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纵宇
中国画的起源和发展几千年的历史了。由于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同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中国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独辟蹊径,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可以说它在世界画坛上独树一帜,对绘画艺术有着独特的贡献和创造性。
生活是一切造型艺术创作的源泉。中西方艺术创作都必须深入生活。中国画尤其重视的是概括、明确、全面、变化以及动的神情气势。它不以简单的“形似”为满足,而是用高度提炼的艺术手法,表现艺术的真实。中国画在画面上所表现的形式,不外乎点、线、面三者,画面上虽然三者均相互配合应用,但最主要的还是以墨线为主体。用线能最迅速灵活地捕捉一切物体的形象,而且用线来划分物体形象和界线,最为明确和概括。又因中国画所使用的水与墨能在宣纸上形成极其丰富的枯湿浓淡之变,既极其丰富复杂,又极其单纯概括。从艺术性上来讲,中国画的用色力求单纯概括,更有自然界的真实色彩所不及处。中国画非常重视强调诗、书、画、印并用成为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使画面丰富而有变化,为中国画特有的形式美。简单地讲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来比较:以情观景、以理观景、以心观景。
中国画的精髓就是画家把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传达给观众,因此中国绘画艺术就是用强烈的感情去感受生活,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就是说观察生活时首先需要画家自己具有真挚的感情、饱满的热情,以及浓郁的兴趣,而不是作冷冰冰的无动于衷的旁观。而西画观察事物只限于对象的形、色、明、暗,它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中国画却相反,我们的先辈创造了许许多多的观察方法:如冷暖观、动静观、面面观、前后观、上下观、表里观,以大观小、以小观大、无所不观等方法。这些观察方法都是呈散点状、移动状,没有固定的视点和视线。对对象进行多方位的观察,然后综合所看到的事物在脑海里的印象,寓情于景,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境界,这也是中国绘画所要追求的最高目的。
以理观景是中国画另一观察事物的法则,理就是画家在深入观察生活中,分析总结出来的现实生活的基本规律特征,也是事物的本质特征。要求画家在观察对象时不被一些偶然的、暂时的、个别的、局部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而是抓住事物基本的、普遍的、共同的、稳定的、本质的东西。中国绘画特点是画常理之常形(本质)兼及变则。物体是常理之常形,而物体的色彩、明暗是常变之变则,是虚象;是由于光线的照射所引起。一个物体因光线环境的变化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明暗。物体表面是由面构成的,本来没有线,线是我们先辈观察分析和概括提炼而成的。它不受时间、环境影响和限制,用线表现物体外轮廓之常形,因此中国画的线是理性的,用线的眼光观察事物就是以理观景。它最能抓住事物形色的常理和本质特征,带有明显的主观能动性。只要你抓住事物的不变的本质和常理,了解事物的偶然性变化,那大千世界无论如何千姿百态都能归纳出它的本质和常理,就能正确表现事物特征的本质。因此中国画能“不似之似为真似”,虽变形而真实,能以墨代色,能計白当黑,计黑当白,能以少胜多,以小观大,以大观小。③所以学习欣赏中国画时,不但要用眼看,更要心想。而西画所追求的是一种向科学看齐的纯客观的方式,是表现瞬息万变的表象和偶然性存在的特点,是事物在特定的环境下的个别形态。例如在一天的早、中、晚三个时间段所画三张同一角度的写生画,其色彩、形象都不同,甚至有时画笔跟不上对象的变化。而中国画画家只要精通事物之规律,意识事物之常理,了解事物之常形,便可左右逢源,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来“搜尽奇峰打草稿”。
中国画是一门融汇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注重精神的注入、抒情写意的艺术。中国画的形式美凸显了中国画的艺术精华。广义地来看,形式美就是美的事物的外在形式所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特征。狭义来说,形式美是指构成事物外形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形、声)以及它们的组合规律(如整齐、比例、均衡、反复、节奏、多样性的统一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通常我们所说的形式美,主要是指后者,即相对抽象的形式美。中国画的形式美就本文而言是指中国画运用特有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如毛笔、墨、宣纸等,运用表现技法形成了一整套的用笔用墨规律,通过对形象的概括,笔墨的描绘,意境的渲染,创造出独具特色中国画的形式美。在艺术发展多元化的今天,从形式美的角度对中国画进行审美具有现实的意义。
