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入学适应能力的培养

2017-01-10 22:52李绪莲
南北桥 2016年12期
关键词:适应能力入学幼儿

李绪莲

【摘 要】只有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幼小衔接才能真正促进儿童的发展。幼儿园应着重培养幼儿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独立意识与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人际交往等社会性适应能力,为其入学顺利过渡打好基础。

【关键词】幼儿 入学 适应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198

三年的幼儿园生活结束之后,幼儿将进入小学阶段,生活环境、生活内容、生活学习时间、师生关系、教学方法等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化。他们能否愉快地完成转变,能否步入一个更加独立自主、更加复杂多变的生活天地,很快适应小学生活,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社会适应”要求中明确指出:“带领大班幼儿参观小学,讲讲小学有趣的活动,唤起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好奇和向往,为入小学做好心理准备”。针对以上问题,幼儿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培养幼儿入学适应能力。

一、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与小学的环境有着质的差别,往往会使幼儿难以适应,角色、要求和家长期望值的改变,容易导致幼儿学习兴趣低落,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影响幼儿的身心成长。因此,幼儿园大班要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对教学及生活活动做相应的调整。

(一)参观小学,熟悉小学环境

幼儿园应与一所或多所小学结对共建开展幼小衔接活动。每一年,幼儿园应组织大班的幼儿参观小学,带幼儿熟悉小学环境,让他们了解小学与幼儿园不同的地方。例如幼儿园班级有单独的寝室但小学没有,小学每个班级没有独立的卫生间但有很大的公用厕所,有很大的操场和环形跑道但幼儿园没有,幼儿园班级有很多活动区但小学没有等。通过这些细心的观察,让幼儿熟悉小学校园,消除陌生感。

(二)一天的小学生活,让幼儿了解小学的一日生活和学习环境

六月份,幼儿园可分期分批组织大班幼儿上一天小学,跟着哥哥姐姐学习。要求幼儿背上书包,书包里放上简单的学习用品,体验小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小学生一起升旗、开联欢会或进行其他活动,感受上学、上课、午餐、自由活动、放学等环节,增进幼儿和小学生之间的友谊,并了解小学各功能室的用途。

二、心理适应能力的培养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幼儿跨越了两个学习、生活阶段,从其身心发展来看是从学前期向学龄期发展的过渡时期。幼儿园要充分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从作息时间、常规要求以及任务意识培养等方面做好衔接工作。

(一)适当调整作息制度,在作息时间上互相衔接

幼儿园大班,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而小学上课时间是四十分钟,因此,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对很多幼儿来讲,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需要幼儿园在集体活动时间的安排上做适当调整。大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可安排在三十五分钟左右,帮助幼儿在时间概念上做好入小学的准备。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规则要求上互相衔接

幼儿进入小学后,由于学习任务的增加,培养目标逐步从以习惯养成教育为中心过渡到以知识学习为中心,就目前来讲,小学教育更加追求课堂教学效率,教学内容知识层面比重加大。因此,在幼儿园阶段,要尽可能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学习能力方面的衔接。如,小组长协助老师发放收拾整理学具及材料;活动中幼儿保持端正的坐姿,专心倾听别人讲话,不随便插话,积极思考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回答时声音响亮,形成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正确操作学具材料,爱惜物品,操作完放回指定地方并摆放整齐;写、画时握笔和坐的姿势保持正确,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等。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儿童期是养成一个人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最佳时期。因此,在幼儿园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幼儿园可以组织幼儿观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关录像,组织大班小朋友进行“整理小书包”“谁像小学生”的读、写、坐姿势比赛等活动。引导幼儿尽量在活动后喝水、上洗手间,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三)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在自理能力上互相衔接

1.自己完成学习任务。

进入小学后,许多任务需要幼儿自己来做,比如晚上要写什么作业,明天要带什么东西等等,针对这种情况,幼儿园老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幼儿将各种任务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在本子上,回家后讲给家长听,以增强他们的任务意识。同时还要注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如:整理书包,管理自己的物品,准时上幼儿园,按时入睡,在自由活动时结伴玩耍,听指令完成任务或听老师口头通知带指定物品等,这样进入小学后就可以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地生活。

2.学习管理他人。

幼儿园大班可以设立各类值日生,如进餐值日生、活动区值日生、户外自由活动值日生,如厕洗手值日生等等,通过值日生的设置,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制约自己、劝阻他人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幼儿产生争当值日生的愿望,培养竞争及任务意识。

(四)培养合作意识,在交往能力能力上相互衔接

1.与同伴友好交往。

幼儿进入小学后,需要重新构建人际关系,迅速融入集体,因此必须具备一定的与人交往的能力,这样幼儿之间才能互相帮助,互相成长,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如果不具备这种能力,导致同学之间关系紧张,他们就会产生厌学、焦躁等一系列的情绪,不利于他们的身心成长。因而教师和家长要特别注重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例如:教孩子学会谦虚、礼貌,不与同学抢玩具,不大声喧哗,学会说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如:“对不起”“没关系”“请”“谢谢”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出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幼儿的交往能力。

2.学会与他人友好合作。

目前幼儿普遍缺乏合作意识和合作的技能,其主要表现为:在讨论交流时,不善于倾听同伴的发言,只关注自己的发言机会,不在乎别人在说什么;在完成共同性任务时,能力强的幼儿成了小“权威”,充当指挥者的角色,容易出现不礼貌的言谈举止,特别是瞧不起能力弱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周围的人和事,只关注自己的游戏行为,当同伴有困难时,不能主动帮助;在小组间进行游戏竞争时,缺乏群体精神,将小组内认为阻碍的同伴排斥在外,无明确的活动程序及策略安排,比赛竞争失败后相互指责埋怨。因此,幼儿园可以多开展分组活动,让幼儿学习小组合作,并掌握以下两种技能:

(1)组成小组的技能。

包括“向他人打招呼,相互问候”“自我介绍”“介绍他人”,通过“找朋友”“家庭组合”等形式组成小组等。

(2)分组活动的基本技能。

在大班建立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群体,各项活动的开展以小组为单位形式展开,努力做到生活中小组成员互相照料、互相关心,学习中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从而促进使小组成员通力合作、共同取胜。再进一步,就可努力使小组间的合作走向班级间的合作,从小的群体合作走向更大的群体合作。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任务,小学低年段的教师也应主动到幼儿园了解大班幼儿的学习方式,做好幼儿学习方式的有效过渡。

此外,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还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积极配合,共同努力。要齐心协力让幼儿调整好心态,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幼儿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使每一名幼儿都能健康、活泼、愉快地成长。

猜你喜欢
适应能力入学幼儿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入学面试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入学第一天
初中生拖延行为与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研究
高职生社会适应能力调查
天候地理与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