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婷+刘义杰
摘 要: 本文从农村社区教育的供给对农村发展的积极作用入手,分析了影响农村社区教育供给有效性的因素,并提出了提高农村社区教育有效性的措施。
关键词: 农村社区教育供给 有效性 提高措施
在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这表明国家对社区教育的重视。农村社区教育作为社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村经济发展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然而,现阶段我国的农村社区教育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其有效性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有必要对农村社区教育的有效性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一、农村社区教育供给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1.有利于推进乡村文明建设。
乡村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不可或缺。乡村文明建设最关键的就是要提高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从当前现实来看,农民整体的文化素质虽有一定的提高,但整体仍然欠佳。因此,农村社区教育通过对农民开展科学知识普及、卫生知识宣教、文明礼仪培训等,从根本上瓦解封建、落后的习俗,有效革除重男轻女、不安全避孕等陋习,将先进的观念深深植根于农民的心中,为乡村文明的建设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与思想基础。
2.有利于提升农民知识技能。
农村经济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仅靠政府给予资金和政策帮助是远远不够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最关键的是需要依靠农民自身知识技能的提升。农村社区教育可以为农民提供良好的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和其他相关职业素养的培训,使致力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掌握科学的生产方法,提高农业产出,从而提升经济效益;也可以使进城务工的农民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劳动效率,强化劳动效果,增加工资收入。
3.有利于推动农民创新创业。
当前,政府对农民创新创业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然而,如果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农民凭空创业就确有很大的困难。对此,农村社区教育可发挥教育功能,帮助农民学习和掌握有关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且可以为农民创新创业提供必要的指导。
4.有利于加快城乡一体化的步伐。
尽管我国改革开放已有三十余年时间,城乡经济都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然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格局仍未得到根本改变。这种经济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限制。可见,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因此,可以通过开展农业社区教育,推进农村经济产业化发展,推进农民工转移,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协调发展。
二、影响农村社区教育供给有效性的因素
1.农民参与的热情影响农村社区教育供给的实施。
农村社区教育的对象是广大农民,因此,农民的参与情况将会对社区教育的实施过程产生影响。然而,从当前情况来看,农民的参与热情并不是太高。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社区教育供给的内容上没有充分满足农民参与教育的需求,导致农民对教育不感兴趣从而不愿意参加;二是大量青壮年劳动力都转移至城市务工,留在农村的多是一些文化素质偏低的老人或年幼的孩子,他们对教育的渴望度较低,所以不愿意参与。缺少了农民的参与,农村社区教育就成了独角戏,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
2.经费来源有限影响农村社区教育供给的数量。
教育的发展,缺少资金的支撑是很难的。从目前来看,农村社区教育的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资金来开展,政府对农村社区教育的重视程度会直接决定其年初对社区教育资金预算。通过有关调研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地方政府对农村社区教育的经费投入是十分有限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供给的数量。
3.基础设施薄弱影响农村社区教育供给的效果。
由于缺少资金的投入,使得与之相关联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薄弱。当前,在农村虽然有些村委建设有村级图书馆,但其图书拥有量非常少,图书种类有很大的局限性。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如网络电脑、投影仪等,更是非常少见,一些与教学相关的实验仪器设备就更屈指可数。如此薄弱的基础设施,必然会使许多教育内容无法切实开展,影响社区教育供给的效果。
4.师资力量匮乏影响农村社区教育供给的质量。
教育实施的主体是教师,没有优秀的师资很难有高质量的教育。然而,受各种因素影响,农村很难吸引并留住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到农村来扎根开展农村社区教育。稍有能耐的人才,都会努力到城市里就职。这导致农村社区教育的师资明显匮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社区教育供给的质量。
三、提高农村社区教育供给有效性的措施
1.激发农民参与热情,推动农村社区教育供给实施。
农民群众的参与是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力量之源。要激发农民的参与热情,就要把握准农民的实际需求。因此,第一,在教育供给的内容上,要切合农民对教育的渴求,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合理安排教育的内容。第二,在教育供给的方式上,要尽可能选择农民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让农民在快乐中接受教育。第三,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农村社区教育的认识,关键是要让农民知道接受农村社区教育对自己能够带来哪些好处,促使农民转变思想观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激发农民的参与热情,才能有效推动农村社区教育的实施。
2.拓宽教育经费来源,增加农村社区教育供给数量。
一方面,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社区教育的重视度,在年初财政预算时多给予政策倾斜,保证农村社区教育正常运转的基本经费。另一方面,政府要结合市场化发展的思路,将农村社区教育市场化运作,为民资的进入搭建好平台,提供良好的软硬环境,吸引民间资本开展农村社区教育。有了充分的经费保障,农村社区教育供给的数量增加就有了条件。
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村社区教育供给效果。
政府要统筹利用财政资金,妥善规划各村镇的农村社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要进一步充实村级图书馆馆藏图书的数量与种类,尽可能地满足农民学习的需求。二是要不断加强村级网络远程学习室、现代化多功能教学室的建设,为农村社区教育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教学条件保障。三是积极探索建设有关农业生产实验教学基地,为开展农业生产技能教育提供场所。通过完善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必然能够有效强化教育供给的效果。
4.优化教育师资力量,提高农村社区教育供给质量。
一是从已经在农村工作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中,选聘一些优秀的教师作为农村社区教育开展科学文化、社会礼仪等知识教育的专职教师队伍,保证队伍的稳定性,为建设清风正气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文明基础。二是要在各类待遇上制定详细的政策,从地方高校师资中选聘一些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性教师,定期到农村开展有关专业技能教育培训,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技能。三是通过有关NGO组织,面向社会招募志愿者,不定期地开展支教、支农和支医服务,倡导健康的生产与生活方式。通过这三点建立起专、兼职相结合的农村社区教育师资队伍,能够很好地提高农村社区教育供给质量。
参考文献:
[1]孙键.我国农村社区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9(01).
[2]胡红兵.浅析打造农村社区教育品牌培训项目[J].吉林教育,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