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华
作文是高考语文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赋分70分,占试卷总分的43%。学生戏言道:“得作文者得语文,失语文者失天下。”可见其重要性。然而作文的特殊性,给学生学和教师教都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恐怕是多种多样的,但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终极两问“写什么”和“怎么写”。那么,教师为何觉得作文难教呢?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面临的困惑自然也就是千差万别的,教师无法用同一种方法解决所有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于是便会让人产生一种教而无用的错觉。
经过多年语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高三作文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确定作文的审美标准
实际上,大部分学生对写作感到为难从小学写作文时就开始了。“写什么”的困惑与学生生活经历的扁平化有关,与课外阅读的缺失有关;而“怎么写”的困惑则是与教师没有给学生确立明确的审美标准有关。小学时,语文教师给学生确立的审美标准是《小学生优秀作文选》,这个审美标准的低下影响了学生作文的起点;到了中学时代,语文教师确立的审美标准变成了《中学生优秀作文选》《高考满分作文选》等,这样的审美标准阻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同龄的佼佼者通过大量的阅读,创作出了远高于其他普通学生的优秀作品,但从语文教师的角度来看,绝大部分作品依然是较为稚嫩的文章,并不足以充当标准。语文教师对审美标准的选择是功利化的表现,不利于学生写作潜力的发展提升。比较有效的做法是,语文教师以现当代名家名篇为基础,精心挑选经典美文片段,按照写人、写物、写景、写事、说理的序列编订成册,供学生选择性摘抄。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制定较高的审美标准,让学生感受美、体会美,从而学会如何美。
二、体悟式作文教学
所谓“体悟式作文教学”就是让学生从教师角度去评判作文。高考作文的最终读者和评判者是语文教师,所以让学生体验教师角色是非常有效的办法。具体来说,有互评与学讲两种方式。互评是同学之间互相评价,观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鉴他人之短以自诫;学讲是学生根据自身体会对作文进行全方位评判,并提出个性化的意见,所谓“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通过“体悟式教学”让学生感受不足,从而产生自省意识。
三、个性化教学
作文的个性化教学策略是指教师针对每个个体的情况提出独特的指导意见,主要针对学生作文的体裁、文章结构、以及写作题材等。具体来说,教师需要在开学几次作文之后给学生进行作文体裁定向:较为理性的学生侧重议论类文体,较为感性的学生侧重记叙类文体;善于描写抒情的学生侧重记叙类文体;不会写作的学生侧重议论类文体。这个分类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写作方向,在写作练习中有意识地养成文体意识,从而“术业有专攻”。当然这个分类不应是固化的,而应是流动的,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及时调整。
然后对于用议论类文体写作的学生要注重指导其文章的个性文体结构和语言。议论类的文体是以思想深度取胜的,但是思维的深入不是一年半载能够做到的,教师可以从文章的论述结构和论述语言入手,独特的论述结构和简洁有力的论述语言可以使文章面貌焕然一新。对于侧重记叙类文体的学生,教师要注意指导其写作题材和描写语言。记叙类文体以题材新颖、语言优美取胜,但写作题材来源于生活与课外阅读,不少中学生在这方面严重缺失,而且由于自身局限难以捉摸到高考的审美取向。所以,语文教师应当从自身高度指导学生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拒绝“老滥俗”,追求独特新颖。
在此基础上教师要进行表达方式的模块训练,高考常用的表达方式为描写、记叙、议论、抒情。在起始阶段可以根据学生的写作需求进行片段写作,让学生养成用生动语言写作的习惯。
除此之外是作文的升格训练,即从普遍性的课堂写作方法的讲解分析到特殊性的具体文章剖析提升,这也是让学生写作水平快速提高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具体来说,教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范本,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探讨交流,从选材、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入手进行修改,让学生明白作文存在的不足与提升的可能性。在课堂教学实践时有三个方面尤其重要。
一是范本的选择,范本是具有代表性的样本作文,需要具有代表性,往往是学生在写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的集合体。范本还需要有一定的序列,教师要根据学情需要从写作规律出发,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进行选择。
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合作探究式课堂结构,让学生依照“问题在哪里”“问题是什么”“问题怎么改”和“还能怎么改”的思路进行探讨,以养成学生自主提升的意识。
第三,教师需要扮演好观察者与裁判的角色,随时关注问题群体的课堂表现,关注其探讨成果,并对学生的升格训练成果进行评判,予以方向性的指导和鼓励性的赞赏。
作文教学难且不难,只要教师有系统化的教学思维和精细化的教学活动,针对学情精心指导,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就能取得不俗的教学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南莫中学(226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