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者不願接班 企業傳承何「去」何「留」

2017-01-05 13:22李春水
台商 2016年11期
关键词:產業大陸問題

李春水

中國民營企業經過二、三十年的高速發展,眾多家族企業開始面臨代際傳承的問題。然而,調查顯示,很多「富二代」並不願意接父輩的班,有抗拒產業、經營模式的,也有嚮往暴利資本市場的。「富一代」的實業「棒子」想要順利地交接給子女,似乎並非易事。

據悉,近40%的大陸家族企業缺乏接班人規劃,全國工商聯、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中山大學、浙江大學和李錦記家族等多家單位合作完成的《中國家族企業發展報告》(簡稱報告)顯示,對於子女是否願意接班這一問題,在3033家對此問題作出回應的家族企業中,48%的企業主對子女的意願尚不清楚,33%的企業主的子女沒有接班意願,只有19%的企業主的子女有接班意願。

這種現狀,不得不讓很多經濟界人士對大陸未來的財富傳承產生擔憂:中國式家族企業在未來得以延續的,究竟會是財富,是智慧,還是「富不過三代」的古訓?

交班傳承已是當務之急

《報告》顯示,在接受調研的大陸家族企業中,有84.7%的企業主為中年男性,平均年齡45.9歲,交接班傳承已成當務之急。

全國工商聯得到的資料顯示,大陸A股上市公司中的民營企業,占比高達57.94%,而其中家族企業的規模占據民企的半壁江山,其在中國民營經濟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可見一斑。

隨著第一代創業者的年事漸高,企業領導權的移交已經不可避免。在這些上市的家族企業中,由「富一代」掌權的企業有645家,完成二代接班的僅66家,占比不到一成,可以看出,A股上市家族企業的交接班才剛剛起步。

令人失望的是,資料顯示,二代接管的家族企業經營業績普遍不如一代掌權的企業。經統計發現,完成接班的上市家族企業除了主營業務收入複合增長率有所上升之外,3年平均淨利潤率、淨資產收益率等均低於一代創業者主導的企業。

面對並不樂觀的「接班資料」,越來越多的企業家開始提前培養接班人。其中,最常見的做法是把家族中的准接班人帶到企業,手把手地指點教育,讓他們從少年時就有參加董事局會議的經歷,從環境薰陶中耳濡目染獲知企業經營運轉的初步知識,同時也強化了他們作為企業接班人的潛意識。這種家族企業中的主要親屬關係變化幾乎可以說是中國家族企業發展的縮影。

難以移交的擔子

相比于父輩較高的交班意願,家族企業二代的接班意願並不是很高。

也許對旁觀者來說,面對與生俱來的龐大家業與巨額財富卻不願繼承,似乎難以理解。但在「富二代」們看來,旁人眼中的「幸運」,對他們來說反而更像是負擔。

而剛剛留學回國的劉奕謙也表示有同感:「父輩的成績是他們的,我更想證明自己能做什麼。」作為福建一家餐飲連鎖企業總裁的獨子,面對來自家族內與日俱增的繼承壓力,他更想將自己留學所學的管理經驗運用到其他的行業中。

在上海威聖企業形象策劃有限公司董事長游智堯看來,這種心情可以理解:「對他們(富二代)來說,想回家族企業工作,任何時候都可以;但先在家族企業工作再進入社會可能就會比較難,會遇到很多偏見。」

然而學設計出身的游智堯因為設計與銷售完全不同的概念以及不適應家族企業的管理模式,選擇了單幹。隻身打拚8年之後,他終於開始有了自己的設計公司。如今,游智堯又註冊了香港威聖展會服務有限公司,專注于台商來大陸參展的服務工作,逐漸脫下了「富二代」的標籤。

這種結果並不出人意料。事實上,在國外不接班的富豪子女反而是多數。對很多成功上市的企業來說,除非子女非常優秀有足夠能力擔任管理者,否則家族拿著股權,每年分享著利潤,而將企業交給職業經理人打理,這樣的企業反而能夠越做越大,也最能規避家族企業中存在的種種弊病。

