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数量一定没有质量吗

2017-01-06 19:04梁卿
职教论坛 2016年26期
关键词:教育领域数量论文

梁卿

自踏入教育领域以来,常常能看到或听到的一个判断就是“有数量不一定有质量,但没有数量一定没有质量”。最近又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这一观点。有意思的是,在各种不同的文献中,这一判断虽然分为前后两句话,但真正被人们所重视的其实是后一句话。从我国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人们对“没有数量一定没有质量”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按照这一看法,在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中,先得扩大规模,然后才能提高质量。这也正是我国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的真实历史轨迹。这似乎说明这一论断是我国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认识基础。但令人奇怪的是,就所见文献来看,人们既没有对“没有数量一定没有质量”的含义加以说明,更没有对其原因进行充分解释,也就是说,这一论断并未经受充分的反思。正如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过一样,未经反思的观点也是不能够相信的。

“没有数量一定没有质量”这一论断本身其实是含糊不清的。原因在于,数量也好,质量也罢都只是事物的性质。因此,提及数量和质量的时候,必须具体指出是什么事物的数量和质量。如果“没有数量一定没有质量”这一论断之中数量和质量是同类事物的数量和质量,那么,从字面上看,“没有数量”就是说某事物的数量为零。既然数量为零,“没有数量一定没有质量”就是正确无疑的。但问题是,人们似乎并不是在这个意义上论及“没有数量一定没有质量”的。从不同文献的语境来看,所谓“没有数量一定没有质量”的真实含义是说,只有一个事物的数量足够多,其质量才有可能足够高。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事物在数量上不够,则其质量一定不高。

何出此言呢?我见到过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相比于工科大学,在综合性大学更容易见到美女。”这一解释多少有点对女性的不尊重,但其意思相当清楚,即只有当一个事物的基数足够大,才可能出现更多表现优秀的个体。比如,在科研上,当论文数量较少时,高水平的论文就少。当论文数量较多时,高水平论文就会较多。同理,在教育领域,当学生数量较少时,高素质的学生就少。当学生数量较多时,高素质的学生就会较多。在经验上,这些看法当然都是正确的。然而,按照这种解释,衡量质量高低的指标就是高水平个体数量的多少。具体到教育领域,所谓学校教育质量主要就体现为该校培养的优秀学生的数量。我认为,对教育质量的这一理解不能让人接受。既然一所学校要对全体在校生实施教育,为什么判断教育质量高低的时候只看优秀学生的表现呢?第二种解释是,根据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只有当数量累计到足够多时,质量才可能会得到提升。这一看上去颇有道理的解释其实似是而非。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量变引起质变的含义是,某事物数量增减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该事物性质的根本改变,而改变的结果是,该事物不再是该事物而成为其他事物。所谓“质变”的“质”指的是“本质”、“性质”而并不是“质量”。因此,试图用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来解释“没有数量一定没有质量”是对这一原理的错误使用。我不知道是否还有其他理由,但就目前的情况看,“没有数量一定没有质量”的论断是站不住脚的。

事实上,即使“没有数量一定没有质量”这一判断成立,在教育和职业教育实践中也需要更为细致的考虑。如前所述,所谓“没有数量一定没有质量”是说如果一个事物在数量上不够,则其质量一定不高。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要提高质量,究竟需要多少数量呢?由于这一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回答,因此,在教育实践特别是教育评价领域,所谓“没有数量一定没有质量”往往被理解成了“数量越多,质量越高”,从而对教育实践产生了严重的误导。

当然,“没有数量一定没有质量”还可以有其他理解,即这一论断中的数量和质量的主体不同。例如,在学校教育领域,质量指的是学生素质,数量则指的是对学生素质有影响的要素——如教师、实训设备等等的数量。在这个意义上讲,“没有数量一定没有质量”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教师、实训设备、图书等数量不够,那么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高也高的有限。如果是这样,那么就不能笼统地说“没有数量一定没有质量”,而需要做更为具体地说明。

总而言之,“没有数量一定没有质量”这一命题作为一个哲学或教育哲学的命题难以成立。也就是说,抽象地、不加说明地认为“没有数量一定没有质量”是武断的,只有在加以特殊界定的情况下,这一论断才有成立的可能。(作者系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 秦红梅

猜你喜欢
教育领域数量论文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角:开启位置与数量关系的探索
基于文献计量的数据素养及其教育领域研究态势分析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头发的数量
向量数量积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江江西率先突破高考、教师交流、民办教育深化综合改革
反差——阿伦德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