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逸更++柯春媛
【摘要】结合国内外现代学徒制的现状与分析,探讨如何推进我国 “现代学徒制”,提出立足“四双”范式:双主体(学校和企业);双导师(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身份(学生既是学校学生,又是企业员工);双合同(学生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学校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合同);最后提出“四双”培养新范式应用的需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四双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06-03
随着经济结构的持续调整,产业升级速度不断加快,对于高端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根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职业教育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深化改革的源动力,更加突出了“产教融合”特色,以产业需求为先导调整专业设置,根据职业教育标准优化教学内容,实现教学与生产之间的有序衔接,以此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升级。
《国务院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职业教育要实践校企合作模式,创新式的采用现代学徒制,并以此作为试点推出相应的扶持政策,从而实现校企一体化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为我国职业教育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完善人才培养途径拓展了新平台。学徒制的推行能够使企业更深入了渗透到职业教育中来,对于高职院校理清人才培养定位、创设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机制、适应区域经济转型需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国内外现代学徒制的现状与分析
国内自古以来就有学徒制。在职业分工与生产力发展过程中,以亲缘关系为基础的技艺传承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这就促使将技艺传承给家庭以外的成员。这就出现了学徒制。师傅将自己的所学教授给徒弟,以密切的试图关系为基础,教授时间较长,师父会全程跟进亲自指导,以实践教学为主,以合格就业为目标,对学历等没有特殊要求。这也是职业教育的原始雏形。
德国双元制是现代学徒制的最早也是最完善的形态,能够全面体现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特征。根据赵鹏飞、陈秀虎的《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现代学徒制主要表现形式有 “英国三明治制”、“澳大利亚新学徒制”、“瑞士三元制”、“美国合作教育制”。再综合其他参考文献,把这几个学习制度融合一张表里面,横向纵向对比分析。
当前高职教育中,尤其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一些非工科的专业里,更多的合作伙伴就是中小微企业。上表中,美国“合作教育”模式更灵活、更适中小微企业。一来中小微企业通常财力有限,不具备条件把学徒送入专门培训中心(行业培训)的资金;二来中小微企业为了控制成本,不能在学校学两天、在企业培训两天,只能一段时间在学校、一段时间在企业,需要以整块时间、减少生产过程的分散程度;三来这种合作方式更能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服务。
产业结构升级对人才的动手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具有现代色彩的学徒制重新纳入人才培养视野,在更新完善中得以应用和发展。从上述国外学徒制理论研究可以看出,当前国内学徒制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如何体现“校企双赢”?传统学徒制都更重“生产性”、更倾向于师生两人之间的交易,我们该如何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的教育性质?校企合作,如何在学校与企业的综合评价下形成产学研全方位发展,实现双证融通,形成在岗育人的崭新教育格局?
第二,如何体现其“制度性”?我们该如何提炼、总结这项教育教学改革的规律范式?当前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高其制度性,并构建与之相匹配的关联体系,针对试点工作实施客观引导。如何针对职业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建立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
要解决上述两个问题,广东省教育厅提出的办法:立足“四双”范式。
二、“现代学徒制”的“四双”范式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6年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申报工作的通知》提出落实“四个双”。一是:“双主体育人”,学校和企业均是育人主体;二是:“双导师”,企业技术人员与高职教师共同进行教学。三是:“学生双身份”,学生不仅仅是在校生,同时也是企业的一员。四是:“签订两份合同”,学生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学校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合同。
下面探讨下“四双”范式如何应用。
(一)“双主体”范式体现
“双主体”是指学校和企业都是办学的主体,校企双方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对学徒进行共同管理、共同评价。对“主体一:企业”的要求有:与学校协同办学的企业,应具备“合作意愿强烈”、“美誉度高、专业技术能力在本地区本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等条件。对“主体二:学校”的要求有:乐于创新,有配套的实训设备和基地,有“双师型”教学团队,科研能力强。
图1 “双主体”合作范式
“双主体”是这样合作的:在招生前共同组建“校企合作委员会”,商定双方职责、分工;共同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编写“课程标准”等;用自主招生、三二分段等方式校企联合招生;用工学交替的方式培养,学籍管理由学校全程负责,日常管理方面,学生在谁的地盘谁负责;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制定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共同管理。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个体,盈利是参与校企合作的重要因素。过去,一些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得不到国家任何优惠政策,反而增加了麻烦和负担,这就很难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双主体”保护企业经济利益,对于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具有实践价值。
