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彬 陈竹 曾丽 周明 陈丽
(四川省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四川 成都 610066)
·基础护理·
动静脉置管在肝衰竭患者行人工肝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万彬 陈竹 曾丽 周明 陈丽
(四川省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四川 成都 610066)
目的 探讨动静脉置管在人工肝支持系统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将256例行人工肝治疗的肝衰竭患者按置管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分别予外周动-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总结护理措施。结果股静脉置管的成功率(89.8%)明显高于外周动-静脉置管(7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渗液的发生率更低(P<0.05),在人工肝治疗过程中的平均血流量更高(P<0.05),更有利于人工肝的顺利进行。动静脉置管为人工肝治疗提供了一条最佳静脉道路。无感染、断管、栓塞及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无一例护理纠纷,患者满意度为98.0%。结论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动静脉置管的不良反应,是保障体外循环管路通畅、人工肝治疗顺利完成的重要环节。
肝衰竭; 动静脉置管; 人工肝支持系统; 护理
肝功能衰竭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肝脏的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而出现黄疸、肝性脑病、腹水和凝血机制障碍等临床表现[1]。肝衰竭患者的并发症多,病情进展快,预后极差,病死率高达50%~90%[2]。人工肝支持系统是治疗肝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3],而建立良好的体外血液循环通路,即动静脉置管,则是顺利完成人工肝治疗的首要工作。动静脉置管包括外周动-静脉置管和中心静脉置管两种方法。现将我院对肝衰竭患者采取动静脉置管在人工肝支持系统中的应用及护理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人工肝治疗的肝衰竭患者256例,其中男213例,女43例,年龄21~59岁,平均年龄(38.7±6.5)岁;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外周动-静脉置管(外周动-静脉置管组)128例和中心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组)128例。诊断符合《肝衰竭诊治指南(2012年版)》中的肝衰竭诊断标准[1]。本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均在完全知情的条件下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性。
1.2 方法
1.2.1 置管方法
1.2.1.1 外周动-静脉联合置管 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后,外周动脉置管选择桡动脉或足背动脉,使用一次性动静脉穿刺针(日本NIPRO公司,型号16G),在动脉搏动最明显处的上方进行穿刺,见回血后缓慢推注少量肝素生理盐水(1∶1),见回血且穿刺处无肿胀后,予以固定;外周静脉置管选择较粗直的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等肘部静脉,使用静脉留置针(德国B.BRAUN公司,型号16G),见回血后固定。
1.2.1.2 中心静脉置管 一般选择股静脉进行置管。患者取仰卧位,置管侧下肢外旋外展,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2~3 cm、股动脉搏动明显处内侧0.5 cm处进行穿刺,进针角度为30°~45°,进针深度为3~5 cm,见抽出静脉血后,置入单针向双腔导管(德国B.BRAUN公司, 型号12F),固定[4]。若患者肥胖或置管侧股静脉走行触摸不清,可在超声定位下进行置管[5]。
1.2.2 护理
1.2.2.1 导管护理 治疗结束后立即采用生理盐水10~15 mL冲洗导管,再用肝素生理盐水(1∶1)正压封管,以防止导管堵塞及血栓形成。每日进行导管护理,护理时要取下肝素帽,先抽出导管内封管肝素液,观察有无血凝块,确定通畅、无血凝块后即进行封管;若抽液不畅,严禁向内推注和暴力冲管,以避免血凝块进入血管产生血栓及栓塞[6]。在带管期间,应指导患者使用坐便器,指导患者适当进行下肢锻炼,但置管侧肢体的活动度不应太大,防止因下肢过度屈伸造成导管断裂[7]。一旦发现导管脱落,应立即压迫止血,并及时消毒,注意局部观察。
1.2.2.2 预防感染 病室护士需加强维护管理,密切观察局部是否有敷料松脱、渗湿、污染、穿刺点暴露、机管路固定松动等现象[8]。置管处应每日进行碘伏消毒、更换敷料,保持置管处清洁、干燥,并观察置管处有无红肿、破溃及脓性分泌物,以及患者有无体温升高等感染征象。患者若出现出汗量增加、局部出血及敷料变潮等情况,应及时更换敷料。因股静脉临近外阴和肛门,容易被污染,需注意防止大小便污染。若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处理。人工肝室采用人机共存消毒机消毒,每日2次,每次2 h。
1.2.2.3 拔管后护理 (1)外周动脉拔管:拔管后需局部加压,并定时解压。具体操作为:1 h内:每15 min解压一次;1~2 h:每30 min解压一次;2~4 h:每1 h解压一次。(2)外周静脉拔管:拔管后局部加压,无渗血即可。(3)中心静脉拔管:拔管后局部加压30 min,若无渗血及出血,再用沙袋(1 200 g)局部压迫6 h,嘱患者置管侧肢体制动6 h,观察局部有无出血及血肿形成。肝功能衰竭患者常常伴有凝血功能障碍,如有渗血现象,需延长按压时间,必要时加用止血药物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一次管理成功率及平均血流量、穿刺不良反应情况。
2.1 两组患者穿刺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穿刺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穿刺不良反应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穿刺不良反应比较 例(%)
