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浩月
童年的时候,我是对死亡抱有好奇心的。
父亲去世的时候,我大概是在上小学一年级。对死亡完全没有什么概念,只略微知道,这个人,可能以后永远见不到了。
我母亲悲痛欲绝。整个大家庭里的人,都聚拢在院子里哭送父亲,唯有我,和别的小孩子一样,呆立在一旁,内心塌陷,不知所措,希望有人过来抱抱肩膀,安慰一下,告诉我这个事情的前因后果。
但是没有人这么做。我长大之后,莫名其妙地,心头总有一种罪恶感,觉得父亲的死和自己有关。再深一点的去思考,其实是为自己当时没有能力去阻止这件事情发生而感到愧疚。
父亲去世是因为疾病和饥饿。那是1980年,虽然已经不用吃树皮、槐花和未成熟的豌豆了,但地里的粮食还是不够吃。家里第一次烙小麦煎饼的时候,奶奶在灶前泣不成声,因为她想到了我父亲,在我们全家终于等到可以吃上小麦煎饼的时候,他却去世了。后来我和奶奶聊天,她总少不了要说一句,“可怜我的大儿子,临死前都没吃到小麦煎饼”。
父亲去世的时候是二十九岁。在我自己长到二十九岁,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觉得每多活一天,都是额外的、多余的、被命运所赠送的。产生这种想法,是因为内心一定是有些什么,陪伴父亲一起死去了。
或是因为过早的面对过生死离别的场景,我对死亡并没有恐惧,当然,也有可能童年的心灵出于一种自我保护,采取麻木的方式阻挡了恐惧。
死亡是什么?
死亡是眼泪,死亡是冰冷,死亡是黑暗,死亡是伸出手去只能握到一片虚空?……是,好像又不是。
【原载2016年第10期《中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