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明
[摘 要]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在教育工作上做了很大的改变,新课改是我国改变传统教育模式的代表,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我国教育工作打开了新的篇章。地理作为中学教学中一个新的科目,在初中阶段若是没有打下一个良好的地理学习基础,则会影响到日后的学习工作。为此,在新课改下,初中地理教学工作要给予高度重视。为了有效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尝试引入活动课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掌握地理知识。本文对活动课教学的意义进行分析,并探讨地理活动课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新课改 初中 地理活动课 教学
新课改对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生的成绩,还需要对学生的素质、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给予重视。对于地理教师而言,在新课改下开展教育工作,难点在于要求学生记忆的内容众多,而且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掌握。为了能够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点,并且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我国相关文件提出来活动课教学模式,完全适应现代教学的需求。
一、活动课教学意义分析
(一)开展活动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直以来,在地理教学工作中,大部分教师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不去分析学生学情。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在下面听,学生很难参与到课堂上,教师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应付考试,所以,教师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却不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不关注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锻炼。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无法进行自我思考,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不会质疑,不会解疑。另外,在课堂上,教师很少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师生之间缺乏沟通,无法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课堂气氛枯燥无味,无法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教学成果收效甚微,更重要的是无法满足时代的需要[1]。随着新课改的融入,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成绩,而且还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为此,新课程改革给地理教学工作提出了活动课教学模式。
(二)开展活动课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初中地理活动教学模式的诞生,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探究式学习、交流式学习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活动课”顾名思义就是开展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活动当中。教师通过活动的模式进行地理知识教学,其中的重点在于活动课内容的设计,而活动课设计的重点则在于如何让学生参与到活动当中。为此,教师可以采用设置悬念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理,让学生带着疑问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探索地理知识。活动课所营造出来氛围的相对轻松愉悦,并且在活动课堂中设计有操作环节,初中阶段的学生对动手实践充满了兴趣,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践操作教学,在小组中,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讨论,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与沟通交流能力。
活动课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在于,活动课设计了各种各样的动手环节,学生需要亲自动手才能够发觉地理知识的奥秘,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增强了趣味性,而且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积极主动的配合教学工作。此时,教师将“学”与“用”相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在初步接触地理开始就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观念,对培养学生兴趣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地理活动课有效教学策略
(一)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找到正确的侧重点
实行新课改之后,初中地理课本内容发生了一定的改变,重点要求教师要以“活动课”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较高的要求,很多教师尤其是老教师,面对这一问题常常措手不及。教师要想使活动课教学模式在新课改下得到良好实施,首先自己要熟悉整个教材的内容,尤其是更新之后的教材内容,熟悉之后,根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活动环节;其次还要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侧重点的把握并进行侧重点的确定,教师正确的把握侧重点,能够达到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2]。为此,教师要对侧重点的把握工作给予重视,将教学重点凸显在活动课当中,并将其它教学内容巧妙的融入到活动中去,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理解地理知识,在一个欢快的氛围内学习,激发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
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水资源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通过资料找到解决我国水资源现状的活动。活动要求学生通过教师所给予的资料,讨论得出解决我国水资源时间和空间分配不均的方法。学生的活动需要占据一定的课堂时间,那么这就要求教师在前面的课堂教学中把握好重点问题:我国水资源现状是什么?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在课堂中带领学生通过图文资料得出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有:①水资源人均不足②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③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④水资源浪费污染问题严重。随后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争做水利专家、治污专家、节水专家来解决上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就隐藏在老师准备的这些资料袋中,而给学生的资料也要做到精简,让学生能够从中较快的得到有效信息,得出结论,加深记忆。这样学生不但参与了课堂的探究,也明白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多少会有收获。
(二)注重教学设计的究,确定活动课教学思路
教师在开展活动课教学之前,首先自己要进行活动设计,确定活动课思路,第一步是活动目标的确定,活动课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参与活动,在参加活动过程中学习到地理知识。此时,教师需要结合新的教学理念,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第二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教学情境设计。教学情境设计直接关系到整个活动课的教学质量,其作为整个活动课堂实施的重点内容之一,在进行活动情境设计中,教师可遵守激励式教学理念,不断的鼓励学生,与此同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悬念的设置
设置悬念是激起学生好奇心的最好方式,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并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与此同时,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地理知识,会获取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在学习初一上学期气温的变化和分布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可以展示图片“大树打伞”“大树穿衣”的图片,形象生动,又能激起学生极大的好奇心,从而引出新课。
2.活动场景的建立
活动场景的建立,新课改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学生不但要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将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建立一个具有实践性的活动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教师在开闸地理活动课教学工作时,要构建一个学和用相互结合的活动情境,让学生能够直接将课堂上所学习到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体会到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认识到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重视[3]。为了能够将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教师在设计活动环节时,要尽量采用生活中例子,例举学生所熟悉的例子,不但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而且更能将知识简易化。
学习印度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设置一个活动场景,又与生活相关联。例如学生都知道《西游记》的故事,并且非常的喜爱。这时候,我们可以以西游记的故事引入新课,然后将整节课设计成去西天取经探宝活动,通过闯关层层递进,学习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环境,整个过程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且留下深刻的印象。最后,让学生打开宝箱,获得胜利的宝石,可以是小礼品,也可以是老师的祝福语,对整堂课进行一个升华,让学生学有所感。
3. 多媒体设备的利用
善于使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后,教师可以提高学生活动的参与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上,这样不但可提高学习效率,还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老师为中心,新型的多媒体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学生的视觉、听觉都受到刺激,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等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思想政治学习作为智力提升的主要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觉悟性,从而使学生踊跃的参与到活动当中。这样的例子非常的多,比如在学习中国的地形、中国的河流的时候,老师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祖国大好河山的视频录像,刺激学生的视觉,还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有些知识点如果做成flash模式,让学生上来动手完成拼图、连连看等活动,也将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课堂效率。
(三)注重生活实践的联系,因材施教
新课改要求学生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地理教材在编写上做了很多改动,增添了活动部分的内容,这时教师要懂得进行因材施教,课堂内容与生活结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新课标除了丰富教材内容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地理和生活息息相关,学生要有效提高地理成绩,必要参与实践,通过实践来巩固知识,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所以,地理教师在开展活动课备课工作时,要增加实践教学这一部分的内容,让学生参与实践,自己动手、动脑,全面提高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中国复杂多样的气候时,因为大家就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教师可以布置给学生一定的任务,学生根据教师所布置的任务,自己收集资料,或根据资料谈谈各种气候特征,或结合自身的生活和旅游体验,谈谈其他地区的气候特征,有条件的学生可制作成PPT,交给老师,从而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完成任务的效果,掌握学生知识理解程度。
总而言之,地理是初中一个重要的科目,在新课标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知识简易化,与此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开展地理活动课的目标,地理活动课教学模式的实施,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地理成绩,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符合现代教学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陈澄,林培英.地理课程标准修订说明[J] .基础教育课程 ,2012(1) :101-104.
[2]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纲要(试行) 解读[ M].上 海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傅仕诤,章小莉.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方法探讨[J].北 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11,19( 0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