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天穆镇志》的坚守与创新

2017-01-09 18:00霍贵兴
天津史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志书篇目特色

中国名镇志编纂工程是中指组、社科院设立的“十名工程”之一,目的是开发利用地方志文化资源,传承乡土历史文化,促进地方志事业发展,也为城市化建设找到范本、模板,达到存史、资治、教化作用,为城市化提供必要帮助。

《中国名镇志丛书·天穆镇志》是在中指组领导的关怀下、在中指办整体部署和悉心指导以及市地志办、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完成的一部具有创新意义的镇志。全书由12个类目、176幅图照、14篇随文附及媒体链接组成,共计34.7万字。在评审、修改过程中得到了中指办专家、学术委员会和图书质量检察委员会专家学者的诸多指教,以及责任编辑冯松同志为这部书的精雕细刻付出的艰苦努力,才使得《天穆镇志》具有值得信赖的质量保证。

在《中国名镇志丛书·天穆镇志》编纂过程中,我们遵循《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实施方案》的各项要求,凝聚集体智慧,突出“名”“特”,大胆布局谋篇,做了积极的创新尝试,具体归纳为三个坚守与创新。

一、坚守志性体例。力求结构创新

坚持志体是编纂中国名镇志的基本原则。比如观点正确、横排竖写、述而不论、生不立传、体例体裁等,必须始终遵循,这是最基本的坚守。在坚守志体的前提下,如何创新则是对我们编纂者的一次大考。

(一)突破传统敢于舍得

区县志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纵贯古今、横陈百科,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内容都要涉猎。传统的乡镇志,大多套用区县志的篇目框架,横陈百科,面面俱到。但在乡镇志编纂中,一些套用的章节目,由于缺少实质内容实际上很难记述,即使勉强为之,结果也如白开水一般平淡无味。例如,在2014年编纂《双街镇志》时,我们就感到困惑,因为在按照区志编写体例编纂镇志时,很多材料不全,很难写。如“军事”在区志中是一章,但这方面镇里资料很少,如果在镇志中还列为一章,就非常难写。后来,我们编了一本《双街简志》,主要写亮点、特色及软硬环境,既介绍发展脉络沿革,又注重现在名特事物。简志出来后,得到了镇里的认可,作为对外交流宣传是一个很好的名片。

但编纂简志时我们还没有明确思路,有些地方拿不准。这次名镇志编纂,中指组有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具体要求,我们有了依据。因此,我们在编纂过程中,对原来的《天穆镇志》大胆取舍,从100万字中精选出10万字,以此为核心,重新收集挖掘资料,力求在篇目设置、结构布局以及内容详略上有所突破,以期编纂出一部深接地气、读之有味的镇志。事实证明,拨云才能见日,敢于舍弃才会有所收获。新编《天穆镇志》大胆舍弃一般性资料,明显地突出了本镇的大事、要事,亮点和特色。

(二)突出重点大胆求变

依据天穆镇地域特色,我们采用扩写、提格、调整详略等方法,下力量详记特色篇目。例如:卷首改大事记为大事纪略,着重记述千里漕运百万仓、庚子之战在天穆、天穆回族始津门等天穆镇文化历史,开篇就展现了珍贵翔实的历史画面。又如:在详略安排上,着重体现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特色内容,重点设置了文化名镇、风土风情、御河飘艺3个类目,所记内容共计16万字,占全书文字量的46%。在语言风格上,我们也力求改变。在继承传统志书述而不议、秉笔直书的基础上,更加强调文字的可读性,文风优美、朴实。最终使名镇志成为传统志书的补充、提炼、升华,而不是缩编。

二、坚守基础篇目,力求彰显特色

篇目是志书设计的蓝图,是纂写的提纲,也是搜集资料的向导。传统乡镇志的篇目依循区县志框架横陈百科,难以突显亮点、特色。此次编纂《中国名镇志丛书·天穆镇志》,按照中指组的编写要求,力求简约,突出“名”与“特”,为此我们做了初步的尝试。

(一)简约而不简单,精心写好基本篇目

从内容上看,位置人口、建置沿革、自然环境、道路河流、民情风俗、经济发展、人物等,都是政区要素,是不可或缺的基础篇目,其内容是大厦的基石,承接着历史与未来,必须保留,而且既要简约,又要记准写精。比如,“大事纪略”及“基本镇情”篇,着重记述本镇历史、地理特点和地利优势。其中记述了直奉之战在天穆、柳滩村的“义教”、国民党军火烧13村、天穆回民支队、天穆人民支前、天齐庙战斗、平津战役与天穆等,将天穆的历史大事件,编为大事纪略来写,突出了简约,展现了这部书可读性的史实画面。

(二)广采深挖资料,浓墨记述“镇域之名”

