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兰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普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普遍.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是每位教师的重要任务,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且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让学生可以充分体验知识的再造,同时密切联系生活,以此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方法
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充分认识到了应试教育的缺陷,所以,素质教育成了未来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 通过素质教育的实施,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与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其影响着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师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方法进行分析.
一、提高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通过大量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总结可知,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是学生的内部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引导、组织的作用. 在过去,学生学习不好,是因为教师教得不好,这是典型的教师中心论思想,倘若学生不想学、不愿意学,教师教得再好,也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为此,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师生互动,以此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进而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事实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并不矛盾,可以说,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学生主动性越强;反之,学生主体地位越高,教师主导作用发挥越大. 通过二者的密切结合,可以有效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进而对全面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比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模式,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同时完成思维训练. 在合作进行“将一个平行四边形剪切拼成一个长方形”的任务时,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且进行相关的思考. 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进而为数学知识的全面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自主探究,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的再造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的再造是非常重要的,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如果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没有进行再造,那么也就无法透彻理解知识内容,更加无法展开灵活运用. 比如,在教学“小数除法”这一内容时,计算1.36 ÷ 1.6的时候,学生通过列竖式的方式,得出商是0.8后,余下的8究竟是什么意思,学生未能理解. 此时,教师在黑板上写出:1.36 ÷ 1.6 = 0.8……8,询问学生对不对?学生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教师就利用这一情况,让学生进行思考,并且检验得出结果不正确,让学生知道除法得出的余数不是8,而是0.8. 通过这一教学过程,不仅可以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还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进而通过思考,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密切联系生活,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充分的生活体验,从而对已学知识进行充分理解与掌握,并且逐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以此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比如,在教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内容时,求10.6 - 8.7这一算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买东西的经验进行理解,如小李有一张10元钱、6角零钱,买一个本子8.7元,他应该怎样付钱?售货员又应该如何找钱?最后小李还余多少钱?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不仅可以学习相应的知识,还可以提高自身的运用能力,以此深入掌握知识内容.
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且在体验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不断锻炼自身思维,以此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就要加强对教学模式的改进,以此提高教学效果. 所以,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给予恰当的引导与组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索,并且加强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知识,以此进一步增强学生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谭丽华.新课标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3):133.
[2]付媛媛.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09):109.
[3]郭丽丽.略论素质教育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情境化[J].才智,2013(3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