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青青 哈尔滨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
快速检测原料乳中硫氰酸钠掺假
□ 杨青青 哈尔滨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
在乳制品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对乳制品中含有物质的检测技术却发展缓慢,尤其是对硫氰酸钠的检测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乳制品中含有大量的营养元素,可满足人体在各个生长阶段的不同需求,促进我国青少年的身体发育。但一些不法商家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在原料乳中添加非法添加物以降低原料乳品的成本,给正常的乳制品市场造成了极大的干扰。为保证原料乳品的安全,需要对原料乳品进行抽检,快速检测技术可满足大规模的抽检原料乳品,因此得到较多的应用。
硫氰酸钠是一种白色结晶粉体,相对密度为1.7 g/cm3,可在287 ℃高温下转化为液体。硫氰酸钠易溶于乙醇、水等溶剂,其水溶液呈中性。硫氰酸钠遇到铁、硫酸、银盐后,会生成硫氰化铁、硫氰酸钠、硫氰化银。硫氰酸钠的化学结构较为稳定,但在遇到其他化学物质后,极易产生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如与三价铁盐相遇后,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氰根,会抑制人体细胞中的化学反应,降低酶的活性。
含硫氰酸钠的乳制品进入人体的肠道位置后,极易引发人体肠道功能紊乱,使人体出现恶心、呕吐、反胃等食物中毒迹象,随着中毒程度的加深,还会进一步损害人体的免疫系统,并对人体的肾脏构成极大的威胁。在原料乳中添加少量的硫氰酸钠,可抑制原料乳中病菌细胞的繁殖,延长原料乳的保鲜期。硫氰酸钠加入原料乳后,原料乳中的过氧化物和硫氰酸钠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亚硫氰酸钠,亚硫氰酸钠可抑制原料乳中细菌的活动,破坏细菌的氧化活动,使细菌因酶失活而失去繁殖能力,保持原料乳的新鲜。在牛奶中添加适量的硫氰酸钠使牛奶保鲜已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虽然硫氰酸钠的价格较低,但一些不法商家为追求经济利益,在原料乳中加入硫氰酸钠时,使用其他化学物质代替,致使原料乳中细菌较多,不合格的原料乳在进入加工体系中后,破坏乳制品的品质。
常规检测方法确定样本成分
在乳品的检测中,通过常规检测方式,检测出乳品标本中的有害成分。如对原料乳中的硫氰酸钠的检测,首先依据硫氰酸钠和三价铁离子发生作用后会生成波长在460 nm附近的血红化合物的原理,对硫氰酸钠进行常规检测。通过检测得到每个样品主成分得分值距归类样本中心的距离(QA值),定性判断原料乳掺假物的存在。QA值越大,说明该样品偏离样本中心越远。通过收集一些奶站原料乳样品,按已建立好的硫氰酸钠掺伪模块进行检测,利用离子色谱对检测出的异常乳进行验证检测,以确定硫氰酸钠掺伪模块的准确度,测定数据结果见表1,表2。
乳成分分析仪器检测技术原理
利用乳成分分析仪器对原料乳的成分进行检测,根据计算可得到常规数据,原料乳中的蛋白质含量为3 g/100 mL,脂肪值为3 g/100 mL,固体值为11.5 g/100 mL,非脂乳固体含量8.5 g/100 mL,乳糖值为3.3 g/100 mL。利用乳成分分析仪器可以检测原料乳的成分是否和常规值相符,在使用前将乳成分分析仪归零,依次检测出蛋白质、脂肪、固体值、非乳脂固体和乳糖等值,然后依次对这些值进行对比分析。将硫氰酸钠样品加入原料乳中进行测定,在其充分溶解后,使用乳成分分析仪器进行扫描,为保证计算值的准确性,需使用多个硫氰酸钠样品,根据扫描结果取平均值作为最终检测结果。利用乳成分分析仪将计算出的乳成分的最终检测结果分解成主要数据,如果主要数据值没有超过T值,则为正常,如果超过了T值,则可以判断原料乳中的硫氰酸钠成分有掺假,需要再次检验以判断其成分。
原料乳中非乳脂固体的测定值
参照国家相应的质量标准,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计算出标本中脂肪、蛋白质、非脂总固体等各成分的含量,将所数据输入到分析仪器中,进行数据的分析,以检测其是否存在超标情况。根据分析仪器的分析结果,建立起标准的原料乳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可直观地观测到每个非乳脂固体的测定值。为保证数据的真实性,要对标本进行检测一次,复查一次的方案。为了防止人为掺假情况的发生,还要从样本中选择一个样本,标记为A,然后和其他样本混在一起。每次从样本中抽出50 mL,再加入0.5 mg的硫氰酸钠,在其充分溶解后,计算数值是否正常,然后根据检测结果,建立起模型中的数据库,并向数据库中输入检测结果数据。在数据库建立起来后,进行仿真分析与实验验证。利用分析仪设置硫氰酸钠的检测值,并赋予这个值一定的范围。当检测值达到这个范围内后,分析仪就会发出警报,从而检测出硫氰酸钠的存在。
表1 原料乳品中蛋白质的实测值
表2 原料乳品中脂肪的实测值
随着原料乳中成分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快速检测出原料乳的硫氰酸钠成分含量,判断原料乳中是否含有有害成分,有助于规范奶制品市场,保护我国原料乳市场的安全,提升我国奶制品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