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民
(北京房山中医医院核医学科,北京 102400)
13C呼气试验和血清学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的结果分析
黄建民
(北京房山中医医院核医学科,北京 102400)
13C呼气试验; 血清学检测; 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是Warren和Marshall于1983年发现的定植在胃粘膜的一种革兰阴性螺旋细长微弯杆菌。因不同地区环境卫生差异,我国 Hp感染率在40%~90%之间[1],成人 Hp感染率在50%以上[2]。Hp已被确认为 I类胃癌致病因子,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粘膜淋巴样淋巴瘤的最主要病原体[3]。因此Hp诊断和治疗极为重要,国内外已把实验诊断作为确诊和根除 Hp检查的重要手段。13C呼气试验和血清学免疫印迹法检测幽门螺旋杆菌为临床常用的检测方法,临床上会遇到呼气试验结果和血清学结果不一致的情形,探讨两种方法在检测结果的阳性率与一致性及可能的原因分析如下:
1 病例选择
收集2015年1月30日至2016年1月4日房山区中医医院脾胃病科门诊及住院的上消化道患者90例,一个月以内未使用过抗生素,铋制剂质子泵抑制剂等 Hp敏感药物。同时采用13C呼气试验和血清学免疫印迹法检测幽门螺旋杆菌,年龄在 18~77岁之间,平均年龄53.2±15.7岁。
2 检测方法
2.113C尿素呼气试验 要求患者空腹或餐后2小时以上,先采集基线的呼气,然后服尿素胶囊,服药后保持坐立为 25min之后采集呼气,把两个集气袋同时安装在北京九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13C红外光谱仪上进行检测。阳性判断值表示,即检测值 =δ‰(30min)-δ‰(0min)。阳 性判 断 值≥4.0±0.4时,可判断受试者为 Hp阳性。
2.2 幽门螺旋杆菌多肽快速检测 要求患者前一天晚餐后禁食,第二天早8点空腹采集静脉血2~5mL装入无抗凝剂的采血管中,待凝固后以3000rpm/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置于 -20℃标本保存柜中待检测。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抗体分型检测试剂盒由深圳市伯劳特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供,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阳性判断值:以CagA、VacA抗体同时阳性或任一项阳性即可判断受试者为 Hp阳性。
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应用 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90例上消化道患者同时采用13C呼气试验和血清学免疫印迹法检测幽门螺旋杆菌,其中呼气实验组45例阳性患者中,免疫印迹组43例阳性,2例阴性;呼气实验组45例阴性患者中,免疫印迹组 31例阳性,14例阴性。免疫印迹组74例阳性患者中,呼气实验组43例阳性,31阴性;免疫印迹组16例阴性患者中,呼气实验组2例阳性,14例阴性,具体见表1。
表1 呼气实验组和免疫印迹组两种方法检测结果[n(%)]
13C呼气试验和血清学免疫印迹法检测幽门螺旋杆菌为临床常用的检测方法,本研究出现的呼气试验结果和血清学结果不一致的情形,分析其原因如下:
1 呼气试验阴性结果,血清学检测阳性的情况
(1)有效治疗一年内多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般有效治疗(并非根除)一月后,呼吸实验暂时会出现阴性,血清抗体滴度一般在根除后 3~6个月内会明显降低,需要一年左右时间才能消失。
(2)Hp感染的时间较短,细菌数量不够,没有达到呼气试验的灵敏度值,而血清学检测的灵敏度达到了 0.001mg/mL的检出率,较敏感。因此也会出现呼气试验阴性血清学阳性的情况。
(3)胃外感染情况。因为呼气试验只能检测胃内感染,无法检测胃外感染,而血清学即能检测胃内同时又能进行胃外 Hp检测。其实我们人类口腔、肠道现在均已发现 Hp,因此当口腔或者肠道有炎症破损时,存在的Hp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因此血清学检测为阳性。如果呼气试验阴性,而血清学持续阳性,要考虑胃外感染情况,建议口腔检测,根除胃内 Hp时也要关注口腔 Hp。
2 呼气试验结果阳性,血清学检测结果阴性的
情况
(1)呼气试验存在假阳性情况
呼气试验是通过检测胃内Hp分泌的尿素酶来间接反映胃内是否存在 Hp。而胃内存在的其他菌属有些也产生尿素酶,导致呼气试验假阳性。用来做呼气试验的仪器有误差导致呼气试验假阳性。
(2)血清学假阴性
目前免疫印迹法的敏感度特异性都达到了90%以上,但仍有 10%的患者会出现漏诊或者假阳性的可能。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本文用门诊消化道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阳性率尤其是血清免疫印迹方法阳性率尤其偏高。方法不同,检出范围的不同会导致两项检测结果不一致。如果血清学和呼气试验结果完全一致,也就是失去了血清学检测或者呼气试验存在的价值了。呼气试验和血清学检测各有局限性,因为血清学检查的方便性和价格优势,从经济角度出发,建议在健康体检人群中应用,而消化门诊病人考虑只用呼气试验。同时开展可以取长补短,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丰富准确的实验室指标,帮助医生精准判定患者病情,方便治疗。
[1]鲍蓓,张慧华,谢凤宜,等.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检测在上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50-51.
[2]熊元治,安玉秀,刘芝兰,等.高原地区上消化道疾病幽门螺杆菌菌型的临床研究.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1,16(4):224-226,230.
[3]游海梅,胡团敏.幽门螺杆菌 CagA基因与消化系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3,21(16):1505-1510.
(李 凌编辑)
10.11748/bjmy.issn.1006-1703.2016.12.034
2016-05-06;
2016-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