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师”育人

2017-01-10 17:42芳薇
杂文月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园艺师获得者雕塑

芳薇

人民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比喻是非常生动、形象而深刻的。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教师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推而论之,如果将学校喻为“造就人的工场”,一位合格的教师,应该是“建筑师”“雕塑师”和“园艺师”。

对于灵魂工程师的内涵,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有一段精辟的诠释:“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他的学生的不是投入了千百年劳动的现成大厦,而是促使他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一起建筑大厦,教他建筑。”结合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老师不但要教学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手脑并用,不能重智轻劳;不但教学生学好眼前的知识,还要鼓励学生树立报效国家的理想,摒弃“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狭隘观念;既教学生扎实学好书本知识,又要激励学生学会勇于实践,学用相长、知行合一,开发创造意识,以期培养更多能文能武的国家栋梁之材。然而遗憾的是,当今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之下,有的中小学劳动课常被挤压,体育课常为文化课让路。学生下课回到家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学生不但要完成繁重的作业,家长还要为孩子请家教开“小灶”。假日、假期家长带着孩子上课外形形色色的提高班、特长班,如跑“马拉松”,搞得孩子精疲力尽。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绝非危言耸听;“小眼镜”,“豆牙菜”,亦不少见。如此重“知”轻“行”的基础教育,孩子将来怎能担负起共筑中国梦大厦的重任?

教师还应是一位具有艺术匠心的雕塑家。英国著名科学家爱迪生曾说:“教育之于人有如雕刻之于大理石。”此教育理念与我国孔圣人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八字箴言有相通之处。雕塑创作不同于按模具统一翻制,必须“量体裁衣”,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循循善诱,扬长避短。就“雕塑”而论,高明、合格的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应是循循善“镌”“刻”人不倦;而非千篇一律地进行“填鸭式”教育,“毁”人不倦,以造“考试机器”简单方式“醺醺”误导。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切莫一味强调“考考考”,忽视了学生某方面的特长,将学生扼杀在“分是命根”的误导中。纵观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学生时代的学习成绩并非门门满分;伟大作家鲁迅,当初数学成绩不及格;我国的“高考状元”,后来鲜有大作为者;据统计,事业有突出成就者,大多数是学生时代不起眼的中等生……

教师还应该是“园艺师”。我们把小学教师喻为辛勤园丁,皆因树人如树木;种树培其根,种德养其心。我国古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说:“大匠诲人以规矩。”有人曾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试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呢?”这位学者回答:“在幼儿园。”提问者愣了,又问:“学到什么?”科学家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朋友,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这位诺奖获得者的一番言语说明一个道理:从小养成基本的规矩,将影响着人的一生。教师要像园艺师那样对“小树”(学生)经常修整,以“五爱”之德助其健康成长,使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但以教书为己任,还要以育人为天职,让中华民族传统和现代美德扎根学生的幼小心灵。

诚然,人民教师欲当好“建筑师”“雕塑师”和“园艺师”,首先自己要立德、立言、立行,以为人师表示范学生;切不可像个别教师那样见利忘义,不尊孔圣人,一味迷恋孔方兄;不效仿德育双馨的模范教师,却丧德辱教,玷污灵魂工程师的盛名。

【小黑孩/图】

猜你喜欢
园艺师获得者雕塑
巨型雕塑
修剪自己的园艺师
小小园艺师
写实雕塑
绿巨人花园里的园艺师
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园艺师真是太有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