而笔墨是传统中国画的主要造型和表现手段。通常把产生线条的方式及其结构如勾勒、皴擦、点,叫做用笔,把墨色的色相如焦、浓、淡、重、清或含水多少不同而引起的枯湿效果叫用墨。
关于中国画的笔墨理念的发展。从古代文人画到现代出现的商品画,都在讨论笔墨的问题。第一感觉冲击力给观众以最直接的审美感受,中国画的形式可以千变万化,但它的核心原则归结为天人合一的特点。中国传统画中笔墨,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套形式美的规律,他指导着中国画的创作和发展,成为民族绘画的精粹。创新艺术才能保持其本质的精魂,故艺术创作不能墨守成规,那么如何看待我们中国传统绘画在笔墨上的遗产,如何正确吸收现代在与中西文化碰撞之下的有益成分和发展中国的笔墨形式之美,这就值得去深入思考探索的问题。本文就笔墨这方面来进行论证。
中国绘画特别是中国写意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门类,有比较显著的特点:对自然美的表现力。正因如此,中国写意画作品创作命题是永远的形式美。
在艺术欣赏方面,园林建筑、音乐、书法等门类的形式美欣赏,已经近乎必然。惟独对绘画这个最具有强的形式美的艺术门类,却往往站在具象的角度进行挑剔和品评。栩栩如生很像已成为庸俗评论的习惯。这和绘画的原始功能物状写实的影响分不开的,但不管怎么样,撇开形式美来论中国绘画,很不妥当。构成画面的形式美的基本因素是作为形的点、线、面和作为色的黑白灰。而中国画偏偏具备这些特点,具备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中国画也叫水墨画。画中国画要用笔墨,鉴赏中国画要论笔墨的形式美展开来论的。笔墨是中国画最重要的,不可缺少的造型手段和表现手段。国画大师石涛认为,笔墨的功能:一是行天地万物;二是从于心。即主张再现与表现统一。石涛的笔墨论,除了讲究以上功能之外,在相对独立的形式美方面,主张笔墨分中有合,合中有分,和谐统一。形式主义,自然主义与他的相对论是相对立的。
一、笔墨的概念及关系
笔墨是构成绘画色彩形象的技法手段的总称。通常把产生线条的方式及其结构如皴,擦、勾、染、点,叫做用笔,把墨色的色相如焦、浓、淡、重、清或含水多少不同而引起的枯湿效果叫用墨。
笔墨是构成中国艺术特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绘画的意境,构图都最终靠笔墨来完成,笔墨具有材料学和色彩学形象的双重内涵,因此,对笔墨的研究必然成为探讨中国画的一个重要问题。笔法和墨法在理论上是可以分开的,但是,墨随笔出,笔法必兼用墨法,笔中有墨,墨中有笔,所以二者关系是相互依存,难以分开的。李可染说实际说来,笔和墨是难以分开的,用墨好多由于用笔好,不善于用笔而善用墨的很少见。笔墨中国画充分运用毛笔的性能,驾驶墨与色在宣纸上的渗化效果,表现不同物体的形状、质感、量感,塑造出生动完美的艺术形象,这种综合性的技巧在中国画中统称为笔墨。
笔墨二字不但代表绘画和书法的工具,而且代表了一种艺术境界。笔是因墨是果,当笔法与书法相结合时,就产生了丰富的、有表现力的结果笔墨。它是中国画造型的基本语言。中国画以线造型,墨分五色,以行笔之快慢、顿挫、提按与墨色以干、湿、浓、淡、枯、焦等相结合,以干濕、巧拙、涩畅互相交替使用,虚实相出。作品不但具有鲜明的形象特征,而且反映出人的精神气质和胸怀。这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使作品意趣盎然,充满生命的活力,使观者得到美的享受。
二、笔墨的语言
作为有独立体系的中国画,它的笔墨语言是品种基因。笔墨在独特的宣纸上所造成的美感是别的绘画媒介所不能替代的,它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中国画特别是文人画传达的心灵声音最为真切,能抚慰人们的心灵,能使人们获得可贵的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从而使人们从中得到精神的寄托与审美的满足。中国画这种笔墨手段具有特殊性,它的手段与情感表现有最直接的联系,笔墨成为感情真实流露的痕迹,一笔画下去既是再现又是表现,既是造型又是独立的形式美,既是笔外笔、墨外墨、意外意的传神写意,又是文化精神境界及其品味格调的再现。
总之,我们可以通过笔墨表现的规律和笔墨的历史发展规律寻找到一条把握传统精神的清晰途径,找到吸收融合其它艺术发展创新的契合点。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的中国画是以笔墨为中心的,换言之,没有笔墨便没有传统的中国画。绘画都有个性化语言问题,画种不同,语言不同,语言决定了造型观念。西方油画用光、色、体面、交点透视等语言来造型。中国画的造型观使用点、线笔墨来表现的。有人说得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