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春贤
他长期在油山地区坚持游击斗争,建立农民武装,发展党的组织,为创建赣粤边游击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忠于革命事业,坚定理想信念,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和项英、陈毅、陈丕显等一起,在以油山为中心的赣粤边,依靠人民群众,浴血坚持游击战争,直至献出了宝贵生命。他就是深受赣粤边人民信赖和崇敬的“游击司令”李乐天。
一
李乐天,原名李清操,字励冰。1905年1月出生于广东省南雄县湖口镇新迳村的一个“书香之家”。祖父、父亲都是秀才出身,终生教书。李乐天7岁开始入学。1921年考入省立南雄中学,那时他积极参加进步同学组织的阅读进步书刊活动,思想觉悟逐步得到提高。1923年考入大余的江西省立第十四中学读书。这期间,他参加了南雄“青年学社”,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1926年李乐天在大余中学毕业后,回到南雄参加了如火如荼的工农运动。由于立场坚定,斗争勇敢,1927年李乐天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军在南雄进行“清党”。南雄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许多革命同志都牺牲了。李乐天被迫转移到江西信丰隐蔽起来。
李乐天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确立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八七会议后,南雄党组织接到广东区党委关于举行武装暴动的指示,决定要在南雄县举行农民暴动。李乐天得到消息后,立即赶回家乡,被任命为中共南雄县委委员,并于1928年2月参与领导了声势浩大的南雄县农民武装暴动。3万余农民参加了战斗,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震撼了赣粤两省。由于敌强我弱,暴动最终失败,李乐天与彭显模等人带领部分农民赤卫队员转入油山开展游击战争,同年8月任油山游击队负责人。
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主力从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进军,同月下旬,从大余经信丰进入南雄县,李乐天立刻率油山游击队积极配合红四军阻击敌人,进一步推动了油山地区的革命斗争。同年6月,在李乐天的协助下,彭德怀率领红五军攻克南雄县城,打开监狱释放了一大批“政治犯”和革命群众。红五军在县城驻扎了5天,筹款3万元,还购买了大批药品、食盐和布匹,集中全城的缝衣工人赶做了1000套灰布军装。
1930年3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第一、二、四纵队于20日至26日,先后攻克南康县城和大余县城。在红四军前委直接指导下,27日至29日,在大余县城召开了信丰、南康、南雄等3县党的负责人会议和信丰、南康、上犹、崇义、大余和南雄等6县党的活动分子会议。4月,李乐天率油山游击队在乌迳与红四军会师。接着,配合红四军主力攻克南雄县城。4月12日,油山游击队又协助红四军主力攻占信丰县城。红四军按照在大余召开的西河6县党的活动分子会议的决定,在信丰成立西河红军第二十六纵队,油山游击队编入西河红军第二十六纵队,李乐天任纵队政治干事。同年8月,西河红军第二十六纵队编入陈毅军长的红军第二十二军,李乐天调入二十二军政治部工作。同年底,红二十二军整编为红十二军第六十四师后,李乐天仍在该部工作,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斗争。
