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

2017-01-10 21:32邓彩艳
南北桥 2016年12期
关键词:训练思维能力语文教学

邓彩艳

【摘 要】长期以来,国内语文教育受应试教育观的束缚,语文教学更重视语言训练和应试技巧,往往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虽然课改已为语文教育树立了新的风向标,但是改变这一传统教学模式尚需时日。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关键词】语文教学 思维能力 训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080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由以“知识”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随之而来的生命课堂理论以重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地发挥为核心,将对个体生命的关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它认为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

一、思维能力的培养内容

1.分析和综合能力。分析与综合是在语文学习中常常应用到的两种思维方法。顾名思义,分析是指把整体变为部分进行细节方面的仔细了解,综合则表现在多种、多个部分进行分析后的整体性判断和研究。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到这两方面的内容很多,教师要做到充分的引领和指导。

2.概括抽象的能力。概括和抽象分别是两个层面的总结过程。前者是通过事物共同的属性进行总的、广范围的综合,可以说是在感性方面进行的一定程度的归纳。后者则是在理性层面进行的,它通过对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性的总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对整篇课文进行分段的方式进行训练,也可以让其对每段进行中心意思的归纳和总结。提炼中心意思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内容进行抽象的过程。

3.还原具体事物的能力。这种学生还原事物的能力与上一种抽象概括能力是相反的。在这里还原具体事物主要指对概括性、抽象性的语句进行感性方面的思维能力。这方面的锻炼和培养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通过作者的描述进行感悟和体会,包括事物、事件等。这有利于学生对文章中心意思和作者感受的理解。

4.联想与想象能力。学生的联想能力主要表现在对有关联事物的重现和思考。想象则是学生在作者原文文字的基础上,通过阅读过程中融入的感性因素体对内容进行还原的过程。换一种简单的表达方式就是把文字描述的场景在大脑中进行形容和呈现。

二、培养策略

1.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在上课前应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认真解读,不能只停留在肤浅的表层意义,要深挖内涵、升华主旨。例如,《散步》这篇文章主要是描述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是家人之间那种互相尊敬与爱戴的感情,从而体现出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如若教师只将教学重点设置于此,就忽略了本篇文章的真正含义:“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所以教学本文应在最后再次升华为“挖掘对生命的尊重和生活的热爱”。

2.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所谓的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与能力之外的但又与之相关的因素,主要包括情感、意志、个性倾向、气质和性格等。自从课程改革之后,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越来越得到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主要产生在课堂互动的过程中,所以教师需要营造一种民主公平的课堂氛围,才能激发学生们积极主动地思考、发言、讨论以及展示。这种做法,可以广泛运用在课堂阅读、作文以及实践活动中,会收获良好的课堂效果。

3.加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课堂互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与教学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占具主导地位,教师应通过学生在课堂中的实际表现进行组织教学,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高度重视课堂互动,特别是能够促进师生或者生生之间更为深层思维的互动,只有这样,才能够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结构的发展。

4.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训练思维品质。一个好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快速地将学生引入本节课的内容之中,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以便推进课堂进程,使学生达到思维的高潮。在情景创设中,问题情境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三、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

1.设疑,激发学生的探索思维。人的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疑问能引发学生认知上的矛盾,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地去探索,以解决问题、实现心理平衡,我在语文教学时,不妨在触题时就布置任务,激起疑问,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探索如何完成任务,训练探索性思维。

2.直观影像,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中学生善于形象思维,充分让学生再现表象,发挥想象,并用语言描绘出来,可以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思维和语言。在我的语文教学中,我常制作和寻找一些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图片作为教学创设情景的辅助手段,在教学中,使用图片时,常常要求学生仔细全面观察图片,同时教师进行设疑,让学生对图中疑点主动观察、讨论,并得出自己的观点。如我在进行七年级下册莫怀戚的《散步》时,我就精心地制作了一组作者“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的幻灯片,我让学生结合课文进行下列的问题:你从图片中看到了中华民族的什么样的优秀品质?这时,引导学生仔细看图,当学生通过观察提问“谁?什么?在哪里?”等问题时,他们对课文的难点、疑点也就有了大致了解,在此基础上再有针对性的学习。通过图片展示后,我让小组进行讨论,然后举手回答,学生几乎都抓住了“尊老爱幼”这一主题,他们答案丰富多彩,很让我感到吃惊,同时我也看到了农村学生具有巨大潜力可挖,这样提高学习的效率。

3.想象解疑,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想象是人脑要有表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过程,是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现有教材的知识大都是日常生活的一个片断,我常常根据大部分课文语言材料的言尽而意未尽的特点,设置疑问,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续说课文的多种结果,借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4.注重运用文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陶行之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生活中无时无地不充满着创造的机会,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也无时无地不洋溢着创新的火种。”对于学生来说,很多想法确有创造性,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贯彻农村学生创造精神,激发他们创造精神,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如我在上新课以前都要让学生预习,预习时必须创造性地提出问题,通过我对预习情况的检查,很多学生预习形式不一样,但从中我的确看到了学生对知识创造的火花,我积极地引导,让学生的创造的萌芽在如母爱般的呵护中茁壮成长。

总之,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给我们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标准。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活化教材,多启发,多引导,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给予学生创新机会,从而培养他们思维的流畅性和独创性,达到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要求。农村语文教学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发挥课堂民主,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愉快思考、主动探索、大胆创新。

猜你喜欢
训练思维能力语文教学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