2.3 患者满意度 在动静脉置管的过程中及患者带管期间,无1例断管、感染、下肢静脉栓塞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无1例护理纠纷,患者满意度为98.0%(251/256)。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肝脏疾病的严重症候群,病死率极高。人工肝支持系统(简称人工肝)是治疗肝衰竭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一个体外的机械、理化和生物装置,清除各种有害物质,补充必需物质,改善内环境,暂时替代衰竭肝脏的部分功能,为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或等待机会进行肝移植[3]。动静脉置管是人工肝治疗时建立血液通路的一种方便快捷的方法,操作简便,并发症少。
肝衰竭患者常常需要进行多次人工肝治疗,股静脉的解剖位置相对固定,股静脉置管可避免外周静脉置管困难的缺点,而且留置时间长,能降低患者频繁穿刺的痛苦,减轻对患者血管内膜的损伤,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为人工肝治疗提供了一条最佳静脉通路。因此,对于需要多次进行人工肝治疗的肝衰竭患者,提倡采取股静脉置管的方式,以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痛苦。
[1]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 肝衰竭诊治指南(2012年版)[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3,21(3):177-183.
[2] 程家喜, 孙丽华, 张跃新. 肝衰竭预后评估的研究进展[J].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4,7(2):188-192.
[3]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指南(2009) [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09,2(6):321-325.
[4] 王咏梅,杨泽彬,吴谷奋,等.实用血液净化护理[M].上海:科技技术出版社,2005:102-111.
[5] 王伟,陶然,何显炬,等.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置管在急危重症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净化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医院,2014,14(12):37-39.
[6] 罗小红.362例股静脉置管在人工肝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J]. 黑龙江医学, 2015,39(8):971.
[7] 孙潺,彭程,揭盛华,等.羟乙基淀代血浆在人工肝支持系统中治疗肝衰竭的应用及安全性[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2(6):681-684.
[8] 莫丹,袁素娥,周涛, 等. 人工肝股静脉留置导管病原菌定植结果分析及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0):900-901.
Application of arterio-venous catheter for hepatic failure patients treated by 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
Wan Bin, Chen Zhu, Zeng Li, Zhou Ming, Chen Li
(PublicHealthandClinicalmedicalCenterofChengduCity,ChengduSichuan610066 )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s and nursing measures of arterio-venous catheter in 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 (ALSS).Methods Total of 256 patients with liver failure received ALSS were adopted peripheral arterio-venous catheter or femoral vein catheter, and the application effects and nursing measures were analyzed, respectively.Results The success rate of femoral vein catheter was higher than peripheral arterio-venous catheter (89.8%&79.7%,P<0.05), the incidence rate of oozing was lower (0.8% & 6.25%,P<0.05), and the average volume flow through ALSS was higher (122 mL/min & 105 mL/min,P<0.05), which contributed to ALSS running smoothly. By means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measures including psychosocial nursing, catheter care, infection prevention nursing and of extubation care, the rate of hemorrhage, oozing, haematoma, catheter ablat were 3.52%, 3.52%, 1.56% and 0.78% respectively. No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 such as infection, catheter fracture, embolism and massive haemorrhage or nursing disputes occurred. The patient satisfaction was 98.0%.Conclusion Rational nursing coul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arterio-venous catheter, which ensure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tubes and ALSS to operate efficiently.
Liver failure; Arterio-venous cathetering; 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 Nursing
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课题(编号:150035)
万彬(1973-),女,四川成都,本科,副主任护师,护理部主任,从事临床护理管理工作
陈竹,E-mail:277796360@qq.com
R473.5
B
10.16821/j.cnki.hsjx.2016.11.028
2016-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