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亮
(西北大学图书馆, 陕西西安 710069)
西北大学图书馆藏《人镜阳秋》考述
刘 亮
(西北大学图书馆, 陕西西安 710069)
西北大学图书馆藏环翠堂刻本《人镜阳秋》是一部图文并茂的善本古籍。本文对该书做了提要和介绍,并对其刊刻者汪廷讷、绘图者汪耕、刻工黄应组、藏书家王孝慈等进行了考述。通过海内外存世藏本的对比,阐明了西北大学图书馆藏本的独特价值。
《人镜阳秋》;汪廷讷;环翠堂;汪耕;黄应组;王孝慈
PDF获取: 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 doi: 10.11995/j.issn.2095-770X.2016.12.007
万历年间环翠堂刻本《人镜阳秋》是明代版画艺术的精美之作。西北大学图书馆藏《人镜阳秋》卷帙较为完整,品相上乘,并且曾经民国藏书家王孝慈收藏。可谓流传有序,具有独特的艺术、文献和版本价值。
《人镜阳秋》二十二卷,竹纸印刷,共装订为十四册。其中序引十六通半装订为一册,《採用考索书目》、《就正姓氏》和《人镜阳秋总目》合订为一册,其余分装为十二册。[明]汪廷讷撰,黄应组镌。明万历二十八年新都汪廷讷环翠堂刻本。开本28.2×16.4cm,版框 23.8×16.5cm,白口、单鱼尾、四周单边,半页九行十八字。图文并列。书口上端小题,中为书名,下为“环翠堂”。卷端题“人镜阳秋卷一明新都无无居士汪廷讷昌朝父编”。书内汪廷讷“人镜阳秋自叙”云:“发诸史百家足风世者,采而集之以成书。书分四部,则忠、孝、节、义……自黄虞迄今,每部约得百人。每人先貌以图,次纪以本传,次断以臆见,无论奇踪质行,惟其不失初性而足具斯人典刑,则载之,标以“人镜阳秋”,窃取以人为鉴而寓春秋褒善之意云……”。是书分“忠”、“孝”、“节”、“义”四部二十二类,以人述事,皆小传也。[1]
该书诸序皆手书上板,偶有蠹孔,无害文字辨识。其中祝序有一处缺损,曾经衬补,未曾划栏描字。每卷首页右上钤“鸣晦楼珍藏金石书画记”朱文长方印,右下钤“王立承”白文小印和“孝慈”朱文小印各一枚。
《人镜阳秋》目前除了西北大学藏本(下文简称“西大本”,索书号:善000186)外,已知存世的还有台北“国家图书馆”藏本三部(其中两部为万历原刊二十二卷本,下文简称“台北本”,索书号为02517、02518;一部为增补后印二十三卷本,下文简称“增补本”,索书号为02519)、 上海图书馆藏本(下文简称“上图本”,线善75350221)、北京国家图书馆藏本(下文简称“国图本”书号为SBYL:16907-16098、SBYL:A01275-A01276)、南京图书馆藏本(下文简称“南图本”,书号为GJ115620)、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本(下文简称“粤图本”)和黄裳藏本(下文简称“黄裳本”)。由于各藏本序引数量和排序有不少出入,故不惮辞费,将“西大本”序引作者和篇名依次罗列如下:
1.袁福徵“叙人镜阳秋”(王穉登书)
2.文从龙“人镜阳秋引”(栏外有小字批注“……衡山后也,此序极可珍”)
3.祝世禄“人镜阳秋序”(第二、三页有缺损和衬补)序后有刻工署名“歙黄应组镌”
4.“读汪昌朝人镜阳秋”(李登书)
5.袁黄“人镜阳秋赞有序”(杜大绶书)
6.杨武烈“叙人镜阳秋”(王尚哲书)
7.詹景凤“叙人镜阳秋”
8.汪可进“人镜阳秋序”(金一中书)
9.王穉登“人镜阳秋赞”(文从简书)
10.程涓“人镜阳秋序”(高节书)
11.张凤翼“人镜阳秋序”
12.“阅人镜阳秋题语”(仅存一个筒子叶,为郑之惠所作)
13.张金砺“弁人镜阳秋首”(王世寿书)
14.黄汝良“刻人镜阳秋序”(刘然书,序后有刻工署名“歙黄应组镌”)
15.汪廷讷“人镜阳秋自叙”(金懋德书)
16.沈懋孝“人镜阳秋录”(许光祚书)
17.骆日升“人镜阳秋序”(汪大同书)
