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梅梅
教学内容简析:
《〈二泉映月〉的诞生》是教科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通过描写民间艺人阿炳悲惨的命运和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赞扬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超越苦难,战胜苦难,追求光明和美好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感人词句,进行想象补白写话训练。
3.了解《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的诞生过程。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的艰辛历程,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的艰辛历程,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引导学生感受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品读课文,获得最深的情感体验呢?我以“学本式成长课堂”的教学模式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教师点拨的方式,多边互动,有力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文本和学生心灵之间架起互通的桥梁,形象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使学生受到熏陶,获得启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这是位于无锡锡惠公园的天下第二泉,我国著名的民间乐师阿炳,他童年就生活在这流水淙淙、秋虫唧唧的二泉边。因为这人、这景,诞生了一首传世名曲《二泉映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6课《〈二泉映月〉的诞生》。
二、自学字词
师: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了预习任务,相信同学们对文章内容和本课字词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结合预习熟悉一下本课的生字。
1.处理“会认的字”。
师:同学们文章读得很认真,对于本课会认的字你们又掌握得如何呢,现在我们来学习会认的字。
(教师出示生字:惠、淙、湛、粥、宵、观。找学生先读一遍生字,然后再开始逐字汇报。)
汇报:惠字。
生:“惠”这个字在字典中有以下几个意思:
①好处:恩惠。
②给人财物或好处:互利互惠。
③敬辞:惠赠。
汇报:观字。
生:“观”是一个多音字。读“guān”这个音的时候,它有3个 意思:
①观赏。
② 看到的景象:壮观。
③对事物的看法、认识:观点。
读“guàn”时,它有一个意思——道教的庙宇:道观。
教师出示词语:
清澈 安慰 激荡 吟咏 褴褛 精湛
唏嘘 清越 悲愤 沉浸 谛听 沉思 簇拥
找学生读词语,并完成以下任务:
① 说出褴褛、唏嘘的意思。
② 说出沉浸、谛听的近义词。
2.处理“会写的字”。
先找学生读一遍生字。
师:能把这些生字按结构分类吗?
(生按左右、上下、半包围结构来分类。)
(找出每个结构中比较难写的字,生说应该怎样写。)
A.观察字的间架结构。
B.说出关键笔画。
C.每个字认真书写2遍。
3个字写完后,教师和学生共同回顾写字方法,然后练习其他字。
三、给课文分意义段,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师:我们扫除字词的障碍后,现在回到文中。老师请同学们按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文章可以分为几个意义段?你能说说段意和文章的主要内容吗?
生:我根据“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分段”的这个方法,把这篇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1~10自然段,向我们讲述了阿炳的人生遭遇;第二部分是11~14自然段,讲述了《二泉映月》的诞生。
生:我是根据“段意合并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本文讲述了民间艺人阿炳的悲惨人生遭遇以及名曲《二泉映月》的诞生。
师: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方法运用得很灵活也很准确。那么阿炳的人生经历了怎样的苦难,《二泉映月》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诞生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回顾全文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这篇课文有了哪些了解?
(学生着重汇报了段意和文章主要内容。)
二、新授
1.师:在文章的第一部分,作者饱含深情地向我们讲述了阿炳的人生经历,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用读课文、画语句、写批注、谈感受的方法自学文章的第一部分。
(生学习讨论。)
师:谁愿意说说你的感受?
2.2~5自然段。
对于阿炳的人生经历,学生首先找到了第3自然段:
后来阿炳开始学习民乐,拉二胡。阿炳练二胡,胳膊经常肿疼得整夜难眠。手指磨破了,揪心地痛,但他咬紧牙关,一刻也不肯放下手中的二胡。
生:我抓住了关键词“整夜难眠”知道了阿炳训练得十分刻苦。
生:我抓住了“手指磨破了,揪心地痛”和“咬紧牙关,一刻也不放下”这几个关键词,从这儿我知道了阿炳对拉二胡真是“锲而不舍”。
师:阿炳的苦难人生和他的锲而不舍你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吗?