1932年7月初,红一方面军发起南雄、水口战役,与国民党粤军展开一场激烈的战斗。时任红一军团政委的聂荣臻后来回忆:“水口战役是著名的恶仗。双方伤亡之大,战场之惨烈,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所罕见。尸横遍野,对于这次战斗来说,并不是过甚其词。”李乐天组织油山游击队配合红军作战,主动担负侦察、警戒、通讯、带路等重要任务,并动员群众组织担架队、后勤队,到战场上救护伤员,为红军战士烧水煮饭,安排住宿。在当地游击队和革命群众的有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红军击溃了国民党粤军20个团,打击了入赣粤军的气焰,基本稳定了中央苏区的南翼。
红军主力离开南雄返回江西苏区后,留下李乐天等一批干部和150多支枪,命令他在当地坚持游击战争,并由李乐天担任南雄县委书记。国民党粤军随即对赣粤边油山游击区发起了新的进攻,妄图消灭红军游击队。1933年1月,李乐天主持召开县委会议,决定从油山游击队中抽派陈兴辉、刘甫源率80多名游击队员,到以帽子峰为中心的北山开辟新的北山游击区,打通南雄与上崇(即江西上犹、崇义)游击区的联系;派曹水清、赖水石率部分游击队员到南山开辟南山游击区,打通与“三南”(即江西龙南、全南、定南)地区的联系。在李乐天领导下,红军游击队在油山、北山、南山三块革命根据地与国民党粤军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配合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为保障中央苏区西南大门的安全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1934年5月,中革军委决定以于都县为中心新设立赣南军区,并将信康和南雄两个地区设为赣南军区远殖游击区。6月,为了加强和统一对赣粤边区的党政军领导,“中央决定建立军政委员会统一领导党政军,并派几个干部和一连游游击队去扩大游(击)区,以准备野战军出发时之各种有利条件”。中共中央成立以李乐天为主席的赣粤边军政委员会,统一领导和指挥信丰、南康、大余、南雄、龙南、全南、定南等县的游击战争,机关驻地设在信丰油山潭塘坑。李乐天以油山为根据地,率领游击队主动向敌人出击,不断扩大游击区域,为中央红军长征后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和培养了一大批干部。
二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进行转移。李乐天不但派赣粤边红军游击队配合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军在安远、信丰、南康、赣县一带设置的第一道封锁线,而且还与赣南军区部队一起收复被国民党粤军占领的部分地区,并在信丰油山上乐设立红军卫生所,收容安置中央红军长征留下的部分伤病员。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为加强赣粤边地区游击斗争的革命力量,中共中央分局和中共赣南省委决定在于都小溪成立中共信(丰)(南)康赣(县)(南)雄特委(后改委中共赣粤边特委)和信康赣雄军分区,由李乐天、杨尚奎、王龙光(后脱逃)、李国兴、刘建华组成特委,李乐天任特委书记,杨尚奎任副书记兼宣传部长,王龙光任组织部长,李乐天兼军分区司令员、政委,向湘林(后叛变)任参谋长,李国兴任政治部主任。同时成立少共信康赣雄特委,并组编了一个独立营,约700人,配备两挺重机枪、6支冲锋枪及300余支步枪。
1934年12月下旬,根据中央分局和赣南省委指示,李乐天和杨尚奎率领特委机关干部和独立营,从于都小溪出发,开赴赣粤边,与当地武装一起开展游击战争,打击和牵制敌人,巩固和发展油山游击根据地。队伍在赣县大田至大埠之间的河段渡过桃江,经峰山、赣县王富圩、大龙圩、南康龙回圩、龙回西坑村、信(丰)(大)余交界的茶园坳、信丰油山上乐村,最后抵达油山槽里村,与中共信(丰)(南)康赣(县)县委书记刘符节、长安区委书记朱赞珍、区委组织委员李绪龙等党政干部及武装人员会合,史称“油山会师”。到达槽里村的当晚,特委召开了军民联欢会。李乐天、杨尚奎和刘符节先后在会上讲话,号召军民团结起来,坚持游击运动,巩固与发展游击根据地。李乐天的战友、曾任三南游击支队政委、原北京军区副政委张日清回忆了当时的情节:
部队迎着朝霞,走进油山地区的一个村庄。群众见我们浩浩荡荡进了村,喜得不得了,拉着战士们问这问那,有的送米送柴,有的围拢来向我们打听主力红军的消息,一时间,整个山村热闹非常。