根据文化部颁发的《古籍定级标准》,西北大学图书馆将“西大本”定为贰级丙等古籍。该书先后被收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史部4544)和《中国珍贵古籍名录》(第四批10261),足以说明该书十分珍贵,颇有研究的价值和必要。
汪廷讷,约生于1569年,卒于1628年以后。字去泰、昌朝、无如,号坐隐、无无居士、全一真人、清痴叟等,徽州休宁(今属安徽)汪村人。曾入松麓山房读书,与刘季然、汪仲淹、程巨源等人交好。从汪咸池学《礼记》、《易》。万历二十一年入六馆,成监生。为南京礼部右侍郎杨起元所重,以“无无居士”称之。万历二十二年赴南京乡试,力疾终场,屈榜副名。万历二十四年九月,冯梦祯缘廷讷会友汪龙门介绍,得授业,初课则曰奇材,为订字“昌朝”。 万历二十八年刻成《人镜阳秋》,同年三赴乡试,被主考祝世禄选为案首。房考呈卷,为主司废去。万历三十四年五赴乡试,房考取阅廷讷朱卷,被灯花燃去其半。汪氏遂不复置功名之念。万历三十五年内史以《人镜阳秋》进御览,有旨选为盐官。旋因上疏言事,为人所衔,谢病归。[2]
大约在万历二十八年(1600)前后,汪廷讷在休宁东北的松萝山下筑坐隐园,中有环翠堂。其刻书称为环翠堂本。万历三十年汪廷讷过武林,出钱贡所绘《坐隐园图》示袁黄,袁黄为作“坐隐先生环翠堂记”。汪氏一生喜好藏书和刻书,科场失意后,希冀通过刻书留名后世。其所刻大都为子、集二类,如《关君子元始真经注》、《王西楼乐府》等。汪氏所作传奇多种,总称《环翠堂乐府》,自刻行世。今知有《狮吼记》等十七种。徐朔方说他“剧作虽多,成就不高”[2]。张秀民引周晖《金陵琐事》云:“今书坊汪廷讷将陈所闻(荩卿)八种传奇《狮吼》、《长生》、《青梅》……皆刻为己作。”认为汪廷讷“欺世盗名,其人品殊不足道”。[3]266汪氏另作有杂剧《广陵月》、《中山救狼》等八种。
汪廷讷家资雄厚,不仅开办书坊,还有自己的印书局和藏版处所。他的环翠堂所刻图书除了《环翠堂乐府》、《人镜阳秋》外,著名的还有《坐隐先生集》、《坐隐园戏墨》、《坐隐一百二十咏》、《环翠堂园景图》等。环翠堂被《中国印刷史》(张秀民、韩琦著)列为明代可考的徽州十大书坊之一。
“西大本”除了两篇序言后有刻工署名“歙黄应组镌”字样外,既无牌记,亦无绘图者署名。但郑振铎说该书“出于汪耕手笔”。[4]韩琦亦说“汪耕画《人镜阳秋》”[5]356刘尚恒著录为“绘图汪耕”。[5]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善本目录亦著录为“绘图汪耕”。黄裳则很含蓄的说此书版画“富丽精工,与王李合评《西厢》(汪耕绘图)风格如一”[6]。笔者认为《人镜阳秋》的绘图者极有可能是汪耕,但在没有发现确凿的证据之前,似不宜作此断论。
汪耕,青城人,是一个多产的版画名手。他的作品精细入微,人物造型线条婉转、修长玉立,独具特色。除《人镜阳秋》外,汪耕绘图的还有玩虎轩本《琵琶记》和《北西厢记》(卷首“莺莺遗照”左下署名“汪耕于田父仿唐六如之作”,因知其字为于田),环翠堂本《坐隐先生精订捷径弈谱》(明万历三十七年刻本)等书。《坐隐先生精订捷径弈谱》卷首附《坐隐图》长卷一幅,亦汪耕所绘、黄应组刻。《坐隐图》是一幅折为六面,展开后可以拼成完整图案的明代版画精品。该图绘刻十分精工,其人物线条细若发丝,山石皴点一丝不苟,令人惊叹。郑振铎称“《坐隐图》……乃是一个精致绝伦的长的绘卷”。[7]
2003年,在嘉德公司的一次拍卖中,一部仅存两册的《坐隐先生精订捷径弈谱》拍出了十九万元的高价。韦力认为其价值主要就在《坐隐图》上。2009年,韦力以134万元拍得一函八册的全本《坐隐先生精订捷径弈谱》。[8]
张秀民、韩琦认为:“徽本之精主要因为版画精美,引人喜爱,如《养正图解》京师珍为奇货。”[10]265台湾学者林丽江认为汪耕绘图的玩虎轩本《琵琶记》和《北西厢记》与《养正图解》相比,不仅人物造型相近,许多景物及细部表现也如出一辙。因而《养正图解》的绘图者很可能也是汪耕,而不是丁云鹏。[9]
