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炳文)
在产品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消费需求也不断趋向个性化,“品牌”顺应时代潮流无可非议地成为了企业的竞争利器,谁能让自己的品牌产品销售的更多、更久、价值更高,谁就能拥有众多的忠实客户,进而消费、传播和支持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塑造具有鲜明个性、独特差异性优势、与竞争品牌有质的区别的品牌,塑造能持续提供满足消费需求的品牌产品成为了众多企业的共识。国家“十三五”规划也明确提出将“建设质量强国”列为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在供给侧改革之下,企业必须立足生产出更高质量、更具品牌吸引力的产品,满足人们对高质量的产品需要。近年来有色金属产业呈现了新的发展趋势,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属价格逆市上涨,国内外动力电池生产相关材料的需求明显增加,电子通讯和智能化产业不断发展,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钴、稀土等材料价格恢复性上涨,有色金属扩大应用作为化解产能过剩的根本途径,“以铝代钢”、“以铝节木”稳步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面对困难和发展机遇,有色金属生产企业需要制定能够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一系列改进举措,激发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主攻方向,品牌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竞争利器,笔者认为,应在提升质量创新方面多做工作,为推动有色金属品牌建设发展注入新活力。
要将品牌建设列入公司的企业战略目标管理,可通过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日常管理活动,在保持这种动态平衡的前提下,不断识别和开发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核心能力,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制定企业品牌建设战略目标一要能够在产品性能的特殊设计与开发方面建立起领导地位,以保证企业在产品制造和销售方面的独特优势。
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提高我国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际贸易的需要。
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既是企业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其他创新实践的重要保障。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各种贸易壁垒和反倾销措施日益增多,工业发展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资源短缺和环境容量匮乏等问题的困扰,企业要解除重压走出困境,提升竞争力,就要向技术密集和信息、管理密集的高附加值环节的企业转变,以创新驱动打破资源和环境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