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郑宁,黄佩玲,王金之,王 巍,牛 洁
军校学员新训期不同阶段尿液的分析研究
苏郑宁1,2,黄佩玲2,王金之2,王 巍3,牛 洁3
目的:根据不同阶段尿液成分的变化,分析军校学员的训练负荷及强度。方法:选取30名新学员,在新训前、新训两周、新训四周后进行三次尿液分析,在3km跑前后均进行检测。结果:尿液成分的异常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尿蛋白>尿比重>胆红素>尿胆原。在新训两周后,除了尿胆原以外其他三项指标都非常高。结论:新训两周后应该及时做出调整,适当减少运动负荷及训练量。
尿液分析;中长跑;尿蛋白
目前广泛应用于运动负荷生化评定的指标很多,由于尿液较血液等指标具有采样及检测方法简便、无创伤、标本易获得、可重复取材、不影响正常训练进行的特点,较易为受试者接受,便于较长时间追踪观察。系统地测定多个阶段的尿液成分的变化,为训练提供有效数据,有助于在训练期间和恢复期进行体能评定,为科学训练提供依据。本研究选取尿液中对运动负荷比较敏感的尿蛋白(PRO)、尿胆原(URO)、尿比重(SG)、胆红素(BIL)等四个指标,在军校新学员新训期间进行多次尿液检测,以便根据机体尿成分的变化合理进行运动负荷的调整。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南京解放军理工大学2015级新生30名,性别均为男性,均无任何疾病史。由于其中三位受试者在训练期间受伤,未能按时参加实验,故有效受试者为27名,其中13名青年学员,14名部队学员,基本情况为年龄19.78±1.55岁,身高173.33±5.07cm,体重65.85±6.58kg。
1.2 检测方法
1.2.1 实验仪器及运动形式
实验器材:UA-66型尿液分析仪及尿十一联试纸条
运动形式:3000m耐力跑
1.2.2 测试过程
(1)记录受试者身高、体重、年龄等基本情况。
(2)上午八点受试者们留取运动前的尿样10-20ml,然后进行3000m跑,结束运动后5min内取尿液10ml-20ml。
(3)取样后即刻由专人进行新鲜尿液的测定,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分析,得出测试结果。
(4)在新训前进行第一次尿液检测,在训练两周后进行第二次尿液测试,在训练四周后进行第三次取样实验。
1.3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阅读,了解有关尿液分析的研究现状。
(2)实验测试法:运用尿液分析仪对所采集的尿样进行检测。
(3)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显著水平定为P<0.05。
2.1 尿样成分的统计
新训前27名有效受试者的尿液分析结果显示所有人的尿蛋白、尿胆原、尿比重、胆红素均呈阴性。新训两周及四周后3km跑前后各项尿指标异常人数见表1。对四个时间点的各项尿指标人数进行卡方检验,P > 0.05,表明异常人数没有统计学差异。
表1 各项尿指标的异常人数(n = 27)
其中青年学员与部队学员两周及四周3km跑前后尿蛋白的阳性检出率见表2 。卡方结果显示2周训练或4周训练后:一次急性运动前后,青年学员和部队学员PRO 阳性检出率均呈下降趋势(P<0.05)。
表2 PRO 阳性检出率(%)(n=27)
3.1 关于PRO的分析
训练两周时尿蛋白有23名即85%呈现阳性,这一现象表明在两周的训练后有85%的学员出现运动性尿蛋白,所谓运动性蛋白尿是指正常人在运动后出现的一过性蛋白尿。在本实验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刚开始进行训练,学员们还未能适应训练强度及负荷。未运动前的尿蛋白就显示阳性,说明前两周的训练对这些学员而言超过了他们的身体负荷,或机能状态不能完全恢复,此时他们需要调整训练强度及负荷。
对两周3km跑前后PRO异常人数进行比较,P<0.05,表明两周3km跑前后异常人数有差异。在第二周3km跑后有7名学员的尿蛋白由阳性转变为阴性,但其原因不清楚。表明在大强度运动后,跑步可能是一种机能恢复的方式。在训练4周后只有14名即52%显示阳性,相较于两周前85%的阳性检出率而言,已经大大下降,说明在后2周的训练中,学员们已经慢慢适应运动强度及负荷,身体机能产生适应性变化。
机体对适宜的负荷产生反应,但如果负荷过小,不会引起机体必要的应激反应;而过度负荷作用则会出现劣变反应[1]。在大运动量训练过程中,身体开始不适应时,尿蛋白排泄量增多;继续坚持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在完成相同强度的训练时,尿蛋白又会减少,这是身体适应运动量的表现。如果尿蛋白不减少,反而增加时,就要注意学员身体状态,酌情减少训练强度或训练量。
从表2中可以看出,部队学员的阳性检出率要低于青年学员,可能是因为部队学员进入军校前在部队有至少两年的训练史,与普通学员相比,对于新训期间的训练强度及负荷能更快更好地适应。
3.2 关于URO的分析
有研究表明,尿胆原的检出率很高,并认为尿胆原是评价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的敏感指标[2,3]。第一次实验中,尿胆原的异常检出率为18.52%,而在第四周训练后尿胆原的异常检出率看似并没有变化都是11.11%,实际上是有两位学员的尿胆原由阳性转变为阴性,同时有另外两名学员的尿胆原由阴性变为阳性。在本研究中,尿胆原的检出率低于胆红素的检出率。