我们到油山前,这里的基本群众刚刚送走长征经此路过的主力红军,还在想念着红军,盼望着亲人早日打回来;不少穷苦群众牵挂着李乐天同志。
李乐天同志在这一带群众中很有影响……长期坚持油山地区的斗争。不久前,李乐天同志到中央分局组建信康赣雄边特委和信康赣雄军分区,群众不晓得他哪里去了,有的猜他跟大部队走了,有的担心他出了问题。这天,竟然见他带着红军大部队回来,都喜出望外,高兴极了。
不几天,“红军回来了”“红军大队人马到了油山”的消息,就像初春的山风一样,在山里刮遍了,很快就传到了这一带的几个县城。
随后,李乐天率部队经信丰油山上下坪,转入广东南雄廖地村,与曾彪带领的南雄游击队会合。此时,中央红军已经突破国民党粤军在安远、信丰、南康、赣县设置的第一道封锁线,摧毁了敌人的许多碉堡,吓得土豪劣绅四处逃亡躲藏,油山地区暂时显得比较平静。特委、军分区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以油山为中心,巩固和扩大根据地,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扩大红军队伍。
1935年3月,在中共信丰县委原书记曾纪财带领下,中央分局书记项英、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陈毅历尽艰辛,从于都上坪山区突围到信丰油山。4月初,项英、陈毅在南雄大岭下村主持召开信康赣雄特委、军分区领导干部会议,李乐天汇报了特委、军分区进军赣粤边的经过、当前的敌情和开展游击战争的初步部署,杨尚奎汇报了赣粤边党组织的情况、当地群众的情绪和各项工作安排。项英、陈毅听了特委3个月来的工作汇报后,对特委和军分区胜利到达油山,并保存了一支革命力量,站稳了脚跟,表示高兴和赞扬,并指出了今后的工作重点。为了更加广泛地开展游击战争,项英、陈毅决定将中共信康赣雄特委和军分区改名为中共赣粤边特委和军分区,仍由李乐天担任中共赣粤边特委书记、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
大岭下会议结束的第二天,赣南军区司令员蔡会文、少共赣南省委书记陈丕显率领赣南军区一支80多人的突围部队到达油山,后来,又有赣南省机关等一些失散人员相继到达油山,共约300人。至此,相继聚集到油山的红军和在当地坚持斗争的游击队总数达1400多人。4月中旬,项英、陈毅又在大余长岭召开干部会议,提出“依靠群众,坚持斗争,积蓄力量,创造条件,迎接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总方针,李乐天参加了这次会议并表示坚决拥护。
三
正当项英、陈毅召开长岭会议时,国民党粤军余汉谋部第一军、江西保安团第十一、十二团和赣粤边各县“铲共团”常备队共4万多兵力,对赣粤边游击区策动大规模“清剿”。敌人构筑起三道封锁线,对游击区实行“山砍光、屋烧光、人杀光”的残酷政策,狂言“要在三个月内消灭红军游击队”。面临严峻的形势,李乐天一方面加强红军游击队员的思想教育工作,经常组织干部战士学习马列著作,请项英、陈毅给游击队员作政治报告,坚定革命信心。另一方面,紧紧依靠群众支援,率领红军游击队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殊死的斗争。他坚定地说:“游击战争环境虽然恶劣,但是,我们有群众基础,群众支持我们,掩护我们,敌人就消灭不了我们。”一天,李乐天通过群众和党组织,了解到国民党粤军后方据点南雄乌迳的兵力空虚,与油山游击队长曾彪商议,决定主动出击,打击敌人。这天傍晚,曾彪带队伍从油山出发,绕过国民党粤军驻地,夜行数十里,直奔乌迳镇。夜色漆黑,万籁俱寂。“啪、啪、啪!”三声轻微的掌声刚刚响过,乌迳镇党组织派来的同志就与曾彪接上了头。接着,油山游击队神不知鬼不觉地摸到了镇里区公所,全歼乌迳靖卫团,击毙团总邱光华。整个战斗只用了半个小时就顺利结束了。天亮前,游击队撤出乌迳镇,胜利地返回油山驻地。当战士们一致夸奖曾彪队长有本事时,他笑着说:“这是李司令的神机妙算。”