通过进一步挖掘历史档案和深入乡村采访,在掌握大量珍贵资料的基础上,我们浓墨重笔努力把“特色”记深,把“名镇”写透。重点记述了名震泳坛的穆家军、康熙御题孤云寺、乾隆钟情北运河、李鸿章撰联清真寺、毛泽东接见过的天穆人、李岚清盛赞联合办学等,这些人都是有故事的,如毛泽东接见天穆镇人穆祥雄、孙连华、董海江,不是简单的握个手、照个相,而是赠送了一些东西或深切慰问过,有众多的故事在其中,有力地彰显了天穆镇的历史文化底蕴。

(三)精选不失标准,突出重点择要记述

我们力求在择要中精选,在精选中把握标准的一致性。例如在“历史名人”篇,我们在天穆镇历史上众多人物中筛选名人,几次调整入选标准,遴选出对北辰以及天津发展做出卓越贡献,在天津市、全国乃至国际上有较高知名度的人物,如正兴德茶庄创始人穆兴永、津门画师周让、清末武举陈国璧、地毯图案设计师李华堂、中国大戏院创建人孟少臣、起义将领王学颜、京剧大家周啸天、著名书法家龚望、知青模范孙连华等,均以事系人,用鲜活的故事讲述名人与天穆镇的渊源印迹和感人事迹。

在精选的同时,我们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记述,读起来比较抓人。在篇目、条目、类目立题上立足有新意,增强吸引力。如关于名人,在题目上不是简单的列出名字,而是将人的特点都体现出来。

(四)升格服从于内容,翔实取决于厚重

适当运用升格手法,努力凸显地方特色。我们立足天穆的文化特色和民俗特点,经过反复精斟细酌,我们将6个本是条目的内容升格为分目,使其记述的内容更加醒目和丰满。例如将“天穆杯”全国小品展演的内容升格,较为详尽地记述了天穆杯小品赛如何演变壮大,最后成为国家级文化品牌的发展历程。类似的还有国家级重点中专——天津民族职专、民营医院的典范—北门医院、村办特色医院——天穆骨科医院、非物质文化遗产闫记酱制品等。这些条目升为分目后着以重彩浓墨,内容更加翔实厚重。

三、坚守官书官修,力求普及民用

志书有教化资政存史的作用,力求接地气,增强可读性。只有可读性增强,才能起到资治、教化作用,起到“官书民用”的作用。如何让官书民用,让志书进入寻常百姓家,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挑战。李培林在中国名镇志丛书编纂业务培训班上讲过,过去我们编纂的志书,无论是省志、市志还是县志,在地摊上基本上是无人问津。镇志是最基层的单元,不要横陈百科,应该让官员、百姓、游子都愿意读,摆在地摊上有人买,这样就达到了编写名镇志的目的,达到资政教育的目的。在这次天穆镇志编写过程中,我们既着眼于资政、存史,更着力于教化与用志,力求志书走向社会,进入民间。

(一)着力于民间资料的挖掘

例如:在“御河飘艺”篇,我们重新整理已有的民间传说,又通过座谈走访挖掘新的线索,最后精选出9个民间掌故传说,这些故事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域内人民醇厚朴实、勤劳善良、抗击外辱等优秀品质,在弘扬正能量中突出了可读性。在“风土风情”篇,我们重点整理了作为天津的最大回民聚集地所具有的风味小吃,记述了闫记酱制品、闫记烧鸡、老穆羊汤、穆记烧麦、羊肉粥等当地回民特色食品。

(二)着力于记述内容的拓展

只有记述老百姓最关心、最关注的事物,才能让他们真正喜欢阅读志书。为此我们翻阅了大量文献资料,使记述的内容更加丰富,更接地气,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深化和拓展。例如,为了增加说服力,我们选取6则典型事例作为随文附,把相关的人与事,讲得有声有色,对志文做了有益补充。同时,我们充分利用已经编纂的地情资料丛书,全面深化挖掘其中内容,如我们选取了《北辰民间传说故事集》一书的部分内容,经过编辑整理,放入到本书“御河飘艺”中;为了让读者了解全市、全国怎样看天穆,我们从《媒体看北辰》一书中精选8个新闻媒体链接,从镇域外不同角度给予扫描,这还是首批名镇志中首先使用的办法。

编纂《中国名镇志丛书·天穆镇志》的过程,是学习提高、摸索创新的过程,从中我们受益匪浅。今后我们要在中指组的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大力弘扬“修志问道,直笔著史”的“方志人精神”,进一步把北辰地方志事业推向前进。

(此文是霍贵兴在2016年5月12日全国首届名镇志论坛上的发言,有删改)

猜你喜欢
志书篇目特色
议题确认 过程组织 篇目对比——基于群文阅读模式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也说方志的体例与篇目(设计)及二者的关系(随笔)
情系志书藏古今
志书图片的放置原则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略议年鉴资料在第二轮贵州省《科学技术志》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轮志书编纂应避免年鉴化倾向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
略评法学论文篇目之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