国的命运从危机里挽救出来,走新民主主义道路。

在艰苦的战争间隙里,能这样广泛地进行思想教育活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学员有豁然开朗之感,思想觉悟有了提高,对革命充满信心。很多人走出家门,参加了革命工作,到条件艰险的边区坚持对敌斗争。

自力更生 开展大生产运动

日军大“扫荡”后,构筑炮楼、据点,重重封锁抗日根据地,不让生产、生活物资流入根据地,根据地的群众生活十分困难。为了生存,为了供养坚持斗争的新四军,根据地开展了大生产运动。

1943年秋,杨纯在孩子出世几个月后,就抛开家务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参与领导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11月1日,杨纯组织召开了涟水生产大会。她说:根据地经济困难,必须发展生产,打破敌人的封锁,搞好生产才能支持前方,保证部队打胜仗。会上成立了县、区、乡各级生产委员会;订出了11月农业生产计划,积肥,保证明春每亩5担粪,达到10担的为“造粪大王”。召开冬耕会议,要求冬耕两次,秋收后耕一次;订立生产计划,发展纺织业,利用春赛纺织,解决4000人的单衣问题。妇女每天纺纱4两的为模范,每乡要选出模范3人。妇女每纺8两的评为纺纱英雄,奖1000元。组织榨油合作社4个。11月8日,召开了400余人的生产积极分子会议。杨纯在会上作了生产报告,要求干部、生产积极分子订立发家计划,并要帮助老百姓订好生产计划,开展大生产运动。

王凤山是淮海区著名的民兵英雄,也是劳动英雄。他组织换工队,互助合作。听到政府号召开展生产运动,他率先响应,订立了小荡乡10村全年生产计划,提出创造模范村向全县挑战。王凤山的生产计划内容在《淮海报》上分六次登载,在整个淮海区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不仅涟水的区、乡向他发起挑战,泗沭县的劳动模范王维德互助组提出一年生产计划,也向王凤山挑战,他说:“比一比吧!我们也来追追老大哥!”并请“李(一氓)主任、杨(纯)会长做检查人”。

李一氓、杨纯十分支持他们的劳动竞赛,1944年4月29日的《淮海报》上,登出他们对王凤山、王维德等人挑战的答复:

我们完全乐意做你们的公证人,检查你们的生产工作,看究竟那个完成得好。……这样的竞赛方式,很可以鼓励生产积极性,对于生产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我们更希望各县、各区、各乡,凡是参加生产的都可以互相提出这样的挑战书来。

祝你们努力生产,争取竞赛胜利!

王凤山、王维德的竞赛,推动了淮海区的大生产运动。生产的发展,为艰苦坚持敌后抗日的新四军提供了物质基础。

青春似火 碧血丹心写春秋

杨纯,在战争硝烟中成长起来的铿锵玫瑰,在婚姻上却阴错阳差。

1939年2月,杨纯受山东党组织派遣到皖东北建立党的地下组织,担任特委书记。7月,中共豫皖苏省委书记张爱萍以八路军代表身份,从津浦路西也来到这里,试图开辟路东根据地。在此,两人结下了一段短暂的姻缘。

1939年9月,杨纯赴苏北任中共二地委书记。1940年9月,张爱萍率部东进淮海。可是,杨纯却奉命随八路军主力东进盐阜地区。半年之后,盐阜区的局面打开了,杨纯奉调回淮海工作。然而,两个月前,张爱萍已率部回师皖东北,执行“肃清当地土匪和顽固武装,建立根据地”的任务去了。1941年9月,张爱萍升任三师副师长兼八旅旅长,活动在盐阜区。他俩如牛郎、织女一样,遥遥祝相望,难得相聚。

离多聚少。在战火中盛开的爱情之花,很快因战火而凋谢。

日军大“扫荡”后,为应付残酷的斗争形势,淮海区划分成四个中心县委分别坚持斗争,地委委员分别拟任中心县委书记,杨纯任第二中心(泗宿)县委书记。张彦任第四中心(淮涟)县委书记。出人意料的是杨纯提出不去泗宿任职,愿留在淮涟中心县委任副职。

杨纯是一个意志坚强的革命者。可是,在生活与事业的矛盾面前,她不得不作出牺牲。作为女人,她不愿婚姻再生波折了。

杨纯在淮海地区有很高的威信,她的大刀阔斧的工作方法在淮海区干群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此时,正是她事业的高峰期,可她选择了退让。后来一些地方老同志很为她惋惜,如果不是婚姻的影响,泼辣能干的她不应这样低调,应该更有一番作为。

淮海区整风会议时,领导干部在庄圩的合影。后排左二为杨纯,后排左三为张彦

1942年夏,杨纯与淮海区宣传部长张彦组建了幸福的家庭。张彦,原名张世桢,镇江人,1918年生,南京中央大学学生。1937年11月,怀抱一腔热血奔赴延安。1938年10月,从抗大学习后分配到山东抗日前线。学生出身的张彦,温文尔雅,为人沉稳,工作细致认真。他俩在工作中产生了感情,相爱成婚。

杨纯泼辣能干,但作为一个女大学生,其内心必然有点“小资”情调,他俩的结合不仅性格上有互补,而且还多一点共同语言。生活上的挫折,也使杨纯更加珍惜自己的婚姻生活。1943年初,杨纯因日军大“扫荡”,还有正是怀孕期,在官荡区打“埋伏”。时任官荡区区委书记卜仲谋回忆说:

我在苏皖区党委办的党训班学习时,张彦是负责人。杨纯任地委书记时,我是淮阴的组织部长。他俩人都是我的老领导。我很尊重他们。我带着区队时常活动在张老庄周围,做好警戒、保卫工作,有时会去看望他们。一天晚上,杨纯和张彦正在烤山芋吃。杨纯将山芋皮烤糊的地方细心剥去,递给张吃。我去看到他俩亲热恩爱的样子感到好笑,但又不敢笑。当时农村夫妻哪有像他们这样的。我是农村青年,第一次看见还感到不好意思呢。

杨纯、张彦夫妻俩伉俪情深,相濡以沫,工作中相互支持、配合,淮涟地区的各项工作走在前列,扩军、支前、党的建设、大生产运动,都取得显著的成绩。

1945年2月,根据中央指示,杨纯、张彦等干部被抽调南下开辟苏浙根据地,抗战胜利后北上山东。1949年大军南下,杨纯夫妇一起到上海松江地区、华东局任职。1955年,杨纯调任总理办公室任秘书等职,张彦调任总理办公室副主任。1970年,张彦因“文革”迫害离世,杨纯后来担任国家卫生部副部长,2005年去世。

猜你喜欢
盐阜涟水淮海
宋公堤,盐阜大地上的历史传奇
盛开在“红色摇篮”里的一朵奇葩——记盐阜抗日根据地的木刻艺术
血与火的拼搏——涟水保卫战
涟水之子
动态报纸:如何让报纸“活起来”
参观盐城泰山庙重建新四军军部旧址
四牌楼
淮海南路,北风正在吹
淮海南路,北风正在吹
县委书记一年调整百名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