但由於中國的職業經理人市場尚未真正形成,家族企業無法真正放心將企業交給經理人團隊。如果自己的後代不接班,家族企業該如何傳承?這一問題值得關注。

事實上,被「家族企業如何傳承」這一問題所困擾的企業家已經越來越多。

二代熱衷資本而非實業

以溫州為例,金融危機期間停產企業大部分沒有恢復正常生產,溫州的產業「空心化」已經非常嚴重。而這也對當地企業家的子女們產生了強烈的負面影響。

「利潤薄得像刀片,壓力重得如泰山。」這是溫州眾多生產製造類民營企業的後代不時發出的感慨。

在當地民營企業創業歷程中,「白天當老闆,晚上睡地板」、「不以利小而不為」已經成了浙商的「顯著標籤」。然而在新一代民營企業接班人眼中,這些傳統的烙印已經像是幾句口號。他們更多的受到國外留學氛圍的薰陶,價值觀形成過程中受到的是所謂「華爾街精神」的衝擊,不願意再像前輩一樣步履維艱。因此,壓在他們肩上的,不但有是否接班、能否接班的壓力,還有必須要承擔起企業生死存亡的重擔,這無疑顯得相當沉重。

而就在這些民營企業後代迷茫的時候,以小搏大的資本運營方式逐漸成為了他們青睞的對象。對他們來說,「企業做產品是一分一分地賺,做品牌是一毛一毛地賺,而進行資本經營是一元一元地賺。」

值得關注的是,二代掌權的家族企業,其淨利潤以11.5%兩位數增長,遙遙領先於一代掌權的企業2.5%的盈利業績。

晉江市經濟發展局副局長林永紅認為,如果企業不能靠技術創新推動經濟增長,而是都來搞資本運作,其實只是將財富從一個口袋轉到了另一個口袋,對全社會來說沒有太多建設性。

企業傳承何「去」何「留」

「難道所有的企業後代都應該跟父輩們從事一樣的產業才算是企業傳承嗎?」面對社會對「富二代接棒」的輿論壓力,浙江錦港紡織印染有限公司董事長周麗含反問道。

在長三角不少企業主眼中,企業傳承與升級轉型往往鎖定在某個行業,比如做打火機的企業還希望繼續做打火機。這種縱向性發展,不要說什麼核心技術了,大半都是過時的低科技,反而更加缺乏傳承下去的實力與動力。因此企業考慮傳承時該認清的是什麼該「去」,什麼該「留」。

「事實上,在很多一代企業家創業之時,也沒有預知自己能在哪個行業落腳。相反都是試過數種不同生意,中間有失敗的,有不夠成功的,上下求索,多番努力最後才落腳在現在的行業。而企業家後代想要找到家族企業新的活力,也必然要經歷一番探索。」廣東奧飛動漫文化公司副總裁蔡立東表示。

對此,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陳淩教授也認為,並非「照單全收」才是企業傳承的唯一出路。

在他看來,中國大陸的「富一代」就是創一代,這是「富一代」留給二代們最為寶貴的經驗。相反,「富二代」們由於沒有品嘗過艱苦創業的痛苦和艱難,加上對自己所學知識過於自信,因此,在接過基業以後,大多喜歡將基業轉向於房地產、地方金融等虛擬產業、暴利行業。這種做法確實比父輩們的效率高得多。但從企業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方面來看,這種做法卻要遠差於父輩過去從事的實體產業。

專家認為,如果「富二代」們能夠在讓家族制企業向現代企業制度成功轉型的過程中,繼承父輩的創業精神,像父輩們那樣充滿危機意識,就不會讓父輩的基業在自己手中遜色,那麼流傳至今的「富不過三代」的古訓,也許就不會在如今的「富二代」身上上演。

猜你喜欢
產業大陸問題
青年問題忌失焦
冰之大陆
帮助红尾鸢回家
時寒冰 第五次產業大轉移將為中國未來30年帶來巨變
江丙坤對大陸台商的期待
積極進取 敢於嘗試 台灣青年靠什麼在大陸發展
正確解讀 洞察分析 問題反映與解決能力
樊綱 要用創新的精神來看待健康產業
文創與產業孰輕孰重?
澳門文化產業資助:“輸血”VS“造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