新安虬村黄氏源出于汉江夏魏郡太守黄香,是明代最重要的刻书世家。新安黄氏刻书持续时间之长、刻工人数之众、刻书数量之多、镌刻技艺之精、活动范围之广,向来为世所重。郑振铎曾说“时人有刻,其刻工往往求之新安黄氏”,“而黄氏诸父子昆仲,尤为白眉”。[10]张秀民说“明版书记明刻工姓名者不及三十分之一,故明刻工姓名可考者反不及宋本之多。”[13]666蒋元卿又说:“黄姓刻工在当时的名望虽已很高……但他们的生平事迹,和其它民间艺术作品的作者一样,都是很难稽考的”。[11]
“西大本”和“黄裳本”均有两处刻工署名“歙黄应组镌”。一在祝世禄“人镜阳秋序”后,一在黄汝良“刻人镜阳秋序”后。黄裳以为“或全书刊刻皆出其手”。笔者认为该书卷帙多,插图数量大,恐非一人所能竟其功。但《人镜阳秋》一书出于以黄应组为代表的新安诸黄之手是无疑的。
黄应组(1563—?) ,号仰川,一署黄组。新安(今安徽歙县)虬村黄氏二十六世。其高祖黄文敬,曾参与刊刻《新安文献志》(弘治十年)。曾祖黄永杲,曾参与刊刻弘治本《新安文献志》(弘治十年)和《徽州府志》(弘治十五年)。祖父黄仕珊(1472—1568),曾参与刊刻《双溪文集》(17卷,嘉靖十二年王懋元等刻本)。父黄銂(1522—1598),字近川,曾参与刊刻嘉靖四十五年《徽州府志》(22卷,何东序,汪尚宁纂修)。
黄应组所刻的作品十分精细,繁而不乱。被认为是徽派木刻的杰出代表。黄应组所刻图书除了《人镜阳秋》外,可考的还有《孔圣家语图辑校》(万历十七年,程伯阳(起龙)绘图)、《环翠堂园景图》(钱贡绘图)、《坐隐先生精订棋谱》(内含汪耕绘《坐隐图》,万历三十七年)、《坐隐先生集》、《坐隐园戏墨》(万历三十八年)《义烈记》等(环翠堂乐府本)、《徽郡重刊造福秘诀》,参与刊刻《汉魏丛书》(38种250卷,新安程荣刻本)。
黄应组之弟黄应绅,字汝仕,生于万历五年(1577),亦善木刻,镌有《酣酣斋酒牌》(歙县唐模许氏刻本),曾参与刊刻《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一百回》(万历三十八年1610武林容与堂刻本)。
“西大本”多处钤有“鸣晦楼珍藏金石书画记”(朱文长方印)、“王立承”(白文小印)和“孝慈”(朱文小印)。经与王孝慈抄本《投桃记》和《绾春园传奇》中印记对比,确认此印为王孝慈藏书印,是书曾经王孝慈收藏无疑。
王孝慈,名立承,号鸣晦楼主人,监生,河北通县人。其父名芝祥,号铁珊,前清举人,曾任广西桂平梧道署理广西按察使布政使。王孝慈从广西法政学堂毕业后,曾任度支部主事、检查纸币清理财政处帮办、大总统府秘书、政事堂机要局佥事、国务院秘书厅佥事等。曾获五等嘉禾勋章。王孝慈精于古籍版本鉴定和收藏。尤其在明清版画收藏方面,是郑振铎的主要对手。郑振铎和鲁迅筹划重印的《十竹斋笺谱》即以王孝慈藏本为底本。郑振铎《重印十竹斋笺谱序》云:“予尝于王孝慈先生许一遇之(《十竹斋笺谱》),……遂假得之付荣宝斋重刻,时历七载,乃克其功。鲁迅、孝慈二先生均不及见其成矣。”[12]
王孝慈是一位很低调的藏书家,喜欢收藏戏曲小说和套印本图书,一生嗜书如命,不轻示人。他的藏书中精品很多,可惜没有书目传世。除收藏《人镜阳秋》外,他还亲手抄写收藏了《环翠堂新编投桃记》(以环翠堂乐府本为底本)和《谭友夏钟伯敬先生批评绾春园传奇》。二书抄写精整,笔墨匀称,一笔不苟,凡写错的字皆挖补重写。其中手摹《投桃记》中的版画,更是惟妙惟肖,美轮美奂,颇为珍贵。
王孝慈著有《仙韶余沈》三卷,被誉为论杂剧的空前之作,但不知是否刻印行世。又有《闻歌述忆》书稿,是专写京剧名伶谭鑫培的。另编有《英秀集》,是把历年看谭鑫培演出所藏不同剧目的戏单四十份编订而成,袁寒云、杨云史等名流曾为之题句。
王孝慈于1936年2月去世。郑振铎说“孝慈竟因书发痫死”。[13]其嗜书之情可见一斑。王孝慈去世后,其藏书亦星散。其中《十竹斋笺谱》归了北平图书馆,《绾春园传奇》等书归了文友堂,其中一部分又被售与齐如山。郑振铎说“孝慈家事极窘迫,不能不尽去所藏以谋葬事。”[14]
