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冬梅+李一平
摘 要: 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语言结构相同,但其语义却不尽相同的现象。对日语宾格助词“を”进行概括总结,并针对不同宾格名词和同一意义的动词搭配时,由于名词的类型不同而产生不同语义范畴的语言现象加以探讨,有助于学习者对日语宾格有较系统的了解,对日语宾格助词“を”的灵活使用有所帮助。
关键词: 日语 宾格 语义
一、宾语的概念
宾语是动词的连带部分,一般表示他动词所述动作的对象或结果。宾语是对动词进行说明的,宾语与动词的意义关系,因动词而异。日语中最常见的是:宾语是动作、行为所涉及的直接的对象;宾语是动作、行为造成的直接结果;宾语是表示使役的对象。
例1:父は子供を連れて散歩に行った。(表示对象的宾语)
例2:兄は木で机を作った。(表示结果的宾语)
例3:母は娘を学校に行かせた。(表示使役对象的宾语)
二、格助词“を”的用法
“を”是日语中最基本的格助词之一,其常见的语法功能有三种,在句中用来提示宾语、移动补语和状况补语。格助词“を”最基本、最原始的功能是用来提示动作、作用所涉及的对象,提示谓语动词所涉及的宾语。当“を”之后的谓语动词是表示移动性的自动词时,“を”之前的名词则表示主体移动或经过的场所或是主体移动的起点。本文借用杉本的概念,将“を”的这一功能称为“移动补语”功能。当“を”用来提示动作、作用所发生的状态时,将“を”的这一功能称为“状况补语”功能。
例4:私は毎朝牛乳を飲む。(宾语用法)
例5:今駅前を通っている。(移动补语用法)
例6:豪雨の中を空港に着いた。(状况补语用法)
三、宾格的不同语义范畴
不同宾格名词和同一意义的动词搭配时,由于名词的类型不同,而产生不同语义范畴。他动词表示在人或外部事物的作用下客观事物的变化,变化的事物即宾语用格助词“を”加以表示,而“を”格所表示出的语义范畴有明显差异。
1.动作的对象及动作的结果
例7:卵を孵す。
例8:雛を孵す。
接受同一动词“孵す”,例7中的“卵”为动作的对象,或者说是动作开始前的状态,而例8中的“雛”却是动作的结果,这样我们便可以将上述两个句子改写成如下句子。
例9:卵を雛にかえす。
此类例子还有“目の前の景色を絵に描く”,“毛糸をセーターに編む”等。
2.行为动作的对象及行为动作所使用的手段或工具
例10:月を見る。
例11:望遠鏡を見る。
在上例中,“月”为对象,“望遠鏡”则是手段,或者说是工具。这样我们便可以将上述两个句子改写成如下句子。
例12:望遠鏡で月を見る。
此类例子还有“ナイフで人を刺す”,“弓で的を射る”等。
我们把上述两种情况结合在一起就会发现如下现象。
例13:米をつく。(对象)
例14:餅をつく。(结果)
例15:杵をつく。(手段)
将以上同一动词“つく”谓语的词组写成句子,会是如下句子。
例16:杵で米を餅につく。
此类例子还有“臼で豆を粉にひく”等。
3.行为动作的对象和场所
例17:財布を捜す。
例18:部屋を探す。
“財布を捜す”与“部屋を探す”句子中的“財布”为行为动作的对象,“部屋”则是行为动作进行的场所。根据文脉的不同,“財布”也可是行为动作的场所,“部屋”也可是对象。前者是回答“何を”的,而后者则是回答“どこを”的。这样,上述句子可以改写成如下句子。
例19:部屋で財布を捜す。
此类句子还有“乳房で乳を吸う”等。
4.材料与场所
例20:ペンキを塗る。
例21:壁を塗る。
在“ペンキを塗る”与“壁を塗る”的句子中,“ペンキ”是行为动作所使用的材料,而“壁”则是行为动作所涉及的场所。于是可将上述句子改写成如下两种形式。
例22:ペンキで壁を塗る。
例23:ペンキを壁に塗る。
此类句子还有“花で部屋を飾る”或“花を部屋に飾る”,“酒で杯を満たす”或“酒を杯に満たす”。
可见形式相同的语言结构,包含着不同的语言含义,进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语言世界。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多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深层次了解和掌握宾语的不同语义,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格助词及宾格的语义范畴,发现中文与日语的不同之处。
四、结语
本文介绍宾语的概念,总结格助词“を”的用法,进而着重探讨宾格不同语义范畴。本文未涉“山を登る(表示移动的空间)”“夏休みを過ごす(表示移动的时间)”“踊りを踊る(同源宾语)”“りんごを剥く/りんごの皮を剥く(整体和部分)”“体を洗う/からだの汚れを洗う(持有者和附属物)”等问题,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杉本武.現代語格助詞の研究—文法関係の関わりを中心に—.東京都立大学,1984.
[2]顾明耀.标准日语语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