(二)“双导师”范式体现
“双导师”指教学任务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学校教师负责理论知识、基本技能教学,企业师傅负责具体工作岗位技能、企业文化教学。“双师型”团队是一体化管理的,明确聘任条件、程序、职责、待遇、奖惩等,学校将学校教师的“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纳入教师考核内容,企业也将企业师傅承担“教学任务”情况纳入员工考核内容;人员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研发产品项目、联合开展专业建设工作。
(三)“双身份” 范式体现
“双身份”是指学生同时拥有“学生”与“员工”双重身份。“学生身份”界定了学生必须完成学制教育体制内的学习任务,“员工身份”首先将学生界定为企业的人,按员工的要求,完成岗位的工作任务。
在学徒协议下,学生将遵守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的培养计划,接受来自相应的课程、岗位的考核。在学校学习时,将接受笔试、口试、模拟实操、课程论文等考核方式,学生通过完成命题的方式获取考核成绩;在企业时,需要接受岗位职业能力的评价,将通过完成工作任务的数量和质量来获取考核结果。
(四)“双合同”范式体现
“双合同”范式
“双合同”指:学校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合同,学生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一方面,学校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合同,明达权责,校企联合培养人才,各司其职、各专所长、分工合作,从而共同完成对学生(员工)的培养。另一方面,学生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界定身份,招生即招工,明确学生的学徒和准员工的身份。
(五)现代学徒制的应用实例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与茂名市规模最大、实力最宏厚的旅游企业——茂名国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合作,经历了松散型的参观指导、知识讲座、岗位实习等,到紧密型的师资队伍共用、横向联合研发、共建实训基地等阶段,近年来,正在积极探索应用以“现代学徒制”为主导的校企全程合作协同育人模式。
第一,前期准备。组建由校政行企人员组成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展行业分析、岗位分析、构建课程体系、编写课程标准等工作;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组建“双导师”教学团队,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等。
第二,中期执行。
第一学年,学校教师主要负责“基础文化课、专业基础课教学”,企业师傅主要负责让学生“认识岗位、入行上手”。经历师徒结对后,由师傅演示,学生尝试“动手做”。对应的课程例如《旅游概论》、《导游业务》、《政策法规》、《导游业务技能实习》等。
第二学年,学校教师主要负责“核心专业课教学”和“考证辅导”,企业师傅负责“基层、核心层”岗位的技能传授。学生被分配到导游部、业务部、计调部等不同岗位,师傅在旁指导,学生“娴熟做”。对应的课程有《考证》、《旅游心理学》、《旅游市场营销》、《旅游产品设计》等。
第三学年,学校教师进行“拓展知识教学”,企业师傅负责“中高层岗位”以及“延伸岗位”的技能传授。学习相关管理理论,学生累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到不同岗位轮岗,与师傅共同探讨更科学有效的工作程序和方法,有的更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对应的课程有《现代企业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策划实务》、《旅游创新创业》等。
第三,后期反馈。学生毕业后,学校需要建立“校企协同创新平台”,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企业评价合作效益,提出改进措施;学生与师傅研发的新技术得以在企业推广应用,部分学生成长为合作企业的技术骨干和基层管理人员。
三、“四双”培养新范式应用的需注意的问题
(一)以毕业生吸引行业企业的参与
第一,把握区域产业发展提出的新任务和要求,以“现代学徒制”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毕业生)来。第二,让毕业生留下来。特别是在三、四线城市中,高职教育更应当与当地经济方向相适应,结合产业升级调整教育内容,开展面向小微企业的人才服务,引导毕业生就近工作,则能够有效增强就业吸引力,避免人才外流。
(二)以技术吸引行业企业参与
第一,积极撬动政府和行业资源,利用财政专项经费,搭建立体多维、先进的实训基地平台。第二,携手业内典型企业和科研院所,以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创新合作机制,共同打造服务平台,改善发展环境。
(三)规范管理过程解除企业“后顾之忧”
与工厂工人有本质不同,如果在管理环节出现缺失,则有可能对学生权利造成损害;管理成本过高,又很可能让企业不愿再度合作。对策:第一,出台相关政策,在学院基础能力建设、兼职教师和补贴、学生实习实训安全责任分担、顶岗实习工伤保险补贴、地方税收优惠等方面,支持教育教学改革。第二,工厂、学校、学生形成三方协议,对岗位责任、培养目标、权益保障等做出明细约定。
(四) 现代师徒制更体现“管理创新”
传统师徒制中,徒弟经过一定年限的学习后可以出师成为正式的技工,多适用于制造业。而当前的现代师徒制,在让学生“学技术”的同时,更让学生在“学管理”、“学创新”,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更广、更高、更新、更深入,学徒不仅可以出师成为正式的技工,还可以成长为企业的管理人员或者自主创业成为企业家。
四、结论
现代学徒制立足“四双”范式,能更好地迎合行业企业办学,加强与产业经济之间的融合互动,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特质增效升级的新常态的今天,立足“四双”范式推进“现代学徒制”教育教学改革,将有利于推进产业结构的改善,改变就业方向,致力于人力资源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2015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克斯研究院.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07;
[2]2014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4.03;
[3]关晶、石伟平.现代学徒制之“现代性”辨析.教育研究.2014.10;
[4]赵鹏飞、陈秀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
作者简介:
梁逸更,女,1971年10月生,广东茂名人,讲师,本科,茂名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管理学。
柯春媛,女,1981年3月生,副教授,硕士,茂名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管理学。