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凤
文言文的学习是初中语文学习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不仅要求学生们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还要能将文章的文言部分翻译成白话文,进一步理解文章大意,并在文章讲解完成以后,背诵文章中要求记忆的内容。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文言文的时候首先应当注意教学的方式方法,让诵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把故事融入到文言文教学的过程当中,其次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编写剧本的方式,将文章中的情景再现,以达到促进学生们记忆文言文、学习文言文和活跃文言文教学课堂的效果。
一、强化诵读,品味音韵
学生想要学好文言文,诵读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学生们在诵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检验自己的识字效果,也能全面地理解文章大意,形成良好的语感。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在课前、课中以及课后充分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诵读能力,引导他们在诵读的过程中品味古代文学的音韵。
比如,笔者在教学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三峡》这一课时,要求学生在课前朗读课文,自行体悟文言文的语感,并将文言文课文中不认识的字词进行标记,以待后续教学中进行着重记忆,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实际教学开始后,笔者先带领学生认识这篇文言文中的“阙”“涧”“重岩叠嶂”等疑难字词,引导学生逐渐理解这些字词的含义。与此同时,也请学生讲解了这篇文章的大致含义。在了解了这篇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我要求学生多次诵读文章,对文章中的经典词句进行记忆。如“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等句子,学生在第一次朗读的时候肯定会觉得比较拗口,但是在理解了基本意思后再进行多次诵读,就会发现,这些词句连在一起诵读朗朗上口,十分具有美感。学生通过多次诵读后,纷纷表示自己对这篇文言文更加熟悉了,而且对文章中许多之前不认识的字词也都记忆得更加牢固,对文章大意的理解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通过大量的诵读,笔者发现学生的文言文语感有了较大的进步,他们也能在诵读的过程中发现乐趣,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强化学生诵读这一部分的学习,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品味文言文音韵的过程当中。
二、融入故事,整体感知
文言文晦涩拗口,学生学习起来不免会有疲累感,从而降低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如何有效改善这一现象是每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应当考虑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是教好语文学科的关键。教学时,教师可将一些相关的小故事融入到实际教学中,让学生们结合故事大意对文言文教学内容有进一步的了解。
比如,笔者在教学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狼》这一课时,发现这篇文言文的语言比较难懂,如果直接教学的话,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笔者没有直接为学生讲解这篇文言文的大意,而是让他们先自己阅读一下这篇文章,从整体上感知文章的大意。在引入课文之前,笔者根据文言文中的内容,给学生讲了一则关于“两只狼和一个屠夫”的故事。“傍晚时分,屠夫卖完了担子里的肉,往家中走去,走着走着就发现自己的身后跟着两只狼。屠夫想尽办法都没有甩掉它们,他看到有个草垛,便借助它与狼对峙,一只狼假装离开,谁知竟是从背后的草垛打洞要偷袭屠夫,被发现后死于屠夫的刀下。”为学生们讲了这个故事后,再引入这篇文言文的具体教学,学生们在了解大致故事的情况下再去学习这篇文言文,理解起来就容易了。
涉及一些故事性的文言文时,语文教师可以用白话文的方式引入,先让学生们整体感知一下整篇文章,让他们在了解了整篇故事的梗概后再投入到后续的逐句学习中,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以今度古,深度探究
如何进一步增强学生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呢?研究表明,人们容易对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产生兴趣。因此,在实际的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对与生活实际有关联的一些文言文进行联想学习,可以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理解记忆,以今通古,深度探究文章大意,逐渐提升学生们的文言文学习水平。
比如,笔者在教学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刻舟求剑》这一课的相关内容时,先为学生们讲解了《刻舟求剑》这一课的大致内容,再让他们根据课文内容思考一下,如果自己在船上将物品掉入了水中,是否可以在到岸以后再下水去捞。学生们经过短暂的思考之后,得出结论:到岸以后再去捞之前落水的物品,这显然是不可以的。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考虑文言文中描写的一些情形,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文章的同时,进一步理解文意。再如,教学另一篇文言文《幼时记趣》,为学生们讲解“夏蚊成雷”“以丛草为林”“见二虫斗草间”等文章描写的情形时,笔者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幼儿时光来进行理解记忆。有的学生说自己小的时候有一年家里没有装蚊帐,夏天的时候成群的蚊子在脑门儿边飞来飞去;也有的学生说自己与自己的小伙伴在草丛间斗蛐蛐的时光,十分快乐有趣。让学生们先回忆自己幼时的趣事,再为大家讲解这一课中的内容,学生们对一些细节的描写就会探究得更加深入,对文章的内容也有了深层次的理解。
通过让学生将自己生活实际中的一些小故事与古人的故事进行链接学习,不仅能够提升他们学习文言文、研究文言文的兴趣,还能很大程度上激发他们探究知识的兴趣,取得以今通古的最终效果。
四、编写剧本,展示个性
文言文教学中会涉及许多故事情节较多的文章。初中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完一篇文言文后,根据文章中的大致意思编写带有自己风格的剧本,并与自己小组内的成员分工合作,分别扮演剧本中的各种角色,在课堂中进行表演,展示出自己的个性,增强学生们自身对文章的理解。
比如,笔者在教学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晏子使楚》一课时,先为学生们逐字逐句地进行了文章的讲解,讲解完成后,让学生自己熟悉文章。在此基础上,让六到八名学生组成一组,进行编剧、演员、道具等的分工,排演课本剧,在下一次课程开始时呈现在大家的面前。要求保证分别有一人扮演“晏子”“楚王”“罪犯”,两到三人扮演“楚王左右”,其余同学担任“临时剧组”中的工作人员。正式表演开始后,各个小组的学生们将自己排练的内容直观地呈现在大家的面前。有的小组采用的是白话文交流的方式,将剧本的语言写成了当下比较流行的语言,整体氛围轻松诙谐,不仅将文言文中所讲述的晏子出使时遇到的情形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也将学生们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展现了出来。有的小组仍旧运用文章中原有的语言进行情景的再现,整个表演的过程古香古色,十分耐人寻味。
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编写剧本并在课堂中表演出来这一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性,活跃语文教学课堂的气氛,还能促进学生进一步地理解文章中对一些人物的描写以及文章背后含义的表达,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们语文素养的提升。
总而言之,教师应当一改以往教学记叙文的方式来进行文言文的教学,而是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为目的,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们诵读,让他们结合白话文的故事来理解文言文中的大意。此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将文章中的情景以表演的形式再现出来,让学生们在轻松诙谐的氛围中,理解记忆文章大意。
作者简介:江苏省江阴市华西实验学校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