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涛
摘要:众所周知,我国古建筑的建设发展是我国研究古代文化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也是对我国传统艺术特色进行分析的有效体现。因此,本文基于永济明代建筑的发展现状以及艺术特色展开详细的探究,以普救寺、万固寺为例展开详细的分析,以此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古建筑的保护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永济明代古建筑;发展现状;艺术特色
前言:我国自建国以后,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尤为注重,在我国现有的一批具有历史性与文学性的古代建筑遗址中,其中以明代永济地区的古建筑最为知名。之所以对古代建筑给予一定的厚望,主要是因为通过对明代古建筑进行研究,能够使我国现代人对于古代建筑发展的现状与其中所蕴含的历史、人文以及艺术特色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全面的了解,进而深入的探索明代永济地区古代建筑发展的脉络,对于文化起到较好的传承作用。因此,本文以永济明代建筑中的普救寺、万固寺为例进行分析,对其发展现状进行详细的探究。
一、永济明代建筑的发展现状分析
(一)普救寺
普救寺地处晋、秦、豫三省的交汇处,是我国知名的旅游胜地,坐落在今山西省西南永济市境内。普救寺自古以来地势开阔与万固寺遥相辉映。
普救寺规模宏伟,整体的建筑特点分为三道中轴线,山门、钟楼、塔院、佛殿、罗汉堂、藏经阁等依次分布,并且寺院后面花园、浮桥等景观错落有致,共同构成别具一格的景观。《西厢记》中女主人公就曾住在普救寺中。
普救寺始建于隋唐时期,到了宋代和明代嘉靖年间分别进行了翻修,是普救寺大规模复原以前仅存的建筑,具有较高的文化遗产参考价值。普救寺内西侧,有一座长13层高50多米的明代风格砖塔,塔身平直,塔末有明显的凹凸反曲线,是典型的明代风格设计。塔内中空。回声清脆,余音绕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从1986年开始,我国开始对普救寺明代建筑进行极大地修缮,年均吸引游客50万人。
(二)万固寺
万固寺位于我国山西省永济市西南地区的中条山北麓与普救寺相邻,是我国典型的明代时期永济地区的古建筑类型。始建于北魏年间,明代进行重新的翻修,距离现今已经有超过一千年的发展历史,是佛教刚传入我国时期最早建造的寺庙之一,具有悠久的文化底蕴。
万固寺的选址完全是按照佛教寺庙的讲究来进行建造,进而将寺庙的建造地址选在依山傍水,坐东朝西的风水宝地处,西部与黄河遥望,山间的清泉翠竹松柏与寺庙环绕,景色美不胜收,映衬的庙宇金碧辉煌。
在万固寺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就是寺中的多宝佛塔,是我国山西省永济地区存在历史较早的一座佛塔,总共建造层数为十三层,游客登至九层就可以领略到万固寺依山傍水雄浑秀丽的自然风光,其中无量大殿是万固寺作为永济明代古建筑中最具有灵魂的建筑。无量大殿与多宝佛塔一起并称为万固寺的“绝唱”。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永济市对万固寺建筑进行极大地修缮,年均吸引游客50万人。并且地方政府投资约200万元,加强了对屋顶、塔顶以及寺内重点建筑的修缮,进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慕名而来,收到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永济明代建筑的设计分析
(一)建筑结构技术的特点
一般情况下,我国古代建筑的选材方面主要运用的是木质的材料进行建造。尤其在明代时期对于木质材料的选择尤为注重,并且主要建造的结构形式为穿斗式、并干式以及架梁式等三种结构形式[6]。在这其中,明代永济地区的古建筑在结构形式上多倾向于并干式以及架梁式等结构体系,并保留到至今。之所以一直对传统技艺进行保留,主要是因为首先穿斗式结构在明代的古建筑中应用较少,其次,对于当时古代建筑工程架构形式来说,因受到当时社会制度以及地域文化的影响,使用并干式以及架梁式等形式较为便利。从某种角度来说,建筑结构技术的特点起到了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作用。
(二)建筑架构的设计原则
首先,对于我国古代建筑的设计方面要体现出稳定性的原则。众所周知,由于我国明代古建筑在材料的选取上常用的是木质材料,因而在对建筑进行建造的过程中,应对于木质材料的稳定性尤为关注。纵观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史,我国之所以有较多的古建筑虽然经历了较长历史文化的洗礼,但仍屹立不倒,这在一定程度与建筑的稳定性是密不可分的。在我国古代建筑中一般是由梁、柱以及拱顶等部分穿插施工而成,由于工艺与结构所致本身就具备超强的稳定抗震性,加之选取众多材料中稳定性较好的木质材料,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我国古代建筑的堅韧也体现出当时我国古人施工技艺的成熟以及聪明才智。
