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纪宏
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载体,既支撑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也跟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近日,北京市发布“十三五”时期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笔者认为,结合政府的规划和老百姓的需求,未来北京基础设施发展应从几个方面进行重点关注:
关注点一:
基础设施的发展阶段
我们判断,“十三五”时期基础设施仍将处于大规模建设阶段。基础设施发展仍有很大缺口,北京新机场、轨道交通、后南水北调时期水务建设需求仍然较为旺盛,能力提升仍是北京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任务,疏解非首都城市功能、构建高精尖产业机构、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仍需要大力发展基础设施。
但同时,城市存量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压力仍然很大,对城市管理能力提升将提出更加迫切的要求,“十三五”时期预计将成为基础设施能力与管理提升并重的主要时期,需要我们从精细化、智能化、网络化管理方面更多去寻找提高基础设施质量的突破口。
关注点二:
五个核心的关键词
一是疏解。服务对象的变化带来发展需求的变化,北京市基础设施不仅服务于本市,还需要推动京津冀基础设施的一体化,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二是管理。下大力气解决管理薄弱问题,推动基础设施与城市功能的融合,使首都基础设施整体水准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三是改革。基础设施的发展将更多采用改革方式,要改革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模式,要大力吸引社会投资,把制约基础设施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逐步清除。
四是民生。随着民众意识觉醒,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兴起,老百姓的诉求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基础设施的方便性、安全性等有了更高的要求,要关注民生诉求,多建老百姓需要的基础设施。
五是系统。行业内部要均衡,行业之间要协调,城乡发展要平衡,区域之间要一体,规划、建设、运营要实现全过程控制。
关注点三:
基础设施的供给侧变化
北京的基础设施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依然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均、服务不高的问题,既要做好加法,也要做好减法。“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势在必行。
首先是规划先行。科学设定基础设施发展目标,做好规模预测,加强基础设施与土地、产业和城市功能的融合,从规划层面减少基础设施的低端供给,提高基础设施源头供给效率。
其次是服务民生。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质量,防止豆腐渣工程,从老百姓的角度出发,解决一批交通拥堵、城市积水点、环境脏乱差等突出问题,多一些雪中送炭,少一些锦上添花。
再次是高效低碳。基础设施的大体量和使用时间的长跨度,决定了资源重复利用的重要性,需要注重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避免大拆大建,提高基础设施利用效率,同时,要将生态和绿色理念融入基础设施建设,体现人与自然的平衡。
关注点四:
基础设施投融资的需求
"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需求仍然很旺盛,基础设施投资与GDP、固定资产投资有一定的相关性,根据公开的统计数据,按照历年GDP、基础设施投资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趋势测算,保守估计,“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基础设施年均投资需求至少约2100亿元(“十二五”时期年均为1834亿元,2015年实际完成投资2175亿元),需求旺盛,压力也大,需要进一步创新投融资模式,尤其是大力推行PPP模式,做好政府管制,合理化期望收益,推动基础设施发展。
(作者:北咨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