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责任主体意识的现状调研分析
——以某省属211大学为例

2017-01-10 05:10王超汤建
关键词:责任意识维度主体

王超,汤建

(安徽大学a.办公室;b.高等教育研究所,安徽合肥230601)

大学生责任主体意识的现状调研分析
——以某省属211大学为例

王超a,汤建b

(安徽大学a.办公室;b.高等教育研究所,安徽合肥230601)

大学生责任主体意识是个人责任主体意识、家庭责任主体意识、社会责任主体意识和国家责任主体意识的统一。通过对某省属211大学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得出以下结论:大学生责任主体意识的具体表现有差异,其中,大学生的个体责任意识弱于家庭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强于国家责任意识;大学生责任主体自我认知与评价的结果不理想;不良的社会风气是造成大学生责任感意识淡薄的主要因素;自觉自愿的社会实践是培养大学生责任主体意识的最有效方式。

大学生教育;责任主体意识;培养路径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责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关系到当代大学生的自身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1]责任意识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特征,是个体认知责任、指导行为、融入社会的态度。责任主体意识的强弱亦是衡量一个社会或时代文明程度的重要价值尺度。大学生群体作为当代社会群体中最为关键的群体之一,具有高学历、高智商、高水平的特点,是建设文明校园的重要主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依靠力量,是促进和引领社会文明进步的智力源泉。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社会文化多元化的实现,大学生的责任主体意识却逐渐被社会的大环境所影响,呈现出日益被淡化甚至忽视的境地。因此,当下对大学生责任主体意识教育和培养,不仅是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进行自我发展与完善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兴盛的客观要求。

本研究以某省属211大学全日制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借助网上平台,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当前大学生的责任主体意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探讨培养当代大学生责任主体意识、实现大学生责任教育的科学途径。

二、研究设计

(一)问卷设计

笔者通过查找文献以及网络搜寻方式,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现实情况,选取了大学生责任主体意识调查的4个维度,即调查对象的个人基本信息维度、具体表现维度、自我认知与评价维度、培养路径维度。根据这4个维度,编制每个维度预设问题,形成调查问卷。

(二)抽样方法与样本选择

本次问卷调查采取随机抽样方式,以某省属211大学全日制在校本科生为总体,选取了若干典型代表院系为样本,包括文史类学科学生和理工类学科学生,涵盖了大一、大二、大三、大四4个年级。因此,研究对象的选择既具有广泛性又具有代表性。同时,本次问卷的实施主要利用网络平台,来实现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共回收有效问卷311份。

三、调查结果与讨论

(一)个人信息维度

调查对象的个人基本信息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开展,一是个人基本信息方面,包括性别、年级、年龄、学科、政治面貌、生源地、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条件、父母文化水平等5个方面来加以界定(如表)。

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情况(单位:人)

(二)具体表现维度

大学生责任主体的具体表现维度主要涉及学生的个人责任主体意识、家庭责任主体意识、社会责任主体意识和国家责任主体意识4个方面。

1.大学生个人责任主体意识

大学生个人责任主体意识主要包括个人的人生发展规划、人生奋斗目标和个人学习的主要动力来源3个方面。针对学生自身的发展规划认知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1%的学生有明确的人生发展规划,并积极主动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但79%的学生仍然处于人生规划目标尚不清晰的阶段,其中,大约9%的同学甚至未想过人生的发展规划问题。

大学生对个人的人生奋斗目标情况表现出多元化的结果。其中,49.20%的同学认为个人的奋斗目标是赚钱孝敬并赡养父母,凸显了学生个人家庭意识比较强烈;而仅有17.68%的学生致力于祖国的建设事业,具有较高的集体主义精神;但同时也应注意到23.47%的学生人生奋斗目标尚不明确,9.65%的学生有个人主义的倾向,过分强调以自我为中心。

总的来说,大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比较积极、端正,主要来源于内驱力,80%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自己完满的生活而做的积累和铺垫;15.18%的学生认为学习主要动力则是为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4.82%的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是迫于老师和家长的权威。

2.大学生的家庭责任主体意识

大学生的家庭责任观主要从与父母的联系频率、帮助做家务的动因和将来赡养父母的方式三个角度加以阐释。

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家庭责任观念较强。具体来说,从大学生在校期间与父母间的联系频率调查结果显示,95.50%的学生与父母之间的交流频率较为频繁,学生与父母间的关系较为融洽,仅有极少部分学生与父母之间的联系较少,但同时也存在着极个别学生完全不与父母联系的情况。