其次,对于我国古代建筑的设计方面要体现出和谐性的原则。我国古代建筑在设计上具备一定的共性特征,主要是由于考虑到设计施工的全局性以及当时所处的客观环境有关。要想使得明代古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大放异彩。就必须针对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的地貌特征、空间布局,并与人们的思想观念,施工需要考虑的人文等因素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进而达到天时地利人和的和谐统一。最大程度的实现我国明代古建筑自然美内在美的目标。
三、永济明代建筑的艺术特色分析一以普救寺、万固寺为例
(一)建筑的造型之美一以万固寺为例
我国古代建筑风格,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由于我国古代建筑工程由不同类型的工程共同设计出古代建筑风格,因而在风格上体现出不同风格之间的杂糅。因此,在建筑中这种独特的美在我国古代文化中体现的最为明显。就拿我国古代建筑的屋顶为例,对于屋顶的建造体现出重要的内涵之美与造型之美。中国古建筑通常情况下都是以木质结构为主,因而屋顶用木梁与立柱基本组成框架,在形状与装饰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而在屋顶建造的表现形式上多具有曲线与张力,再与整体台基结构相互映衬,主次分明,整体布局严谨却庄严,其中这些流动美表现在对建筑构件的应用上,极大的美化了建筑结构,并且在建筑中多种色彩的应用,使得我国古代建筑的屋顶轮廓与造型之美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例如,对我国永济地区万固寺的古建筑进行造型之美的鉴赏。万固寺的建筑与山同高,寺中的建筑错落有致,山路曲折,游客需要盘桓而登,光是进门就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面。关于万固寺的石阶,也有具体的造型,在寺庙的两侧有清泉沿山缓缓而下,寺内青松茂密伴随着潺潺的流水,殿前佛像神态生动,刻工精致,栩栩如生。塔外多宝佛塔,塔身高大,各角玲珑,俯视山下,千姿百态。在造型上寺内所有的建筑都别有一番风味,自然美、人工美与造型美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二)建筑的人文之美一以万固寺为例
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技术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建筑施工工程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进行调整与创新,其施工设计的主要目标就是能够将建筑工程中所蕴含的人文主要的精神价值体现出来,从而形成独立的人文性建筑工程哲学。纵观我国建筑的发展历史,自古代开始,建筑就不是简单的施工捶打,在一定乘层次上,建筑被赋予了一定的人文情感,从我国现有的古代建筑文化遗迹中就可以看出其传统文化的浓厚性,具体来说,古代建筑是在工程学的基础之上加以人文之美的融合,是古代建筑的灵魂。因此,对于我国古代建筑的艺术鉴赏应该以遵循自然规律为主要原则,将艺术之美与文化进行紧密相连
例如,对我国永济市万固寺的古建筑的人文之美進行分析,应先从人文历史方面进行探究。万固寺在永济市众多的明代古建筑中素以人文之美著称,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其悠久,丰富的人文历史有关,虽然在隋唐时期我国佛教发展的较为鼎盛但是从现存的一些碑文上来看,万固寺的众多建筑在隋唐时期很有可能已经毁弃,无从考证。此外,从万固寺的地理位置来看,其旧处明代时期永济市西南地区的中条山北麓与普救寺相邻,当时的永济在自然地理以及人文历史等方面都具备一定的优势,尤其在隋唐宗教发展的鼎盛时期,宗教的人文历史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因此,明代时期永济地区万固寺正因为人文历史的强盛,具备十足的人文之美,因此在同时期一众的寺庙中在人文之美方面居诸寺之冠。
(三)建筑的群像之美一以普救寺为例
我国明代永济地区古代建筑工程群中,主要以四合院布局分布较多,其中以普救寺为例,建筑中明显的特点就是其中的一条中轴线设计,殿宇分布在中轴线的两侧,这种布局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也有一些不足。优势就在于寺庙的规模建造的较为规范,而不足之处在于这种布局下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但是这并不影响我国古代建筑所反映出来的群像之美,在建筑中被赋予统一性的色彩。我国自古以来对于建筑的建造工艺就较为成熟,在我国建筑历史的长河中,由于广泛的地理分布使得我国古代建筑的艺术风格呈现出显著的群像特点,其中普救寺就是最为典型的群像性的体现,普救寺与同时期的寺庙在建造风格上接近,但是却又保留着属于自独有的特点,极具建筑文化鉴赏价值。
结论:综上所述,在我国建筑工程漫长的发展长河中,明代永济古建筑的发展之所以在历史悠久之中脱颖而出,主要就是凭借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独特的艺术价值所决定,本文以明代永济古建筑中的普救寺、栖岩寺以及万固寺为主要的代表对其发展现状以及艺术特色进行分析。望此次本文研究的内容与结果能够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并对古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