3.3 关于BIL的分析
在第4周的实验中,胆红素的阳性检出率由33.33%上升到37.04%。在运动过程中,红细胞由于机械性的损伤而畸形或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经肝脏等分解而转化为胆红素,故胆红素在运动后会偏高。而在新训2周后的实验中,胆红素的异常检出率从59.26%下降到40.74%,不同于以往研究中运动后胆红素的值会上升,导致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血红蛋白和尿蛋白一样在运动过程中被代谢或者分解掉了。
3.4 关于SG的分析
由表1可得,在多次测试中尿比重阳性检出率都高于75%,在两次3km跑前都达到了100%,但是在跑步后均有所下降。尿比重是指在4摄氏度下与同体积的水的重量之比,是尿液中所含溶质浓度的指标。尿比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肾脏的浓缩功能,与尿液内所含溶质的多少成正比,与尿量成反比,且受饮水量、出汗量和尿量的影响。尿比重偏高,可能是因为实验在早上八点进行,学员们经过一晚上的体液消耗加上早晨未充足补水。当机体缺水时,尿量减少,尿液浓度增高,尿比重随之增高。
在新训两周后,除了尿胆原以外其他三项指标都非常高,所以此时应该适当减轻运动负荷,减少运动量。尿蛋白的排泄量随着负荷强度的提高而增加,随着机体的适应而减少。在一个训练周期中,可以用尿蛋白作为检测指标,观察学员的训练负荷的适应情况。本实验3km跑中,尿液成分的异常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尿蛋白>尿比重>胆红素>尿胆原。对于有周期训练或者长期运动习惯的人而言,在大强度运动后,进行3km跑也是一种身体机能的恢复方式。
[1]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8:117.
[2] 乐晓卉.短跑训练对不同训练水平运动员尿胆素原的影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0, 14(3):80-90.
[3] 李泱.张洁.刘文.侯菊花.不同训练阶段尿异常的比较[J].中国体育科技, 2000(5),47-48.
Analysis and Study on Urine of Military Academy Students at Different Stages
Su Zhengning1,2,Huang Peiling2, Wang Jinzhi2,Wang Wei3,Niu Jie3
Aims: to analyze the training load and intensity of military cadets according to the changes of urine composition at different stages. Methods: select thirty new trainees, and carry out urine analysis three times before new training, two weeks after new training and four weeks after new training. Results: the detection rate of urinary components from upper level to lower level is urine protein> urine specific gravity> bilirubin>urobilinogen. After the new training two weeks, the other three indicators are very high in addition to urobilinogen. Conclusion: Two weeks after the new training should be timely make adjustments, appropriate to reduce the exercise load and training volume.
urine analysis; middle-distance race; urine protein
解放军理工大学军事理论研究基金课题(项目编号:jl2015021)
苏郑宁(1989-),男,江苏启东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运动训练。
1.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6 Wen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enzhou 325006, Zhejiang, China. 2.南京体育学院运动健康科学系,江苏 南京 210014 3. 解放军理工大学军人体能训练与机能评定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1101
G804.2
A
1005-0256(2017)01-0052-2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0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