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摘 要】诗歌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诗歌在语文教育中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成了每个语文教师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中学语文 诗歌教学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026
诗歌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犹如悠久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明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发挥着重要的功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思想境界、陶冶情操等等,因此,诗歌教学理应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但是,当前我国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诗歌教学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不高,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守旧等等,这些因素都影响了诗歌教学的发展。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转变教学理念,重视诗歌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注意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改进教学方式,以更好地发挥诗歌教学的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对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诗歌教学提出了一些策略建议。
一、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关于这一点,很多中外教育家都曾给出正确评价,例如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个东西有了兴趣,就能够集中注意力,并且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在中学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这一点,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内部动力。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美。诗歌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具有感情深挚、语言精练、鲜明的节奏感和音乐性等特点,特别是古典诗歌,有着丰富的意蕴和深远的意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生动的语言进行讲解和引导,让学生体会到诗中的意境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到诗歌的美。特别是要注意教师的语言要有感染力,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有要求,同样的诗歌不同的语言讲述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诗歌教学语言应该是生动、形象、感情饱满的,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和感染力。另外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范读的重要性,在把握诗歌感情的基础上进行范读,要做到感情真挚、情绪饱满,以这种方式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
其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很多学生对诗歌不感兴趣是因为觉得诗歌背诵困难,单纯记忆的过程枯燥无趣,很多教师又会经常布置背诵任务,学生逐渐就会感到厌烦。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转变学生背诵诗歌的方式,不再进行死记硬背,而是形成良好的习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诗歌背诵。在背诵一篇诗歌之前,不管是现代诗还是古典诗歌,都要让学生先理解诗歌的意思或者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能够提高记忆效率。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可以每天固定背诵时间,由学生轮流把诗歌抄在黑板上,让学生时刻接受诗歌的熏陶,也可以让学生利用零散时间对每天的背诵任务进行相互监督和检查,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就能够轻松背诵诗歌,诗歌背诵对他们来说不再是负担和压力。这样学生会对诗歌产生兴趣,会积极主动学习和背诵诗歌。
此外,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课堂或者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例如可以建立诗歌兴趣小组,举行诗歌背诵竞赛等,学生对这样的活动感兴趣,就能够积极参与进来,必将有助于他们对诗歌的学习。
二、改进教学方式
课堂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最主要场地,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中的主要形式,因此,在中学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模式基本是上讲下听,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气氛是沉闷枯燥的,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厌烦情绪,逐渐对诗歌失去兴趣,也会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课堂教学改革进行思考,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中学语文的诗歌教学质量。
(一)营造具体情境
营造情境是新课改中倡导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语言、图片等营造出一个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到教学情境中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在中学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在学习诗歌时不再进行枯燥的讲解,而是通过营造具体情境,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范读、或者让学生听一些配乐朗诵等,让学生进入情境。
(二)让学生进行反复吟读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学习诗歌过程中也是这样,只有让学生进行反复诵读,才能体会诗歌中的感情,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节省教学时间往往忽略这一点,总是直接对诗歌进行分析,而没有学生自己体会这个过程。这种课堂讲解式的诗歌教学,把标准解读传递给学生,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灌注的容器,在理解诗歌时是机械僵化的,根本不能形成自己的看法,长期这样,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也不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为学生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反复吟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探寻诗歌意境,引发学生共鸣。例如在学习李白诗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反复吟读,同时结合李白的人生经历和性格特点,体会诗中表达的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由此理解李白诗歌豪迈的特点。
(三)注重学生对诗歌的个性解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由教师进行知识的传递,教师把对诗歌的标准化解读传授给学生,学生的思维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这样的课堂教学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对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在诗歌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体悟,重视学生对诗歌的个性化解读。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传授学生一些正确的学习方法,例如怎样进行意境分析,怎样对语言进行揣摩等等,让学生在自己的知识水平基础上对诗歌进行分析。对同一首诗歌可能不同的学生理解的角度不同,教师要尊重这种差异,并且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当点拨和启发,激发学生的思维,同时对学生进行鼓励,保持学生的热情和信心。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分析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对诗歌学习的兴趣,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