明代有不少著名画家参与了书籍插图的版画创作。他们高妙的绘画艺术和刻工精良的镌刻技巧融于一炉,共同创造了明代版画艺术的巨大成就。参与版画创作者既有唐寅、仇英、丁云鹏、陈洪绶这样的画坛巨子,也有专事插图绘制的诸多名手,如汪耕、汪修、蔡冲寰、何英等人。这些画家长期辛勤耕耘,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版画作品。叶德辉《书林清话》云:“(绘图书籍)明代最为工细,曾见《人镜阳秋》……皆有绘画。”[15]
《人镜阳秋》既是明代版画作品中的佼佼者,又是徽派版画中的鸿篇巨制。该书插图多至360幅,并且都是双幅大版。全书版画无不富丽堂皇、纤细入妙。其布景中的窗格.地砖.衣裙.栏槛等多作连续图案纹饰。其绘刻人物体型修长、眉目清秀。郑振铎称赞该书“乃是徽派木刻画很成熟时代的作品。内容复杂极了,人物、故事是多种多样的。黄应组和其他合作者们运以精熟之至的刀刻技术,使每一幅画面都显出迷人的美好。”[4]周心慧等认为该书在中国插图艺术发展史上,极大地丰富了故事内容的表现形式,使许多图画易绢素为梨枣,化身千百,永留世间。[16]
存世《人镜阳秋》除“西大本”外,笔者所知还有“台北本”两部、“增补本”一部、“上图本”、“国图本”、“南图本”“粤图本”“黄裳本”等。其中除了“增补本”外,其余皆为万历二十八年原刊22卷本。通过查考可知,“台北本”和“上图本”(亦有17通序引文字)当为全帙。“国图本”共有四部,一存20卷、一存18卷、一存13卷、一存10卷,无一全帙。“南图本”存17卷,装订为14册。“粤图本”存19卷,有书贾挖改作假,以残本充全本的痕迹,祝序为1962年钞补。“黄裳本”仅存18卷半,序引八通。
“增补本”和其他诸本相比较,一是卷首多了一通余孟麟的“人镜阳秋序”;一是末卷以“续貂”名义刊出的《坐隐先生纪年传》。此传题署“八闽觉捷居士林景伦能仁父著”,全长达46叶,约12000多字。此外,董捷还考订出“增补本”中张大蕴“叙汪昌朝先生人镜阳秋”明显经过重写重刻。林丽江研究判断“增补本”刊刻应在天启五年(1625)之后。
“上图本”和“西大本”都有17通序引文字,但“上图本”比“西大本”多一通张大蕴“叙汪昌朝先生人镜阳秋”,“西大本”比“上图本”多一通文从龙“人镜阳秋引”,且各通序引前后次序亦不同。
“增补本”比“西大本”多两通序引,分别是余孟麟的“人镜阳秋序”和张大蕴“叙汪昌朝先生人镜阳秋”,但却比“西大本”少了一通文从龙“人镜阳秋引”。尤其是“西大本” 文从龙“人镜阳秋引”首页栏外有小字竖行批注说明文从龙乃文征明之后,此引极为珍贵。文后落款为“长洲友弟文从龙撰并书”,钤有“文氏梦珠”朱文印一枚,“停云馆”(“停云馆”为文征明藏书室名)白文印一枚。“西大本”的不足之处有二:一是序引“阅人镜阳秋题语”(参考其他版本可以推断为郑之惠所作)仅存一个筒子叶;一是祝世禄“人镜阳秋序”第二、三页有径寸大小缺损,虽经衬补,但没有划栏描字,可谓白璧微瑕。
综上所述,西北大学图书馆藏《人镜阳秋》具有独特的艺术、版本和文献价值。当然“西大本”也存在一些微小的瑕疵,但这并不妨害它基本完整,刻印精美,流传有序的特点。在近年全国古籍普查工作中,有关部门将其定为国家珍贵古籍是甚为适当。
[1] 汪廷讷.人镜阳秋[M].环翠堂刻本,万历二十八年(1600).
[2] 徐朔方.汪廷讷行实系年//晚明曲家年谱:第三卷·皖赣卷[C].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505-546.
[3] 张秀民,韩琦.中国印刷史(插图珍藏增订版)[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
[4] 郑振铎.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103.
[5] 刘尚恒.徽州藏书与刻书[M].扬州:广陵书社,2003:318.
[6] 黄裳.劫余古艳[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8:26.