(师板书:苦难人生。)
生:在第二自然段中,我通过“淙淙”“唧唧”这些词语,感受到大自然音乐的美妙。
生:我由“每当清晨醒来……一种细微的感觉使他好像听见草儿在微风下轻轻地吟咏,‘二泉在月光下低低地歌唱”这句再联系下文“自然界的声音给了阿炳无限灵感,他的技艺越来越精湛”,我能感觉到阿炳是真正地热爱大自然、热爱音乐并且对音乐很有天赋的人。
师:希望通过你的朗读我们也能感受到这天籁之音。
(师板书:热爱音乐。)
师:阿炳小时候就喜欢大自然的声音,除了鸟叫、蝉鸣、流水的淙淙、秋虫的唧唧,你在文中还发现了哪些描写声音的语句?请你画出来,再认真读一读。
学生认真读书后,找到了第5自然段当中的“谛听着鸟叫,谛听着蛙鸣,谛听着流水声……”
(引导学生抓住“带来安慰”“带来乐趣”来说。)
师:对于这些声音,阿炳喜欢吗?还能像小时候那样从大自然的音乐中找到乐趣,找到安慰吗?说说你的想法。
3.过渡到第5自然段的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谛听”。学生谈后,教师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
师:他在沉思什么呢?(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仿写:自然界中还有哪些景象的变化,还有哪些宛若天籁的声音会给阿炳带来启发,他又会在怎样的情况下沉思呢?试着动笔写写。
(课件出示: ,他在沉思。)
生:秋天的夜里,夕阳渐渐落去,他坐在田间,谛听着风吹麦浪,谛听着树叶飘落,他在沉思。
师:同学们,你们真用心,感同身受地写出了省略号中的内容。
4.第6、7自然段。
师:这就叫引起共鸣,琴声中流露的是阿炳的人生,也是人们的心声,就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读课文。
(师指导朗读。)
5.学生继续汇报第8、9自然段。
生:第8自然段中,富豪“请”阿炳去祝寿,但他的请是在不尊重的前提下进行的,是一种威胁。
生:从阿炳拒绝富人,我觉得阿炳虽然热爱音乐,但他也很有原则,他的音乐是拉给百姓听的。
师:同学们分析得十分到位,请大家注意文中的“请”字,引号的作用是讽刺或否定,我们在进行批注时可以根据标点符号批注。
生:通过“抱着”“抚摸”,我能感觉到尽管此时阿炳处境十分艰难,但他从未放弃过对音乐的执著追求。
生:我觉得阿炳身上有一种韧劲,越是艰难,他越是坚持。
(师适时指导学生朗读,再齐读。)
三、《二泉映月》的诞生
师:在苦难中,阿炳仍然执著地热爱着音乐,正是因为他对音乐的这种坚持,将自然界的声音以及他的人生经历相融合,才诞生了不朽的传奇——《二泉映月》。
(播放音乐。)
师:结合阿炳的人生经历,谈谈你听了音乐的感受。
生:我觉得这个曲子特别凄凉。
生:我觉得这种哀婉的曲调真的像是阿炳在控诉自己苦难的一生。
生:……
师:是啊,课文中就是这样描述这段音乐的。
(师出示课文,带着你的理解来读一读,教师指名读,学生练读,再齐读。)
师:《二泉映月》之所以不朽,仅仅是因为音乐本身的激越、苍凉、悲愤吗?
师:是因为音乐给予人无限的光明与希望。
师:所以,1978年,小泽征尔应邀指挥了弦乐合奏《二泉映月》。次日,当他听到二胡独奏的时候,他感动得热泪盈眶,呢喃地说:“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这是真正的天籁,是世界级名曲。” 2007年,《二泉映月》这首曲子被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带到了太空,这真是“一腔悲愤晓残月,神曲绕梁终不绝”。
四、文章结束
师:一生艰难的阿炳,却能用音乐给予人们无限的光明与希望,我想,也正是他困苦中仍然不屈,绝境中依旧执著,成就了《二泉映月》的不朽。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带给我们光明与希望的《二泉映月》。
(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作者单位:牡丹江市长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