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驰
通过自己的个性化写作来进行文本品读,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文本中来,读一读,品一品,比单纯让学生背诵答案来得更为有效。在品读中,学生会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挖掘文本内涵,深入解读文本,根据现成的文本素材,有感而发,抒发自己的情感,抒写自己的个性理解,进行生成性的语言训练,提高学生的学用能力,培养写作和文本解读能力。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体会。
一、立足情节,品读文本整体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把握,一方面是通过学生的朗读完成的,另一方面则需要学生立足情节,通过自己主观感知完成情节梳理。因而,教师要采用恰当的方式,引领学生进行文本改写,也就是说,要通过自己的理解,重新阐释文本情节,把握文本情节,打通语言训练和文本之间的关联,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从而提升对文本情节的认知。
例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这一课时,学生已经对安徒生的童话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对故事情节有了一定的把握。此时引导学生: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出这个童话故事的情节吗?学生立刻有了兴趣,有的采用七字句来进行改写:虚荣皇帝爱虚荣,爱穿新衣爱显摆。频频换装只为美,引来骗子耍花招。精心酿制迷魂药,要将昏君骗到底。渎职蠢人不见真,奇谈怪论无人破。昏庸皇帝多盘算,为试臣民愚到底,骗子新衣皆为空,一场闹剧小孩明。也有的学生采用两幅对联来改写:对联一:皇帝昏庸上当受骗自觉自愿,官员虚伪阿谀奉承该当何罪;对联二:皇帝爱新衣,被骗子骗得赤身裸体,小孩说真话,将假话戳得石破天惊。还有学生这样改写:皇帝是个爱穿新装的帅哥,为了穿新衣被骗得一丝不挂,众官员担心被看出来不够忠贞,只能硬着头皮装作新衣存在,小孩子用一颗纯真的心识破了大人们玩的鬼把戏,揭穿了人们身上的假新衣。
通过对《皇帝的新装》一文的改写,一方面学生能够调动积极性展开想象,采用自己喜欢的语言进行自我表述,丰富自己的语言表现形式;另一方面学生能够根据句子再造加工,有效加深对文本情节的理解,使其充分领略文本的情感和审美,对文本的内容有了深刻的把握。
二、立足表达,品读文本意境
在文本改写的整个环节中,除了学生能够感知文本情节之外,还要能够从中体验到文本的内在之美。因而,教师在进行引导时,就要立足文本的表达形式,从字句中感知其中的韵律、语感等,品读文本意境。
例如,在教学《桃花源记》这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熟读,然后引领学生对陶渊明这篇脍炙人口的经典佳作进行理解。疏通文意之后,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对文本进行个性化改写。有学生深入挖掘文本中的诗情画意,体会陶渊明内心世界里的美。学生这样写道:在桃花源里,桃林是那么的美,就像是仙女一般,长达二三里,都是桃林,粉红色的桃花,烘托出一片绚烂的晚霞。地上的花草就像是开心的小孩子,在风中轻轻摇摆,跳着欢快的舞蹈,在阳光下闪烁摇曳。树上的花瓣纷纷扬扬,凌乱地落下来,像飞舞的粉蝶……这里的土地多么美丽。一望无垠,就像一张舒适的大毯子,给人们带来多么美妙的体验;这里的田地平阔,一马平川,到处都是清澈的池水,庄稼茁壮成长,鱼儿悠然自得,欢快地游动,就像是生活在幸福的天堂里;这里的屋舍排列整齐,看起来就像是孩子摆出来的玩具,黄昏的时候,会升起袅袅炊烟;这里的桑林一片片,风吹过来,发出哗啦呼啦的声音,就像是弹奏醉人的乐曲,更像是一群好友在密谋着一场远行;这里的桃源多么美啊,环境清幽雅致,风景秀丽多姿,田园风光无限,却又那么静谧安详,自在逍遥。
在学生改写的过程中,能够设身处地走进文本,将自己的全部感官调动起来,切身感知桃源环境的幽深静谧,感受桃源人的怡然自乐。这些都是在平时的朗读中所无法实现的。只有通过改写,学生才会代入整体感觉,将自己的想象和诗意慢慢打开,呈现出一个无比广阔的世界。学生欣喜地发现,原来陶渊明是如此诗意地生活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感受着平淡生活的美好。很多学生通过改写,品读到文本散发出来的意境之美,感知到课文之中蕴藏着的美丽,因而也能够潇洒地行走在课文之间,品读文字的韵味,感知文本的境界。
三、立足形象,品读文本人物
在初中阅读教学中,解读人物形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要立足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带领学生进行改写训练,以此展开品读。在进行文本内容改写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采取一些特别的形式,进行课堂语言的锤炼,提取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展开性格解读。
例如,在教学《阿长与<山海经>》一课时,这篇散文是鲁迅先生的一部经典作品,描写的是他对往事的回忆,记录了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阿长。学生在进行改写之前,我带领大家梳理这篇散文的关键要素:这篇文章写了一个什么事件?阿长是什么性格?鲁迅先生要表达的是什么情感?你从中读到了什么样的情感?你认为这篇散文的写法有哪些?哪种写法是你最喜欢的?在学生整体理解了本文的四个要素之后,我让学生围绕这四个要素进行文本改写。学生采用了仿写的句式进行改写:她是一个不幸的女人。连名字都没有,地位卑微,青年时期就死了丈夫,一个人出来做佣人。她是一个粗俗的女人,愚昧迷信,毫无睡相,做事愚钝,思想落后;但她的内心是善良的,淳朴的,充满了对平安的渴望,她关爱孩子,心中装满没有穷尽的故事,为了孩子的希望,她宁愿花费千辛万苦去圆一个孩子的心愿,买回一本《山海经》。
也有学生这样改写:阿长不漂亮,身材矮胖,地位低下,身世凄楚,惹人可怜;阿长说人长短,饶舌多事,惹人讨厌;阿长睡相难看,毫不优雅,不讨人喜欢;阿长规矩多多,道理不少,叫人心生奇怪;阿长苦心孤诣,满足孩子心愿,求购《山海经》,爱心可嘉,令人敬佩。
通过这样的改写,学生一方面从文本中体会到了鲁迅先生对阿长这个人物形象的思想情感,另一方面也从自己的角度,深入理解了鲁迅先生对阿长的情感脉络。学生由此品读到了文本中人物性格的丰富性,感受到每一个层面中所独有的鲜明个性,如阿长对别人的说三道四,阿长的愚昧迷信等,这些都是非常真实的人物性格。通过文本改写,学生对鲁迅笔下的这个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刻的把握。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巧借写作之用,进行文本改写,品读文本之美,通过这样的方式介入引领,能够非常快速地将学生带进文本之中,让学生从中欣赏美、体验美、感悟美、鉴赏美。更重要的是,借助这种方法,能够将阅读和写作有机融合起来,使读写互为手段,又互为目的,在促进学生品读能力的基础上,提升写作能力,正可谓两全其美,对教师而言,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藕渠中学 (21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