[7] 郑振铎.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C].//郑振铎全集(14).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323.
[8] 韦力.得书记·失书记[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017-024.
[9] 林丽江.徽州版画《环翠堂园景图》之研究[G]//区域与网络:近千年来中国美术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国立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2001:300.
[10] 郑振铎.郑振铎全集(14)[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242.
[11] 蒋元卿.徽州黄姓刻工考略[J].江淮论坛,1980(4):107-112.
[12] 郑振铎.重印十竹斋笺谱序[C].//郑振铎全集(14).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260.
[13] 郑振铎.中国版画史序[C].//沈津.书丛老蠹鱼.中华书局,2011:203.
[14] 郑振铎.劫中得书续记[C].//郑振铎全集(6).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874-875.
[15] 叶德辉.书林清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79.
[16] 周心慧.中国古籍插图精鉴[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220.
[责任编辑 熊 伟]
Textual Research on Ren Jing Yang Qiu Collected by Northwest University Library
LIULiang
(Library,NorthwestUniversity,Xi'an710069,China)
Ren Jing Yang Qiu, collected by Northwest University Library, an illustrated original edition of ancient book.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he book, and study on the publisher,painter,lettering workers,and collector. By comparing the editions saved for the world today, this paper clarifies unique value of the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Library collection.
Ren Jing Yang Qiu; WANG Tingne; Huancui Tang; WANG Geng; HUANG Yingzu;WANG Xiaoci
2016-06-13;
2016-11-31
刘亮,男,陕西乾县人,西北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图书馆学史、文献学。
■文化传媒研究
G256.22
A
2095-770X(2016)12-00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