从大学生在家做家务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都做过家务劳动。其中,70%的学生会积极主动承担家庭的日常家务工作,因为他们认为,作为家庭中的一员,理应去承担起家庭主体成员的责任和义务;9.32%的学生是基于外部的压力而不得不去做家务劳动。当然,也还存在着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为优越的极个别学生从来没做过家务。

从大学生将来赡养父母的方式来看,大学生的家庭责任意识较为强烈。其中,62.70%的学生选择把父母接到身边,就近照顾;34.73%的学生则更愿意采取定期回家探望的方式。但同时也有极个别学生认为请保姆照顾和定期给父母汇钱是他们更愿意采取的赡养方式。

3.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主体意识

社会责任感是一个国家、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2]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主要从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来考察,主要包括对帮助他人的看法、日常的社会行为习惯和面对自然灾害的反应三个方面。

(1)大学生对帮助他人的认知

从大学生如何看待帮助他人的视角看,77%的学生认为别人有困难时应当施以援手,尽力帮助;9%的学生认为,在进行帮助别人时,应量力而行,尤其是见义勇为,更应当注重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施以援手,否则就是盲目牺牲自己。这一方面说明多数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是积极的,另一方面,也显示出部分大学生的责任行为实施的理性思考。

关于大学生无私奉献与索取报酬的关系调查结果显示,99%的学生认为,帮助别人是无私奉献、体现个人社会责任主体意识的表现。其中51%的学生认为帮助别人是一种义务,是不需要任何报酬的;48%的学生则认为帮助别人既是一种手段又是一种义务,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针对大学生关于校园内乞讨现象的调查结果显示,5.14%的学生明确表示会施以援手,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82.32%的学生采取视情况而定的观望态度;6.11%的学生选择不闻不问,绕道走开的态度;6.43%的学生认为这是一种欺诈行为,并不值得同情。

(2)大学生的日常社会行为

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主要涉及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行为规范,包括大学生日常遵循交通规则的情况、社会公德意识与行为以及对待社会公共资源的态度等方面。

通过对大学生日常遵循交通规则的调查结果显示,42.12%的学生从来没有闯过红灯,横跨栏杆;偶尔闯红灯的学生比例为50%,其中46.33%的学生闯红灯是因为有要紧事,不得已而为之,53.67%的学生则由于道路上车辆较少而持有一种侥幸与懈怠的心理;同时,也存在极个别同学抱着“反正车不敢撞我”的心态,经常性地闯红灯和翻越栏杆。

对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和行为的调查主要从是否会制止朋友即将做违背社会公德的事和大学生对在公共场合盗窃行为的处理两个方面。结果显示,大学生在社会公德意识方面,96.14%的学生会提醒自己的朋友不要去做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其中74.60%的学生表示会多次提醒朋友要三思而行,必要时会出手加以拦阻;但同时也存在着极少数人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认为与自己无关或是他人自己的事,不必要进行干涉,免得伤了朋友情谊。

面对在社会公共场所的偷盗行为,超过80%的学生认为应当通知当事人,其中更多的学生则采取比较婉和的方式悄悄告诉被行窃者,19.46%的学生会采取直接当面制止行窃行为,其余学生则采取装作没看见或与自己无关为由,拒绝干预这种行为。

日常生活中,大学生养成了一些节约资源的习惯,比如随手关灯、注意不把水龙头开太大、空调的温度在26度以上等,经常实施以上行为的大学生比例占78.45%,而从不注重这些细节去保护社会公共资源的学生群体占0.96%。

(3)大学生面对自然灾害的反应

面对自然灾害的发生,近25%的学生愿意亲赴灾区充当志愿者,帮助受灾人民重建家园;而更多的学生愿意通过间接方式施以援手,如通过捐款或捐物、献血等方式,但采取什么都不做的同学比例也占5.14%。

4.大学生的国家责任主体意识

大学生的国家责任意识主要表现在大学生为国家建设的奉献精神、对国家时政的关注度以及大学生对国家相关政策的看法等方面。

(1)大学生为国家建设的奉献精情

调查结果显示,近70%的学生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热情较为高涨,而不太想为国家建设奉献的学生群体也占比不小,高达26.05%,从未想过为国家做贡献的学生也占2.89%。

(2)大学生对国家时政的关注程度

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如新华网、凤凰网等专业新闻网站、人民日报等,经常关注国家时政动态的学生比例为15.43%,很少关注或基本不关注的学生群体占比为53.06%。

