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儿童,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2017-01-05 10:40朱小燕
未来英才 2016年18期
关键词:关爱良好习惯留守儿童

朱小燕

关键词:关爱;留守儿童;良好习惯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着社会的发展,而儿童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留守在家的孩子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这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健康成长。这一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现在,关爱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全区、全市乃至全国的重点工作之一,为此,有些学校还就留守儿童问题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探究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策略、途径,形成较完善的适合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模式。现在,我作为和这些孩子接触最多的一线教师中的一员,就如何培养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这一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教育的要求就是把儿童的生活作为培养一定类型的习惯经验组织起来,要使学生把社会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内化成自己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主要依靠爱和习惯这两种力量。可见,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其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材的前提,只有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保证下,学生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而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就转移给了家里的爷爷、奶奶,而爷爷、奶奶辈接受过正规教育的不太多,见识不广泛,对孩子的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再加上是隔代教育,对孙子孙女十分宠爱,造成这些孩子逐渐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个人卫生习惯不好,道德行为意识缺乏,责任感不强,意志力不强,所以,培养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重任就全压在了教师的肩上。我们班四十八个孩子,就有二十几个属于留守儿童,大多数孩子在行为习惯方面都存在问题,班级工作很不好开展。肩上重重的担子迫使我去思考去摸索,通过这两年的摸索实践,我觉得要让留守儿童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榜样示范,带动行为

儿童的学习往往从模仿开始,老师和家长的一言一行,孩子会加以模仿,教师应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给学生做好榜样示范。每天我都会衣着整洁的出现在孩子面前,每次大扫除,我都亲自带领孩子们劳动,平时看见地上有纸屑,我会马上捡起来,看到桌椅、清洁工具没摆放整齐,我会加以整理。这一切,孩子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慢慢地,他们会照着我的样子去做,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

二、借助教学,规范行为

小学阶段专门安排了品德课,老师不能把它当副科处理,更不能被语文数学所占用,品德课老师要上好每一堂品德课,给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指明一条正确的道路。每册的语文课都安排了不同的专题,教师应该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恰当、适时地贯穿行为习惯和良好品德的教育、培养。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热爱大自然”这个专题时,便可以教育学生爱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养成讲卫生,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随手关灯、关水等好习惯。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一副漫画《假文盲》,教师可以借这幅漫画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遵守公共秩序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也接受了行为习惯的教育,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及时鼓励,激励行为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儿童都有希望获得被认可的天性。”对留守儿童的点滴进步,教师要以欣赏的态度来对待,及时地鼓励,能激励孩子更大的进步。我们班上专门设立了“文明之星”,凡是品德和行为习惯有较大进步的学生,都可以成为“文明之星”,每周一换,如果连续五次被评为“文明之星”,期末便颁发“文明之星”奖状。“文明之星”设立后,班上学生的行为习惯改观较大,大家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互相监督,都想成为“文明之星”,一个月下来,班上以往那种不讲个人卫生的现象不见了,不爱护环境卫生的现象不见了,不讲文明礼貌的现象不见了,同学们互助互爱,班风空前良好。

四、不断强化,养成行为

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循序渐进,并且常抓不懈、规范不止。特别是儿童受年龄特点的制约,反复性较大,更需要不断强化。我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贴在教室里,要学生严格对照要求自己,每周一利用班会课让学生总结自己,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然后对做得不好的学生提出要求。每周都坚持,就能起到强化作用,能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孩子是祖国的希望,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关爱、帮助他们,给他们创造快乐学习、愉快生活的良好环境,培养他们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让所有留守儿童和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一起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关爱良好习惯留守儿童
让关爱成为留守儿童心底的阳光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小学生学习英语良好习惯培养策略
良好习惯与成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