在项英、陈毅和李乐天的直接指挥下,赣粤边军民不屈不挠,顽强斗争,很快就挫败了国民党军的这次“清剿”。但是,敌人并不罢休。不久,国民党粤军再次向赣粤边游击区进行大规模“清剿”。敌人除了在游击区及周围的大小圩镇、坑口、交通要道设立哨卡和派驻军队,还大搞移民并村,强迫群众从山里迁往山外居住,实行联保连坐和经济封锁,按人口售给油、盐、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妄图把红军游击队困死、饿死在深山老林里。在困难面前,李乐天始终充满乐观主义精神。他对战士们说:“困难是暂时的,只要有人,我们就有办法。”
李乐天和特委同志把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经常到群众家中开展工作,从而得到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李乐天成为了深受赣粤边人民信赖的“游击司令”。有的群众虽然被迫离开游击区,但他们总是想法设法给游击队送盐、粮和生活必需品。有的群众采取“竹杆装盐”(把挑担的竹杆打通竹节,装入食盐)的办法,到了山里,把竹杆放到约定的地点,另砍一根竹杠把柴挑回来;有的采取“双层桶装米粪”(上层装肥料,下层装米)的办法,利用上山种菜等机会,交给游击队;有的带饭和穿新鞋进山,敌人搜查时,群众就说是自己吃的,到了山里就把饭和新鞋留下,自己饿着肚子,打赤脚回家。在游击战争最为艰难的时候,李乐天和妻子吴炳秀生下了一个女儿。为了不给游击队增添麻烦,李乐天动员妻子将孩子送给了大余县新城一位姓李的老乡扶养。
1935年11月,红军游击队指挥部机关迁到信丰油山潭塘坑滴水垄。李乐天在这里出席了项英、陈毅召开的赣粤边特委、南雄县委、信康赣县委联席会议,坚决拥护将机关人员化整为零,分散各地开展游击战争的决议。根据会议决定,项英、陈毅在信丰油山直接领导反“清剿”、反封锁斗争;杨尚奎、陈丕显到南雄县委;李乐天到信丰崇仙和三南地区,统一领导和指挥崇仙游击队、南山游击队、三南游击队,并向龙南、全南、定南发展新的游击区。部队出发前,妻子吴炳秀对他说:“老李,我和你一同去,也可以协助你做点工作。”李乐天断然拒绝:“那不行,领导和组织没有决定的事不能干!”并耐心地做思想工作:“组织上分配你在哪里,你就在哪里把工作做好,这就是对我的支持……”听了李乐天这番话,吴炳秀再也没提什么要求。1937年4月,在大余县小汾的一次突围战斗中,吴炳秀英勇牺牲。
有一天,李乐天率领部队经过南雄县新迳村。有的战士说:“李司令员,到了你的家乡,应该回家去看看呀。”李乐天笑着回答:“事先没有向组织说明,不能随意行动,这次不回去。”他在崇仙游击区指导崇仙工作团和游击队深入群众,组织游击小组,建立秘密交通站,保持了红军游击队与群众的密切联系,使游击队得到了必要的物资供给和及时的情报。李乐天的战友、曾任少共赣粤边特委书记、原江西省政协副主席刘建华后来回忆:
李乐天去后,崇仙地区的工作有了新的起色,积极开展了群众工作,发展了党的组织,并向三南地区扩大游击区。张日清、黄成则领导的三南游击队,经过艰苦工作,已经在青龙山站住了脚跟,建立了活动基地。在船寨、上芜坝、社迳、塘坑子、小姨坑、南芜、坪岗山、楠木山一带建立了秘密贫农小组,发展了一批党员。
四
1935年12月下旬,李乐天率领一支小分队回到信丰油山潭塘坑红军游击队指挥部,向项英、陈毅汇报他在崇仙游击区、三南游击区开辟新区的情况。项英、陈毅对他的工作感到十分满意,指示他再迅速返回三南游击区,应对国民党粤军的大规模“清剿”。
于是,李乐天带领警卫员和外号“猛张飞”的游击队员刘矮牯等6名随行人员,从油山出发,先返回崇仙游击区,准备前往三南游击区传达项英、陈毅的指示。经过一番艰苦跋涉,昼伏夜行,好不容易到达三南游击区。可是,敌人已先行一步,三南游击队不得不转移了地方,交通站也被敌人破坏了。
李乐天一行寻找了5天,仍然没有发现游击队的踪影。于是他召集小分队开了一个短会,研究怎样继续寻找。大家认为,只有到赤白交界地方去察探,可是这些地方很危险。会上,李乐天坚定地说:“不管有多大的危险,我们一定要找到他们。”
会后,李乐天带着战士们踏上了崎岖的山路。这天,他们在信丰铁石口凹背村附近遇到了一个熟悉的革命群众。他告诉李乐天三南游击队就在离这里不远的地方驻扎。李乐天高兴极了,准备立即前往那里。然而,热情的群众不让他们马上去,说一定要给游击队员做顿饭吃。这些日子队员们没有吃上一顿饭,他们确实也太累太饿了,于是李乐天就点头应允了。
正当准备吃饭时,担任警戒的队员急奔进屋,气喘吁吁报告:“不好了,敌人把屋场包围了!”