(3)大学生支持西部的态度

大学生对国家提倡大学生志愿去服务大西北或不发达地区的政策举措,不支持的学生比例占3.86%,而西部或偏远地区环境恶劣是学生不愿意去的主要因素;完全赞同的学生比例超过50%,他们认为,那里更加需要人才,在西部地区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但41.80%的学生则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这种鼓励性政策,原因是能够得到相应的社会福利和照顾。

(三)自我认知与评价维度

大学生责任主体的自我认知与评价维度主要从缺失程度、现实情况、实现程度、个人对责任意识与行为的关系等四个方面进行考察。

1.大学生责任主体的缺失程度

98.07 %的学生认为,当前大学生责任主体意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失,且认为目前大学生责任主体意识缺失比较严重和非常严重的学生比例分别是60.77%、7.07%,而认为不存在缺失的学生比例仅占1.93%。

针对大学生责任主体缺失的主要表现方面,调查结果则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大学生责任主体缺失最严重的表现在“重个人利益,轻社会集体利益”方面,比例高达79.10%;其次则是“重个人前途,轻社会理想”“社会责任感和法治观念淡薄”“个人意识逐渐取代集体意识”等方面,分别占比67.52%、62.70%、62.06%。

对大学生责任主体淡化的原因分析,调查结果显示,85%的学生认为,现今的不良社会风气是造成大学生责任主体淡化的主要原因;家庭、学校教育的不重视和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是大学生主体淡化的重要因素,学生占比分别为59.49%和51.74%;而另一重要因素也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即学生自身的心理矛盾影响占比47.59%。

2.大学生责任主体的现实评价

调查显示,66.7%的学生对当前自身责任主体的现实认知与评价持积极乐观态度,60.45%的学生认为主流是好的,但存在着部分消极弱化的状态,而认为当前大部分学生缺乏责任主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学生比例约占25%,同时,10.29%的学生认为当下大学生对责任主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理解程度普遍较低。

3.大学生责任主体的实现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95.18%的学生认为自身责任主体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实现,其中,完全实现、基本实现、部分实现的学生比例分别为3.22%、44.37%和47.59%。但同时也应注意到仍有4.82%的学生认为自身责任主体基本上没有得到实现,没有自我责任主体得以实现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4.责任意识与责任行为关系的认知

不同学生对责任主体意识和责任行为之间的关系认识不同。27.97%的学生认为个体的责任主体意识是先决条件,而责任行为则是在责任主体意识的指导下对社会现象做出的反映。23.47%的学生认为,个体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的发生是互为条件的;33.4%的学生则认为,个体的责任主体意识与责任行为的发生之间有时并不同步,即有责任意识不代表一定会出现责任行为;15.43%的学生认为,责任主体意识和责任行为之间虽然联系,但二者均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大学生在校期间责任主体意识主要是从以下的自愿行为得以体现的。这些自愿行为包括为灾区捐款、为病重的同学募捐、去敬老院做义工、为希望工程捐款、义务献血等等。调查结果显示(如图),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责任行为具有实现的多样性和多渠道性。

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责任行为

(四)培养路径维度

大学生责任主体的培养路径维度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学校课堂教育、社会价值引导、志愿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个人责任主体意识的影响。

1.大学课堂教学培养途径的认可度

总的来说,大学生对大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责任主体意识的途径认可度较高。非常认可的学生比例为38.91%,部分认可的学生比例为50.16%,而完全不认可的学生比例仅占10.93%。

2.社会价值引导途径的认可度

良好的社会环境能够为大学生责任主体教育提供积极的价值引导作用。调查显示,93.89%的大学生认为,良好的社会氛围和价值导向有助于大学生个体责任主体意识的培育、主体行为的产生。

3.自觉社会实践途径的认可度

大学生对通过志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来培养个体责任主体意识的途径认可度比较高。28.94%的学生认为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大学生个体责任主体意识的形成和责任主体行为的产生;54.34%的学生认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积极作用;而认为没多大作用和完全没作用的比例分别占15.11%、1.61%。

4.最有效的培养途径

调查显示,70%以上的学生认为参加学校组织的志愿义务劳动的方式是培养大学生责任主体意识与责任行为的最有效方式;其次则是参加团组织(民主)生活会等班级活动;再次是通过座谈会或讲座的形式;最后是通过增加相关课堂教学的熏陶。

四、主要结论与建议

(一)大学生的个体责任意识弱于家庭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强于国家责任意识

这种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不同维度之间的差异性。其中,大学生的个体责任意识弱于家庭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强于国家责任意识。另一方面是在同一维度中不同方面的差异性。比如,在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中,大学生对帮助他人的认知程度(76.85%)明显低于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与行为(96.14%)和大学生对社会自然灾害发生的反应与态度(94.86%),明显高于大学生严格遵守日常交通规则的行为(42.12%),但却又与大学生在公共场所对待行窃行为态度(82.64%)和大学生在使用社会公共资源方面的行为与态度(78.45%)相持平。

(二)大学生责任主体自我认知与评价的结果不理想

大学生责任主体的自我认知与评价结果不理想主要体现在:一是大学生责任主体缺失程度较高,认为当前大学生责任主体意识缺失比较严重和非常严重的学生比例高达67.84%;二是大学生责任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缺失的特征,大学生“重个人利益、轻社会集体利益”,“重个人前途、轻社会理想”的观念充斥着大部分学生的思想,而大学生的“个人社会责任感和法治观念淡薄”和“个人意识逐渐取代集体意识”也呈现出日益上涨趋势,而更为重要的是自卑意识逐渐在更多的大学生群体中滋生;三是大学生对自我责任主体意识与责任行为关系的认知有偏差,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并未能达到责任主体教育的预期。

(三)不良的社会风气是造成大学生责任感意识淡薄的主要因素

大学生责任主体意识淡薄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不良的社会风气、家庭和学校教育的不重视、社会大众传媒和舆论的误导,以及学生自身的心理问题等。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学生责任主体意识淡薄是这几个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不良的社会风气和社会环境是导致大学生责任主体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而学校教育只注重知识和智力的开发,忽视了学生的非智力能力的发展,家庭父母的不科学教育和过分溺爱,以及社会舆论对当代大学生贴的各种标签是导致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的重要影响因素。近年来大学生内心滋生的自卑意识和其他心理问题也是导致目前大学生责任感缺失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且有日益膨胀的趋势。

(四)自觉自愿的社会实践是培养大学生责任主体意识的有效方式

大学生责任主体意识与责任行为的培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得到全社会,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学生个人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与协作。调查显示,大学生责任主体意识的培育路径实现了多渠道化,如,大学开设相关课程、通过改良社会风气和环境、自觉自愿的社会实践等。而且大学生对各种路径培育大学生责任感的认同度比较高,如,93.89%的学生认为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正确的社会价值引导在大学生责任感培育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89.07%的学生认为通过大学课堂教学能够促进大学生责任感的形成;83.28%的学生认为通过积极参与学校或院系乃至班级组织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大学生责任主体意识和行为的养成。

(五)几点建议

针对目前大学生责任主体的现状、具体表现,现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在社会层面,要不断改善日益浮躁、功利的不良社会风气,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外部社会环境。其次,在学校层面,一要更加注重大学生的责任教育问题,将促进大学生个体个性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切实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二要注重培育大学生的不同责任主体意识,包括个体责任意识、家庭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国家责任意识,同时注意不同责任主体意识的和谐发展;三要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大学生责任主体实践教育活动[3],包括开设责任主体相关课程和专题讲座、形式多样的活动,更大程度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主自觉性。再次在家庭教育方面,应树立科学合理且适宜的教养方式,给孩子更大的自主空间,避免,过分溺爱,积极为大学生营造和谐的家庭成长环境。最后,在大学生自身层面,要主动参与各种活动,积极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与沟通,努力克服自身的自卑意识和其他心理障碍,不断充实自己,锻炼自己,以强烈的自我批判精神直面现实、正视矛盾、解决问题,从而让自己向更好的方向发展[4],在自我认知和实践的过程中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

[1]黄治东.当下大学生责任教育路径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12(2):177-179.

[2]董少敏,陈正良.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与责任能力的现状调研[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2(4):23-26.

[3]何孟飞.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重庆高教研究,2013(4):73-77.

[4]兰刚,袁贞文.“美丽中国”视阈下的大学生“美丽人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路径探索[J].重庆高教研究,2014(6): 25-30.

责任编校 刘正花

G641

A

2095-0683(2016)06-0165-05

2016-10-16

2015年安徽大学本科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重点教学研究项目(ZLTS2015049);安徽大学经济法制研究中心基地项目

王超(1982-),男,安徽临泉人,安徽大学办公室政工师,安徽大学法学院博士生;汤建(1993-),女,安徽肥西人,安徽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维度主体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光的维度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怀旧风劲吹,80、90后成怀旧消费主体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