原来,村里一个坏分子发现了李乐天的小分队,向驻小河乡“清剿”的粤军密报。粤军第二师第六团派了一个营的兵力,迅速抄小路包围了凹背屋场。
“撤!”李乐天一声令下,游击队员冲向屋门。在这千钧一发之时,“猛张飞”刘矮牯猛地向敌人甩出几颗手榴弹。趁浓烟弥漫敌人嗷嗷大叫时,他领着大家向屋后的小树林飞奔而去,李乐天断后。
“哒哒哒……”敌人架在山坡上的一挺马克沁机枪猛烈地扫射过来,雨点般的子弹打在山路上,封住了前进的道路。
在这危急的关键时刻,冲在前面的刘矮牯中弹突然倒下了。李乐天强忍泪水,带领队员们一溜烟地冲到山腰一个名叫“人山仔”的地方。李乐天刚想叫大家稍息一下,忽然激烈的枪声又在山谷中回荡,原来,狡猾的敌人也在这里埋伏了一支队伍。
李乐天刚要举枪还击,却头晕目弦,四肢无力地软塌下去。
这时,警卫员熊芬芝惊叫一声:“李司令,您的腿!”
李乐天一看,鲜血沿着大腿往下流,染红了裤脚,染红了脚下的泥土,洒在这崎岖的山路上。
后面的敌人窜了上来,四面八方的子弹雨点般打在山坡上。
李乐天艰难地抬起头,前有敌人堵截,后有敌人追击。
“李司令,快撤!我掩护您。”熊芬芝大喊一声,立即将20发快慢机的一长梭子弹打了出去。
敌人伏在地上,暂时停止了射击。
两个队员搀扶李乐天,向山腰边的一条小径撤退。这时,后面的敌人见游击队里有人受了伤,又气势汹汹地冲了上来。
“哎哟!”熊芬芝身中数弹,壮烈地倒下了。
李乐天用力推开队员说:“你们快走,别管我!”
战士们个个不愿离开,他们怎么能丢下自己的司令员呢?
李乐天瞪大眼睛,严厉地说:“冲出一个算一个,快去找游击队。这是命令!”
战士们含泪离开了司令员。
李乐天艰难地爬进了小树林,他倚在一块石头上,举枪瞄准冲过来的敌人。
“叭!”一个敌人倒下了。“叭!”又一个敌人倒下去。疯狂的敌人又把马克沁机枪架起来,猛烈扫射。李乐天身上再中数弹,鲜血汩汩往外流。
一会儿,一朵浓重的乌云遮住了太阳,天空阴下来了,树林也蒙上了阴影。李乐天只觉得天昏地转,子弹只剩下最后一颗了。一伙敌人冲到李乐天眼前。
李乐天从容举起手枪,毫不犹豫地向着自己的太阳穴扣动了扳机,壮烈牺牲,时年3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